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的体育用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解构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采用QAP模型检验了地理空间邻接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传统差异等因素与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空间网络结构的"核心←→边缘"结构非常清晰,各国间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的关联程度较高、连通性较好、等级性明显、稳定性较强,但彼此间的体育用品贸易合作关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一带一路"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中,中国、土耳其、捷克、波兰、匈牙利、巴基斯坦、印度和保加利亚等国处于核心位置,对其他国家的体育用品进出口贸易具有较大影响,拥有较强的国际体育用品贸易话语权。各个国家在"一带一路"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中的地位与功能差异明显,可分别归为"内向贸易板块"、"孤立贸易板块"和"外向贸易板块"3种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与人口基数差异对"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具有显著影响,但国家间的地理空间邻接关系、文化传统差异、人均GDP差异对"一带一路"国家体育用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0—2020年中国对RCEP成员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面板数据,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中国对RCEP成员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效率、潜力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RCEP整体体育用品出口贸易效率、潜力较高,但国别差异明显。就体育用品出口而言,RCEP整体属于扩张型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与RCEP进口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人口规模、拥有共同边界和语言与中国体育用品出口显著正相关,双方的地理距离不会对贸易产生显著影响;RCEP进口国较高的海运能力、较高的港口基础设施质量、较高的贸易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在提升贸易效率方面作用明显,而RCEP进口国较高的关税水平、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贸易效率的提高。最后,为了把握RCEP大市场机遇、进一步促进我国对RCEP成员国的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体育企业3个维度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合2010—2020年30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地区)面板数据,运用Frontier4.1软件研究我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效率、潜力及其具体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整体上中国体育用品出口贸易效率和潜力较高,但主要出口市场趋于饱和,增长空间较为有限。中国与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伙伴国的人口规模与中国体育用品出口显著正相关,而中国的人口规模和贸易双方的地理距离与中国体育用品出口显著负相关;中国与伙伴国签署自贸协定、伙伴国较高的海运能力、伙伴国政府较高的廉洁度和支出水平在提升贸易效率方面作用明显,而伙伴国较高的关税水平和金融自由度则限制了贸易效率的提高。建议合理配置贸易资源,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商签高标准贸易协定,开拓新兴国际市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培植国际竞争新优势。  相似文献   

4.
冯广  冉建  周佳梅 《湖北体育科技》2024,(2):97-102+118
系统梳理我国体育用品研究的历史演进,揭示其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采用文献计量、文献资料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年发文量、时间线图谱、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与突现进行分析。发现:1)我国体育用品研究发展历经尝试探索、高速增长、平稳过渡、降速增质4个阶段,年发文量变化呈先增后降的趋势;2)核心科研团队已初步形成,团队内部成员协作密切,但团队间合作水平有待提升;3)研究内容演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早期的“现状”发展到“现状+案例+数据”再到“案例+数据+理论”并重,理论的构建越来越受到重视;4)研究热点主要有体育用品品牌、体育用品企业、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一带一路与体育用品贸易,在未来一段时间数字化与智能化、双循环与新发展应成为体育用品研究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37,自引:5,他引:32  
席玉宝  刘应  金涛 《体育科学》2005,25(12):22-27
通过对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体育用品出口发展很快,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工业化国家。体育用品成为我国出口的拳头产品,在外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主要集中在以广东省为主的东南部地区。出口以加工(几乎所有的世界各类体育名牌用品)贸易为主,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少。以一般贸易出口的主要是中低档普及型的“大路货”,价格竞争力强,质量竞争力弱,产品平均价格不到同类世界名牌价格的1/10,虽然出口量大,企业盈利水平低。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进出口年度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技术分析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最近几年,相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对外贸易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现平稳上升趋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出口产生非常明显的抑制效应,且长期比短期影响效果更加显著;对进口则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长期影响效果低于短期影响效果;贸易开放程度对于进出口贸易均产生正向作用;马歇尔-勒纳条件对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来说是成立的。根据上述结论,探讨了该现象的形成原因,并就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研究和讨论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基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个沿线国家2010—2020年冰雪运动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解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冰雪运动产品贸易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冰雪运动产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呈现“核心—边缘”化,网络中网络关联度与网络密度较低,但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说明冰雪运动产品贸易合作关系正在逐步提升,并且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冰雪运动产品贸易网络结构中,中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处在核心位置,对其他国家的冰雪运动产品进出口贸易有较大影响,有较高的贸易话语权。(3)从凝聚子群分析发现,贸易网络中有四个凝聚子群,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子群的国家有明显变动,且冰雪运动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有“小群体”特征。(4)对聚类系数研究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冰雪运动产品贸易网络具有“小世界”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去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咏春拳在传统武术中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咏春拳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一带一路”背景之下建立健全咏春拳人才输出评价体制;传播方式和路径的多元化;建立咏春拳信息交流平台,畅通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咏春拳国内外竞赛体制;依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人文特征找到适合的传播内容与方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站在"钻石模型"的理论视角来研究我国体育用品贸易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用品公司分布地域差异大,生产要素分配不均;体育用品进出口稳定度欠佳,政府作用仍需调节;体育用品科技含量低,企业战略结构有待改善。为提升我国体育用品贸易竞争力,建议:缩小地域差距,提高劳动素质;平衡贸易规模,营造贸易环境;调整企业战略,提高科技含量,以此有序地推动体育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是“一带一路”倡议人文交流的重要依托,体育赛事对实现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英联邦运动会的长期举办推动了英联邦国家的整体发展,是体育赛事交流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英联邦运动会与“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对比,分析其对“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借鉴作用,并探讨“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的构想与策略。认为:开展“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应建立“一带一路”体育组织,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举办“一带一路”国家运动会;构建“多边体育合作机制”,不断扩大“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的覆盖面,重视赛事风险并避免负面影响,鼓励、支持多国举办“一带一路”体育赛事。  相似文献   

