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谈谈运动性疲劳和运动后的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运动性疲劳,顾名思义就是由运动引起的疲劳。它是疲劳中的一种,也是我们参加体育活动后的常见疲劳。凡参加过体育活动的人都会在某些锻炼、比赛之后感到很累,再锻炼或比赛时运动能力就比原来差了,这时,就意味着出现了疲劳。累的感觉和疲劳并不一定都同时出现,累是一种主观感觉,疲劳却是一项客观的指标。疲劳会引起累的感觉,但有时对运动或活动没兴趣时,在没有疲劳的情况下也会感觉到累。  相似文献   

2.
按照传统的观点,运动员欲提高自己的耐力素质,则应在训练过程中达到必要的疲劳程度,也就是把耐力与疲劳所引起的工作能力降低联系在一起。这样却有意或无意地以消极的态度来发展耐力,表现为对随疲劳而出现的不良感觉采取“忍耐”或“克制”的定向,而不是积极地探索和有效地使用能促使降低疲劳程度、延迟疲劳出现和减轻疲劳时出现的难受感觉的训练手段和方法。为此,本文综合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生物学方面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恢复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疲劳产生的机理,利用主观感觉和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认为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分三个阶段,可以采取休息、营养、推拿、中医药等方法来预防和恢复。  相似文献   

4.
付琳 《体育世界》2008,(8):62-64
根据篮球运动疲劳即刻和恢复阶段心率、血乳酸和主观疲劳感觉的变化曲线,探索河南普通高校女生疲劳恢复过程心率、血乳酸和主观疲劳感的恢复情况和关系。来关注女生的运动后的表现情况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根据网球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利用主观感觉和生理生化指标来判断运动性疲劳,提出预防和消除网球运动性疲劳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艾灸缓解运动性疲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共观察运动性疲劳运动员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治疗一周,分别对治疗前后的疲劳主观感觉评分(RPE)值以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进行纪录,经统计学处理,进行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对照.结果:艾灸气海对运动员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反应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尿素氮(BUN)浓度、血红蛋白(Hb)浓度均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艾灸百会可以改善运动员运动后疲劳主观感觉评分、心率、反应时、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结论:艾灸疗法对改善运动员运动性疲劳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疲劳问题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运动性疲劳是指机体在体育运动中,由于长时间肌肉紧张活动而出现的一种状态。客观上表现为运动能力的下降,主观上伴有精神疲乏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往往是不符合机体疲劳产生的时间和程度的。根据疲劳抑制过程的不同,许多学者将疲劳分为中枢与外周两种既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类型,当机体进行短时间剧烈运动时所出现的疲劳,是以肌肉中三磷酸腺苷等能源物质消耗、血液中乳酸堆积等外周因素为主;而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肌肉运动产生的疲劳则以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8.
利用闪光融合频率(CFF)、心境量表(POMS)和主观体力感觉等级表(RPE)等心理疲劳指标,对辽宁省女子柔道运动员赛前心理疲劳进行监测,以期为教练员在赛前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减少心理疲劳对运动员带来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有助于消除疲劳的食品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B1和B2,因为它们能把体内积存的代谢产物尽快处理掉。多食弱碱性的食物也有助于解除疲劳,因为人体内环境偏酸,人就容易感觉疲劳。食物的酸性与碱性是由熟食中所含元素决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性疲劳比疲劳更有针对性,它区别疲倦和筋疲力尽。运动性疲劳发生顺序是由代偿性疲劳发展到非代偿性疲劳,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正常生理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的生理过程,所以近年来发展到以综合性研究运动性疲劳,朱司道夫提出F=(-△P)+S,爱德华兹提出疲劳控制链,并用突变理论解释。鲍格提出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表(R·P·E)它和HR、VO_2、VE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场所,其热环境直接影响到运动人体的舒适健康和运动效果。为了获得运动人体热舒适,需维持人体与环境热交换之间产热和散热的动态传热平衡。夏季舒适的体育场馆热环境通常要消耗大量的空调能耗制冷,由此可见,体育场馆具有巨大的节能潜力。以1200名在西安某高校体育场馆内进行羽毛球活动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监测大学生经过羽毛球训练后的生理参数以及对热舒适、疲劳感觉的评价,利用SPSS 23.0和ORIGIN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回归、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客观和主观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不同环境温度工况对运动人体热舒适的定量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学生的舒适感受、疲劳感觉认知以及生理参数存在交互作用,形成热感觉满意率、疲劳感觉满意率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定量影响关系。同时,以运动人体平均皮肤温度、血压、心率三类评价因子表征生理参数,进而反映体育场馆环境温度对其的显著性差异。通过兼顾运动人体热舒适和疲劳感觉满意率的综合影响,提出舒适的环境温度参数推荐范围,较国家标准中的室内空调环境温度的低限制值提高了2℃,有效降低了体育建筑夏季空调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缓解运动性疲劳的效果及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方法:将20名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穴位敷贴组和空白对照组,穴位敷贴组采用药物贴对受试者神阙穴、气海穴、足三里穴进行敷贴,对照组采用安慰贴对受试者上述穴位进行敷贴。对两组受试者进行主观感觉疲劳程度评分(RPE)、运动心情评价(POMS)、情绪状态总估价(TMD);检测受试者血乳酸和血氨浓度;记录受试者8 00 m全力跑成绩。结果:穴位敷贴可减轻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RPE值(P〈0.01);穴位敷贴可缓解运动员因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降低TMD分值,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敷贴可升高运动后4 min机体血乳酸(P〈0.05)和血氨浓度(P〈0.05),降低运动后20 min机体血乳酸(P〈0.05)及血氨浓度(P〈0.05),显著提高受试者8 00 m跑成绩(P〈0.01)。结论:穴位敷贴可减轻运动员的主观疲劳感觉,缓解运动员因运动疲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促进运动员机体内血乳酸和血氨的代谢,提高运动员耐缺氧能力,进而缓解运动性疲劳临床症状,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3.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有心力交瘁的感觉,“穷人”活的累,“富人”更累。但实际上,繁忙的工作并不会导致心态疲劳,特别是不会引起那些经过休息或睡眠后仍无法解除的精神疲劳。心理学家认为,精神疲劳的形成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焦虑、紧张、苦恼等不良情绪才是导致精神疲劳的真正原因。而治疗精神疲劳的最佳方法,就是放松疗法。  相似文献   

