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语文课程,不承认它的工具性是绝对不行的,但如果仅仅局限于它的工具性却又是远远不够的。可时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人的心理趋向功利化,总想着短期见效应,使得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些理科化倾向,  相似文献   

2.
工具性教育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具性教育不是一种实体的教育,而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思想,它反映了支配当今教育的一种哲学理念。顾名思义,工具性教育就是把人培养成工具,把教育作为工具使用。它注重发展教育的外在价值,不把人作为主体来培养,而是作为无主体性的螺丝钉。在当今倡导主体性教育之时,...  相似文献   

3.
把文学审美熏陶落实到词语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性、文学性,并不神秘,并不是抽象的、玄妙的大理论,它和工具性、字词句是不可分割的,水乳交融的。现在有一种苗头,拘泥于工具性的人士,就光讲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等。其实,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段充其量不过是普遍的格式,而文本语句,却是特殊的不可重复的。懂得点哲学的人,一定会知道,普遍性是特殊性的一部分。特殊性大于普遍性,普遍的语法修辞规律之所以必要,就是因为它可能有利于分析出特殊的微妙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4.
在所有的基础学科中,语文作为工具,是和人、人的生命、具体的人、社会历史的人紧紧地联在一起的。语文离不开人,它富于人性。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足讲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下语文最本质的目的也是为了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训练?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讲就是为了把学习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基本技能通过训练可以转化为熟练技巧,基本知识通过训练可以成为“学生自己的学识”。在我看来这种训练绝不是“纯工具性”的机械训练,它不等同于工匠的磨炼,也不等同于士兵的操练,而是一种基于人文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贯彻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大环境下,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形势大好,取得了不少令人鼓舞的成绩,然而也的确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诸如:讲感悟、讲体味就不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了,讲人文性就不谈工具性了,讲自读就不要精读了,等等。  相似文献   

7.
语文可以理解为"一体二维三性",语文的本体即语言,它有两个意义指向,有民族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三个属性。从语文课程的角度讲,语文具有民族性和工具性的特性,语文课程是以语言为本体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工具性课程,这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所在,但是对应于语文教育,人文性却不能不提,这是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语文要树立以本色语文为基础,以诗意语文为追求和以素养提高为目标的教育教学观,反对绝对化的人文性或工具性偏颇。  相似文献   

8.
语文只是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来使用的,它不是指代语言文字,不是交际工具,不具有工具性,工具性不可能成为语文的本质特性。语文成为政治和别的学科教育的工具只是一种误导,是人们强加给它的。语文工具性的观点欠妥,语文科的本质特性有待重新商榷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是个老而又老的话题了。新课标颁布之后,似乎二者的关系理清了。其实,理论上的清晰界定,未必代表实践中不出偏差。课改以来忽略、摒弃工具性的例子不胜列举,怎样找到二者兼顾一个合适的度呢?理论上的思辩显得苍白,不如以实践为例来说明它、甄别它。故此,本期又编辑了两篇以课例为依托讨论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文章。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严格宽泛地讲,数理化生也有工具性和人文性,但它们与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是不大一样的,二者的比重也是有轻有重的。作为学科,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体现?这些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这也是我们不厌其烦编辑这一主题稿件的原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不仅指人们运用它进行思维、交际、表达,同时它还肩负着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任务。因此,当我们注重语文的工具性的时候,也应该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构建多彩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喜欢的语文课。一、变教师讲台为生活舞台以知识为着眼点的课堂,往往是以教师的讲引领学生走的。在这种课堂中学生是为配合老师的教而存在的。于是,三尺讲台便成了老师的阵地,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材必须兼顾工具性和人丈性,它反映出两种趋势:从突出工具性向突出人文性转变,侧重人支:打破传框架对语文教材的束缚,推陈出新。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两个全局性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之间的张力;正确对待现代性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2.
就学生个体而言,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基本表征,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语文教育角度讲,阅读教育不仅承担着培养提升国民语文素质与修养的重任,还是传承发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从语文的工具性还是人文性角度讲,语文教学都必须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与规范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动力直接来源于兴趣。语文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魅力之一,不在于它的工具性,而在于它丰富的人文性,即与人的精神生命存在密切相关的思想道德、审美情感等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如果通过有效方法成功地把这些人文性因素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4.
《今日教育》2010,(5):21-21
担心:讲不完! 新教材的内容按模块划分。一位数学教师告诉记者,“原来三年学习的课程内容,现在要用两年时间学完,时间太紧了,总是担心讲不完。”调查中,很多教师反映,新教材存在着章节顺序安排不合理等问题。比如,很多知识点前面章节没讲,后一章节却需要用到;可作为这一章节的工具性知识,往往却放在了后面章节。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问题,似乎也是最说不清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给语文的定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看上去讲得明明白白,似乎使“工具论”和“人文论”的长期争论有了一个双方都满意(当然也可能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这个结论的正确与否我们暂且不论,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到底是怎样的“统一”?也许有不少人认为: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讨论这样的问题,简直是杞人忧天,自找麻烦;不思考、不回答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形式有异与其他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在通俗意义上讲就是一门工具课程,针对这门工具性学科而言.其学习评价方式也应该有异与其他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工具性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一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历来论战不休,各抒己见,不是工具性战胜人文性,就是人文性战胜工具性,这就违背了语文本身的规律,而如今却又使人文性有所淡化或缺失,严重影响学生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此下去,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扼杀、感情被禁锢、心灵被扭曲。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苦本身不仅是一种工具,还是人本身,是人的一部分,它不是一种外在的人的客体,而是主体,它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的体念,因此人文精神就是语言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8.
这个研讨会开得很好,人数不多,时间不长,收效不小。在座的各位老师,都在教学第一线多年从事作文教学改革,取得了各有特色的经验,可喜可贺。我们需要这样的按照语文教学规律,从实际出发,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的经验,哪怕还不够成熟,只要方向对路子对,锲而不舍,总会日趋完善。我脱离教学第一线已多年,参加研讨会是来学习,这是真话。几天来自觉收获不小,谈谈我的几点学习体会,和同行们共同探讨。语文课的工具性是否承认语文课有工具性,曾是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近一时期又很有异议。我想先讲一讲工具性提法的来源。前两年…  相似文献   

19.
何岩 《中学教育》2008,(2):16-21
一、来自教师之间的头脑风暴——为什么我不能这样讲? 正弦定理是解决有关斜三角形问题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三年前讲正弦定理时,用的是旧教材,这部分知识被安排在第四章三角函数之后,用三角形外接圆,或等积法等传统方法,现在的教材把它放在第五章向量之后,为巩固向量知识,体现向量的工具性,采用全新的向量解法。  相似文献   

20.
人所具有的这一切是需要借助教育来实现的,幸福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教育存在的价值就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幸福。然而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教育的工具性、实用性、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教育失去了本真的价值,导致了教育与幸福的背离。要还原教育的幸福本义,教育就必须要超越它的工具性、实用性、功利性,切实地做到“以人为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