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石泉县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女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男性留守儿童;中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小学留守儿童;不同留守状态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2.
借助Nvivo对137名曾为留守儿童的成年人的访谈资料进行编码,以便基于生态及长期视角从学理上厘清留守儿童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机制。通过相关分析及协方差分析,细致比较留守状态及留守处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守状态变量能解释的人格发展变差很小且不显著,但留守处境指数能解释的变差较大且效应显著;留守处境中的家庭因素对人格发展起关键作用,而学校及社会因素则有重要补位作用。由此可见,从长远来看,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结果更多地取决于由家庭、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的保护性因素和危险性因素的相对强弱所决定的留守处境。因此,不能仅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简单地依留守状态施策,而需生态式分析其关键危险性因素,有针对性地加以介入。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的概念应该定义为:因为母亲长期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和就学的未成年人。“留守状态”可以分为“励志型”、“平常型”、“困苦型”和“颓废型”,这四种类型对留守儿童具有极不相同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特征应作为制定教育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应该把“留守状态”当作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加强在学习方法和生活自理方法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同伴交流场景等应是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邓玉生  王苓 《文教资料》2012,(10):157-158
留守儿童是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其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结合关于影响留守儿童幸福感的问卷调查,着重从环境因素、人格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增强留守儿童幸福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自理、学习自律、人际支持上,有着较好的独立自主能力,同时对父母外出表示理解;广泛存在于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由于城乡二元壁垒、本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育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在生存状态、心理发展、教育状况等方面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6.
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无法回避的问题。研究以苏中X地区为例,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监护状态、学习品质、心理健康等差异进行实证调查,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入剖析留守经历所导致的教育问题,多视角分析影响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的制约因素。以关怀伦理学为逻辑起点,以教育平等为指导思想,以系统管理理论为关键策略,阐述教育公平视阈下的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策略,提出政府主导城乡联动的"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留守儿童"多中心教育支持体系,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受社会制度,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所造成。社会制度层面因素源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制度与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之间的矛盾;新的就业制度下产生的新读书无用论。家庭层面因素源于亲子互动、沟通大大减少,相当部分的留守儿童产生孤独感;部分家长的价值观改变,使留守儿童受到不良的影响;留守儿童监护人文化素质低,缺乏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父母或监护人与学校缺乏沟通。社区层面因素源于留守儿童的课外社区生活处于无监管的真空状态;社区同龄人的影响;现代传媒和新型娱乐方式的影响;社区内对留守儿童的现象与问题重视不足。基础教育层面因素源于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意识不足;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没有专门的心理专业人员与条件;教育评价机制不合理,素质教育观念淡化;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报酬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农村地区的五年级和初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仅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状态焦虑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2)初一年级留守儿童在特质焦虑维度得分...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考察了留守状态和体育活动对品行的影响,性别和体育活动对品行的影响,年龄和体育活动对品行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龄、参加体育活动的程度均对留守儿童品行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性别及留守状态则对留守儿童品行影响不显著。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品行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儿童越早进行体育锻炼,积极影响越深刻。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文章总结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留守年龄、留守时间及留守类型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留守儿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的研究及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依恋是儿童和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亲密的情感联结。然而,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与父母分开,有的与母亲或父亲一方生活在一起,这种长期与父母分离而留守在农村的状况影响了留守儿童的依恋风格。基于现有的研究资料,本文从依恋对象、依恋质量、依恋模式和影响因素这几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依恋状况进行了探讨。今后的研究可从测量依恋的工具、依恋的稳定性、影响因素着手。  相似文献   

12.
留守儿童是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凸显在众人眼前的一个需要被高度重视的群体,本文通过综合归纳留守儿童总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综合其在焦虑情况、人格方面、行为表现、人际交往以及其他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其中父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的性别、学校以及社会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进而针对分析提出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加强父母教育的责任、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建立相关社会关爱体系以及提高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都能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留守儿童受到意外伤害事件层出不穷,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痛.通过对留守儿童安全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家庭安全教育不到位,社会保护不力等因素造成了留守儿童不能幸福、健康、安全成长.提出以学校为依托,家庭为支撑,社会为后盾,深入细致的展开留守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有针对性的落实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略介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主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留守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初步分析了影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具体因素,即外出父母、监护人、学校、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研究留守经历给学前儿童带来的各方面的影响。学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状态的学前儿童相比所表现的一系列社会性发展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家庭功能弱化所致,集中表现在保护功能、情感支持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弱化,而家庭这些功能的发挥对儿童的顺利社会化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16.
王亚宁 《科教导刊》2021,(2):185-186
留守儿童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弱势群体,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比较低,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导致.本文先分析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接着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更好的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何云贵 《重庆师专学报》2014,(4):110-112,152
通过两个研究,调查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现状,并探究“留守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影响。研究一对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验,发现留守儿童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维度上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客观支持维度上差异不显著。研究二选取两组留守儿童,并实施“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前测。第一组参加“留守儿童之家”活动;第二组不参加。12个月后,对参加留守儿童、对照留守儿童实施后测,并对同年级非留守儿童施测,对各项指标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参加组留守儿童的客观支持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而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参加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社会支持各维度上没有显著不同。“留守儿童之家”提升了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水平.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贵州省农民工输出重点地区——毕节试验区120名在校初中留守儿童的实地问卷调查,利用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理论,运用模糊数学的分析方法对留守儿童的福利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其父母外出务工后,经济方面得到的福利有所增加,但社会精神福利水平过低,从而使得总福利效用水平处于较低状态。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政策建议,以期留守儿童的总体福利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文献法、深度访谈等收集资料。通过对影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因素:家庭影响因素、学校影响因素、留守儿童自身因素分析,提出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关乎农村乃至全社会的发展.本文将留守儿童问题与生态系统观相结合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留守儿童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七大指标,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生态模式,并分析生态系统观中各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作用及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