14.
说“疲劳”或“疲劳了”,通常是凭感觉而说的,其含义可以指各种情况:如长时间运动,感到有些烦了,不想再动了,长时间工作,效率低了;或长时间用脑思考,连续学习,也会使人感到疲劳。 疲劳,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向人敲起警钟,即警告人们:“不要再干了,否则会伤身体。”当然,这时身体内也可能发生了种种生理功能变化,从而引起了疲劳。 正如上述,疲劳是一种模糊的感觉,其内容,生发的情况有种种类别,如精神疲劳和身体(肉体)疲劳,正常疲劳和积蓄疲劳,全身疲劳和局部疲劳,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本文只想对以运动  相似文献   

15.
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可使脑内TGF-β增加,产生疲劳感觉,抑制自发性活动行为,所以推测TGF-β与中枢疲劳密切相关,是导致运动性中枢疲劳的主要机制。本文就近年来对TGF-β与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在监测由快速点击鼠标引起的指伸肌疲劳方面适用性最优的表面肌电信号分析方法和评定指标;方法:以10名青年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受试者90 s快速点击鼠标过程中指伸肌表面肌电信号(sEMG)及点击鼠标频率、受试者主观疲劳感觉.按等时间间隔将sEMG分为若干段并分别计算每段sEMG的RMS、MF、MPF、MDF、MNF和C(n)等指标.从所计算的sEMG指标与点击鼠标持续时间、点击鼠标频率、主观疲劳感觉评分的相关关系及在反映肌肉疲劳的敏感性、一致性、可重复性等方面入手,对各指标在监测快速点击鼠标致指伸肌疲劳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标准化后的MF、MPF、MDF和MNF与运动持续时间、主观疲劳感觉评分、点击鼠标频率显著相关.在反映疲劳的敏感性方面,MNF最高,MDF次之,之后是MPF、MF、C(n)和RMS.从反映疲劳的指标稳定性看,MNF最高,MPF次之,之后依次为MDF、MF、C(n)和RMS.从指标的可重复性比较结果看,C(n)的稳定性最高,其次分别为MNF、MF、MDF、MPF和RMS;结论:在快速点击鼠标过程中,指伸肌进行低负荷、高频率、小幅度的动态收缩运动,使得从指伸肌表面记录到的sEMG具有非线性和非稳态信号特征的同时,也具有别于肌肉在静态收缩或低频率动态收缩条件下获取sEMG的特征.基于小波包分析计算的MNF指标表现出良好的反映疲劳敏感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提示其在评定由快速点击鼠标引起的指伸肌疲劳方面是较好的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一、老师您好,备战体育高考的训练体力消耗较大,运动后很容易感觉疲劳,这样会影响到第二天的训练质量,请问如何通过营养的补充来促进疲劳的消除?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老年人经常会感觉疲劳,做事越来越力不从心,适当的午睡不仅可以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还具有增强防病能力的作用,所以也就有了“饭后躺一躺,精神成倍长”的老话。  相似文献   

19.
采用心理测量方法,对运动员在安静、中度疲劳、重度疲劳三种状态时的上肢多关节联动动觉准确性、腕关节敏感度、肤觉两点阈、肌肉用力感、投篮命中率5项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四项感觉指标和投篮准确性在中度疲劳状态时较安静状态和重度疲劳状态有所提高;不同指标的变化差异不同,投篮准确性、肤觉两点阈、腕关节敏感度的变化达到显著或非常显著水平;而肌肉用力感和上肢多关节联动动觉准确性的变化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三个不同疲劳状况下肤觉两点阈、腕关节敏感度与投篮准确性的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中药“人参健脾丸”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能力和疲劳恢复的机制,对22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通过6周的随机、双盲实验,测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生休指标(Hb、T和BUN)、主观体力感觉(RPE)以及耐力时间和做功量。结果发现:实验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睾酮、血尿素、主观体力感觉以及耐力时间和做功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人参健脾丸”可以改善运动员运动能力,促进疲劳恢复,增加做功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