11.
基于CEPⅡ BACI数据库提供的2008-2016年HS-07-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利用三元边际理论框架实证分析了中国体育用品出口的增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体育用品出口的种类非常全面,但其出口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粗放式增长,价格增长的推动作用表现疲软;可变贸易成本、汇率波动、共同边界、共同语言是影响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增长价格边际的主要因素,而关税和汇率波动则是影响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增长数量边际的主要因素。最后,提高体育用品制造业创新能力、注重体育用品品质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可防范中国体育用品出口的"贫困化增长"。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转移呈现出网络化、多元化、集群化、主动化的新趋势,其动力来源有三点,一是寻求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价值链的重构,二是试图跨越后发国家可能面临的价值链固化的"网络陷阱",三是追逐包括竞争优势和网络权力等隐形收益在内的综合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自觉行动和主动作为可能受到价值链上端发达国家的阻击。因此,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要利用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价值链的发育突破门限效应,积极开展跨境并购和逆向投资活动弥补比较劣势,并逐步回归到研发本土化,利用国内中小体育用品企业构建由自己主导的价值链,以全球布局应对潜在的贸易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通过外资、台资、港资带动并以“三来一补”为主的起步阶段(1981-2000年),加入世贸组织体育用品加工贸易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7年),体育用品加工贸易面临危机逐步转型升级阶段(2008-迄今)。我国体育用品对外贸易特征体现为:目前加工贸易是我国体育用品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化加快,内生型的晋江发展模式具有勃勃生气,外生型的东莞发展模式关联效应弱化。  相似文献   

14.
后配额时期我国体育用品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震 《体育学刊》2006,13(2):51-53
对后配额时期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贸易自由化给体育用品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阐述,提出采取理性的出口策略,努力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建立体育用品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加大集约化力度,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营造国际品牌形象的应对策略,进而促使我国体育用品业在新的形势下继续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对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大国和对外贸易强国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贸易主体、贸易内容、贸易利得和贸易市场4个方面分析了体育对外贸易大国的特征。总结了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强国的特征:依托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全球价值链发展并实施治理、拥有国际知名品牌、拥有良好的原产国形象、拥有行业领先企业、创新能力强、主导国际经贸规则与标准制定等。在此基础之上对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大国与对外贸易强国的联系与区分进行了阐释和分析,认为推进我国由体育用品对外贸易大国向对外贸易强国转变演进的实施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该系统存在三个维度:第一维是"双力维",即压力维与动力维;第二维是"要素维",即培育、引进高级生产要素;第三维是"竞争维",即竞争与超越。  相似文献   

16.
人口红利下降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劳动密集型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陷入困境,本研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岭回归分析,实证研究人口红利和劳动力成本对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仍具有极强比较优势;总抚养比上升和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具有非常显著的负向影响,劳动人口总量对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具有负向影响,总体单位劳动力成本对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竞争力具有正向影响;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对体育用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降低效应强于总抚养比和劳动人口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