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有三个经典的组织模型,分别是科层模型、学院模型和政治模型。学院模型在共同治理理念下分析校内共同参与遴选过程具有解释力;科层模型则可用于分析威权治理模式中董事会把遴选作为自身决策事务的遴选特征;而政治模型在解释当前美国公立大学校长遴选工作上具有更大的解释效力。本文以佛罗里达大学2003年校长遴选为案例,分析州治理制度变化、州政治气候以及校内群体博弈对当时校长遴选过程和结构的影响。鉴于大量遴选失败案例,有必要对共同治理传统、公立大学董事会制度和《阳光法案》的影响等进行重新审视并采取果断行动,让州立大学重回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轨道,走出政治化泥沼。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内古村落旅游公司的经营实践,本文尝试引入利益群体与公司治理等理论体系,研究介入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旅游公司的有效治理模式问题。论文首先对古村落开发过程中相关利益群体进行详细界定与分类,系统分析了古村落旅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利益群体的核心利益诉求及其潜在的矛盾。在系统归纳国内外旅游公司的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从组建共同治理董事会和监事会及处理好各利益群体关系等方面提出古村落公司共同治理的模式;最后,论文构建了以各利益群体全面参与旅游公司治理与完善各利益群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核心的旅游公司共同治理模式,以期依此协调各方的核心利益诉求冲突,最终实现古村落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3.
校长选任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内容。"任命制"模式作为我国校长选任的主要方式,已严重制约高校发展。近年来部分高校在学习西方高校校长遴选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遴选制"模式,这将是我国高校校长遴选的必然趋向。只有恢复高校遴选主体地位、确立"职业化"的校长角色定位、制定兼具普适性和独特性的遴选标准、建立和完善以高校为主体的遴选程序,才能构建起适应高等教育发展和满足高校需要的校长遴选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美国公立大学校长的遴选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政府、大学和社会的共同参与是其显著特征。以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校长遴选为个案,从参与的广泛、深度和效度三个维度来分析,可以发现美国公立大学校长遴选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参与主体分布广泛、参与渠道丰富多样、遴选过程公开透明、广开言路广泛咨询、协商讨论共同决定、遴选结果各方满意。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共同治理是由董事会、校长、教师群体共同负责学校各项工作。在制度积淀、内部呼吁、立法支持及时代需求的共同推动下,该治理模式得以确立,并在半个世纪的运行中呈现出权责分化、相互制衡、广泛参与及内外兼治的特质。随着美国政府与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愈发关注,来自政府与公众的资助式干预与问责式干预成为美国大学共同治理的压力与挑战。  相似文献   

6.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共同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分享专业成长经历的场所,它构建于共同的信念、利益和经历基础之上。学习共同体为校长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模式。建构校长学习共同体可以有不同模式,如专业发展学校、校长学术沙龙、基于网络的校长学习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7.
完善大学校长遴选机制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内在要求。尽管当前我国大学校长遴选已经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仍然面临着相关法律依据滞后、行政化色彩浓厚、大学内部群体自觉意识缺失、遴选标准模糊化等现实困境。因此,我国大学校长遴选的现实抉择,需要健全法律支撑体系,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需要重塑学术自觉意识,提升大学内部群体的话语权;需要完善校长遴选标准,提高大学选帅的科学化水平;需要建立大学校长职业追求及价值实现的制度体系,确保校长治理大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专业教育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系统,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其应建立一个由专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质量保障体系,以加强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决策和相互制衡。而本文通过对英美等国实行的专业认证制度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职责以及实施机理的分析,揭示出专业认证制度正是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理论下的专业教育评估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董事会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来看,民办高校法人治理实质上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问题.利益相关者要求下的董事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有效实现方式.该治理模式不仅是<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法定要求,而且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学习共同体是一个交流思想、共享知识、分享专业成长经历的场所,它是构建于共同的信念、利益和经历的基础之上的。学习共同体为校长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模式。建构校长学习共同体可以有不同模式,如专业发展学校,校长学术沙龙,基于网络的校长学习共同体等。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体现为行政主管、教师和学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结构、对共同事务参与决策的权力,以及基于此的联合行动方式(运行效果)。本文对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并探寻其发展脉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共同治理模式是高校治理结果的必然选择,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部门是高校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这些群体之间应有充分的沟通,并为学校的发展共同努力。充分保障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权,是现代大学进行民主协商、共同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与多方利益相关。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实质上是指与高职院校和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人或群体,亦即各自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实施的一项育人工作。因此,应构建起一套完备有效的校企合作共同治理的内、外部结构,从而建立起全面的校企合作共同治理的协议机制、沟通与反馈(报告)机制、监管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胜任特征的校长遴选与培训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长胜任特征模型是指担任校长角色、完成校长岗位职责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基于胜任特征的校长遴选体系包括遴选标准、遴选标准的提炼、遴选流程、遴选技术等要素,基于胜任特征的校长培训体系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课程规划、培训行为设计和培训效果评估等要素。从解决我国中小学校长遴选、培训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来说,这一模型具有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研究》2016,(5):57-61
通过对64名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的群体结构量化分析显示,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群体具有整体素质较高、结构趋向科学合理、富有理想现身精神等特征,同时存在不同地区、学段、性别等入选比例不均衡的"四多四少"现象。促进首期名校长领航班群体发展关键是厘清身份定位,探索分阶段、分群体、分区域遴选机制,开展跨界、协同、开放、个性培养,发掘教育思想,实施"选、育、管、用"一体化协同治理,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  相似文献   

16.
杰出校长的办学理念、治理方略及成长模式对于促进校长群体的专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以"美国年度杰出中小学校长的基本特质是什么"为研究问题,遵循一般质性研究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与程序,研究选取美国2018年11位"年度学校领导力奖"获得者为研究对象,以获奖者生平事迹介绍文本为研究资料进行解读、分析,从而提炼出杰出校长的普遍品质和共同特征。研究发现,杰出校长具有"勤勉的品性修养、卓越的治理理念和专业的治理风格"三大基本特质。在校长自我修养、治校理念和治理风格三个层面为中小学校长的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困境主要表现为外部治理的政府管制化和内部治理的大学行政化。校长是中国特色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核心行动者,其管理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包括政府管理校长的专业化和校长在管理大学过程中的专业化,因此,需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部治理结构,让校长有负责任的权力;要完善遴选机制,推动职业化进程,让校长有负责任的动力;要提升校长素养,明晰职业规程,让校长有负责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职院校多元主体治理过程中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之间关系不明确、相关利益配置不均衡的问题,结合ISO9001质量管理和治理结构理论,构建基于ISO质量管理体系的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模式,即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流程运用到学校治理结构中,相关利益关系主体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共同治理学校。通过确立治理结构框架、明确治理质量目标、完善治理规章制度、建立动态监控机制、落实评价改进措施等步骤构建ISO治理结构模式。在治理结构模式构建过程中,要做到三个切合实际,即切合实际制定治理目标、切合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切合实际制定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对称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分别导致了两种不同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模式。本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选择利益相关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2018年6月21日,"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斯坦福大学前校长约翰·亨尼西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表明,斯坦福大学在内部治理上采用了共同治理模式,董事会对大学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它委托以校长为首的行政团队来管理大学,委托教师来负责学术事务;在校生和校友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大学治理。信任文化对斯坦福大学的内部治理至关重要。学生规模的扩大给斯坦福大学的内部治理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