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德国为代表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是教育研究领域两种重要的、不同的研究范式。德国的"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以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培养人的问题,并从整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解决教育和教学问题;相对而言美国的"教育科学-课程论"范式则缺乏这种整体主义的视角。究其原因,除了跟两国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哲学范式有关外,还与德国"教育学—教学论"范式中一个核心概念"教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两大研究范式并存于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中。澄清二者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造成差异的根源是解决困扰我国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对苏联教学论和美国课程论的借鉴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读和误解,比如,在引介苏联教学论的过程中忽视了其对"教养"和"教养内容"的高度关注;在引入美国课程论的过程中忽视了其对"教学"和"民主精神"的关注。造成这些误读和误解的根本原因是对源于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脉络的研究范式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所以,走出目前困境的根本途径在于从本源上认识这两大范式,以纠正目前我国教学论和课程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滞后于学科的实践发展,透视其学科体系的建构模式,存在着"分科式学科建构""模糊结合式学科建构""融合式学科建构"三种典型模式,但均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表明,深化课程与教学论的元认知、宏大视域中对课程与教学核心概念重构、课程与教学的具身认知整合、教育实践活动中整合学科框架,是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就对我国教育领域的影响来看,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和以泰勒原理为代表的经典课程论的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两种理论在研究范式、内容的理解和处理、教师作用和地位等几个方面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发掘二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以为充分地认清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关于课程论和教学论各自的地位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具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和子学科群,两者关系不是"谁包含谁"的关系。目前,课程论与教学论正处于分化期,课程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确定专门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探索独特而多样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学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凯洛夫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一直是中国主流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建构的基本理论框架。近年来,西方各种课程理论越来越为中国学者所理解与接受。其中,泰勒的课程理论被公认为是西方课程探究的主要范式,被誉为“西方现代课程理论的基石”。这两种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涉及的意识形态来源各异,肩负的教育使命亦迥异,因而对“课程”、“教学”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理论诠释。对这两种理论进行比较,藉此对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进行初步的梳理、整合与重建。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去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提出了课程与教学关系的"山脉模型"、"课程与教学论的‘椭圆焦点’模型"、普通课程与教学论和分科课程与教学论的"圆锥体"堆积模型关系图,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8.
杨晨 《教育教学论坛》2012,(Z4):126-128
课程论和教学论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从国内外五种不同的主张为出发点,对五种不同主张的内涵、优缺点进行初步探讨,并进一步研究教育工学理论的出现对从本质上认识课程论和教学论关系的积极影响,找寻增进两学科相互促进的联系,避免削弱任何一门学科研究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重理论思辨、轻实践研究,研究方法简单粗糙,是当前课程与教学论主流研究范式的两大缺陷。欠缺科学精神、方法意识薄弱、评价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当前主流研究范式缺陷的主要原因。基于此,应从六个方面改善课程与教学论主流研究范式:关注对实践问题的微观研究和行动研究;加强方法意识,融入科学精神;建立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论体系;转变研究思维方式;改善现有评价体系;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方法意识的培养和方法训练。  相似文献   

10.
从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角度讨论当代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问题。应当从课程教学与人、知识、技术、社会、文化的关系角度来思考拓宽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但必须防止理论基础的泛化对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发展带来的"客串"、"偏离""、拼盘"等消极影响。课程与教学论发展应当坚持学科主体意识、强化学科独立地位、提高学科理论品质、采取"渗透"即有机融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为了直观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成果,挖掘研究主题之间的深层关系,采用关键词共词分析,以中国知网为文献数据来源,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和"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绘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教学论研究的580篇文献的热点知识图谱。研究表明:教学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及不同流派教学思想体系研究""教学环节和教学要素的研究""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的实践性和实践教学论研究""教学论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发展研究"等五个方面。我国教学论研究和学科发展仍存在诸多不足,仍有很多研究空间需要探索和挖掘;需要促进目前未受到足够重视但对于教学论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主题领域的研究;加强教学论的"元研究",使教学论尽早地走出理论移植和理论演绎的困境;教学论的方法论研究、教学论研究范式等主题应成为研究者反思的重要主题;强化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有效途径的研究;吸引更多的教育者和教育研究者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对教学论展开研究;回归"教学"本身的研究应成为今后教学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张传燧  石雷 《教育研究》2012,(3):82-86,91
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既指外来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理论体系中国化,也指中国传统课程与教学论的现代适切性改造与转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包括传统的现代化、外来的中国化、实践的理论化和范式的本土化。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的策略主要有:继承与创造性转化传统(原有)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借鉴与创造性转化国外课程与教学论思想;积极开展课程与教学实验并对其经验进行理论概括与提升;推进和实现中国当代课程与教学论从理论基础、概念范畴、理论体系到建构方法的整体创新和原创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整合既是概念内涵间固有的联系,也是教育理论乃至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已有的整合研究试图从实践的视角整合课程论、教学论,但收效甚微。“教育工学”则有望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实现课程论与教学论,以及课程与教学之间的联接,为其整合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不是"谁包含谁"的关系,两学科具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均需拥有各自的子学科群。因此,应深入研究和准确理解两学科的横向联系,透视两学科在各个横向联结处所展示的一致性和差异性,避免两者之间不必要的重复,以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断增进两学科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在教育理论领域,对主体性及其教育的探索几乎没有停止过。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课程改革背景下,主体性教育一度成为学者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但是由于研究视角、取向的局限性与研究范式的单一化和老化,使得该课题的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陷入困境。因此,当前主体性教育研究的主导范式必须得到改变。从传统的教学论范式到当代的课程论范式,是主体性教育研究转向的一条可行路径,它与目前我国乃至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趋向及教育实践发展的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教师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向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课程建设提出了新挑战。应对挑战、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全面实现转型:研究范式方面,从现代课程研究范式走向后现代课程研究范式;教学内容方面,从线性单向走向网状多向;教学方法与培养途径方面,从一元封闭走向多元开放。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论"与"教学理论"是分别从德文与英文翻译过来的两个不同的教育概念。尽管其各自的研究都共同指向课堂教学,但由于源于不同的文化传统,它们在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以及对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规定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异。"教学论"与"教学理论"是两种难以通约的研究范式,前者根植于德国深厚的新人文主义的"教化"(Bildung)传统,属于欧洲唯理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学"范式;后者则与课程论以及不同取向的教育心理学相联系,属于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教育科学"范式。清理20世纪我国从西方不同文化传统引进的教育学科的概念,弄清不同概念的含义及其在我国语境中的变化,是新世纪重建教育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8.
窦瑾  李为  高忠 《教育探索》2013,(4):24-26
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学生不喜欢读《物理教学论》书、不喜欢上物理教学论课、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连最基础的目标‘学生能写像样的教案和能上像样的课’都难以达到。其原因在于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偏离了"实践取向"。物理教学论课程教学应回归"实践性",应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实施、学习评价等环节突出"实践取向"。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在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方式上有根本的改革,针对这一要求,师范大学的教学论的教学也应该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更新旧有的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新一代的教师.本文从<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该课程的改革措施:将中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育研究方法作为教学论的重要教学内容.有效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比较课程论是一门研究典型性课程问题和指导性课程理论的学科,它孕育于课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又超越了课程论的研究范围。作为教育这个复杂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比较课程论在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的选取上都体现了一种复杂性思维。目前,比较课程论需要进行科学和学科化的完善,复杂性思维对比较课程论的学科建设提出了以下要求:一,建立多元的研究范式群;二,支持自组织的学科体系结构;三,促进开放式的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