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作为新马克思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其理论中一直呈现着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具有深度模式平面化、历史意识断裂化、主体地位零散化等特征。他通过整体性和辩证法等方面实现了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其理论研究方法能够为寻找哲学发展之路提供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就后现代主义而言。目前国内理论界更多关注的是福柯、利奥塔、博德里拉、德里达、哈贝马斯、罗蒂等人的思想,而对詹姆逊的理论建树还缺乏深入的认识和评价。其实,詹姆逊是少数几位将后现代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相联系。并将之看作是一种广泛的化逻辑的理论家之一。詹姆逊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阐述,已经形成了一种化政治学。  相似文献   

3.
“詹姆逊在中国”显示了语境对接受的影响。詹姆逊不是后现代理论的原创者,但“新马克思主义”身份使他的后现代理论在中国有众多的读者。90年代兴起的商业文化为中国接受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提供了现实语境,中国接受者却悬置了他的批判立场。詹姆逊对现代性的批判、对多样现代性的质疑是基于西方知识分子的反思,却与中国对现代性追求的特殊语境存在落差。  相似文献   

4.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彭鲜红 《华章》2007,(11):34
本文阐述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以及在中国文艺的应用前景情况,并就近年来詹姆逊的后现代理论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与评述.  相似文献   

7.
詹姆逊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以反元叙事著称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展开总体性分析,这使他在国际学界备受争议。本文紧扣理论思维和实践政治两大维度,从"为总体性正名"、"马克思主义诠释学"、"认知测绘美学"、"全球化及其抵抗策略"四个方面,对詹姆逊重建总体性的文化批判理论进行批判解读。詹姆逊在总体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并有所发展,但他对"主体"等哲学范畴的理解,多少偏离马克思主义而近于后现代主义;这使他的文化批判理论最终陷入了悲观主义迷局。  相似文献   

8.
詹姆逊作为西方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其文学阐释理论处于其整个学术思想的转折点。詹姆逊试图实现对传统文学批评理论和后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超越,构建其后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学阐释新模式。詹姆逊的新模式有两大基本原则:叙事和阐释相统一的原则和形式辩证法的原则。他旨在把文本、意识形态和辩证法统一起来理解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9.
詹姆逊对中国学术界影响巨大、全面、深刻而久远。1996年以来,国内学界从詹姆逊后现代主义研究、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现代性研究、全球化研究、乌托邦研究、政治思想研究等方面,对詹姆逊予以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戏仿是后现代小说家常用的艺术形式。詹姆逊认为,典型的现代主义戏仿已经被“拼凑”所代替;后现代戏仿是一种“没有隐秘的动机”、“绝不多作价值增删”的中性手法,是失去个人风格和历史意识的“拼凑”。剖析论者对詹姆逊理论构建的质疑、重新审视詹姆逊的理论的意义在于:后现代小说是异质多元的;并非所有的后现代文本都沉溺于自恋式的文本游戏。  相似文献   

11.
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概念,历代文论家对它的论述可以分为两派,“主”气论和“次”气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古代汉语含义的朦胧多义和古代的文论家使用术语的不规范以及各自的立足点不同,它们在内容上并不是针锋相对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它们都是可以并存互济的。  相似文献   

12.
严羽的"妙悟"说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在对待艺术问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审美主体的情感,主张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创造艺术.当然,二者在哲学基调、艺术传达等方面也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赵树军 《唐山学院学报》2013,26(2):17-19,44
文章从听诗歌为纯声音、再现特征是否可以直接感知、"触觉价值"理论三个方面论述沃尔海姆的艺术表象理论,说明艺术家的艺术创造不仅涉及到旁观者,而且涉及到批评者。  相似文献   

14.
严羽的"妙悟"说与克罗齐的直觉理论在对待艺术问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审美主体的情感,主张以形象思维的方式创造艺术。当然,二者在哲学基调、艺术传达等方面也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方苞对刘大櫆的影响最大,无论是在仕途道路还是学术道路.其中方苞的"义法"说对刘大櫆的"神气、音节、字句"说影响最大,从某种程度上说刘大櫆的"神气"说就是在对方苞"义法"说中"法"的深度阐释,也是刘大櫆从形式上研究"行文"的理论机制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证伪主义的方法为大家所熟知。本文介绍波普尔“真理观”的形成过程,他的逼真性陈述定义、对于真理的度量方法,以及部分学者对波普尔的真理观评价,最后分析对波普尔逼真性真理观的四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母权论"质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母系制”,从血缘继嗣按母系确认的本义上说,人类学的经验事实并不支持它具有普遍性,但即便在按母系继嗣的群体中,“母系制”也不能推民出“母权制”。女性特有的生育以及哺育后代的功能。因关系到种族的繁衍,使女性受到尊重敬爱,“母子之情”便具了社会意义。但明显的事实也说明,这种“母子之情”的社会地位,决非仅仅为“母系制”所独有。“母权论”忽略了一个相关事实:即使在父亲血缘身份清晰认定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原始女性还是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去设法指认“父亲”,以寻求男性帮助其监护和教育后代,但对“母权论”更具挑战性的反驳,“母系制”却非女家长制,虽然继嗣是通过母系推算,但女性长的社会职能仍限于与家庭或“基地”的管理事务相关,她们在该继嗣群中实际上并不行使权力,而仍是由男人行使权力。只不过这些男性,只是通过她们来推算继嗣的妇女的兄弟,并非她们的丈夫。“母权论”思维方法的最大失误,就是他们不懂得,造成女性特殊社会地位的生育、哺育后代的生理优势,一开始就得失相兼,同时也是一种潜在的“劣势”。她们为此必然也必须放弃在狩猎、采集以及后来农业经济生活中与男性“平等竞争”的机会,农业由妇女发明一说也难以成立。男女社会地位随着经济、军事、政治情势等等的变异,确有越来越向男性倾斜的趋向,说明影响两性社会地位的变数很多。在这方面,男性变动的余地明显女性大得多,女性前述的优势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劣势,并不是女性减少了什么,而是男性增加得太多。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是马克思运用他的“历史环境”理论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性及其所处的“独一无二”的历史环境具体分析而提出来的,并为实践部分地得到了验证。但这一重大历史哲学理论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阐释和未被实践所完全验证。因此,探讨这一理论的提出、依据及其与民粹派“村社理论”的异同,以及这一理论在俄国的部分验证,有助于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前,体育界以增强学生体质是否是体育教育的主要任务为基本矛盾,存在着体质论和竞技论两种观点。体质论一方面反对用竞技的手段办学校体育,同时又指责竞技论只重视技能的传习,不重视增强体质。而从体育课对健身的作用来看,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活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放纵自己的内心体验,因为生命在于运动。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明显受到了克罗齐“表现说”的影响。林语堂本人也承认这点,但他所言之“表现性灵说”与克罗齐所言之“表现说”,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克罗齐的“表现说”是以人的心灵为基点,重视心灵的张扬与活动的艺术学说,是其整个心灵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克罗齐把人类的一切活动归诸于人之心灵“表现”的结果,其“表现说”自然也难逃片面性。林语堂的“表现性灵说”则是以人生为基点,重在内心的舒展与自由的艺术主张,与其整个近情哲学紧密相关。由于其近情哲学看重现世人生,要求通情达理,其“表现性灵说”自然也就不会画地为牢,陷入克罗齐那样的片面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