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发出的《践行"四向四做",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倡议书,是新闻从业人员新时期的职业标杆.要做到"四向四做",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将思想统一到"四向"上,将行动落实到"四做"上.具体来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政治坚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引领时代;坚持正确的新闻志向,做到业务精湛;坚持正确的工作取向,做到作风优良.  相似文献   

2.
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三四五”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卢秀彬 《编辑学报》2002,14(2):137-138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发,论述新世纪提高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素质,应做到增强"三个意识",实现"四个转变",提高"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3.
黎丹 《新闻传播》2012,(7):194+196
编辑是信息的传播者,是广大读者汲取文化知识的把关者。在日常工作中,编辑也应该"三从""四得"。"三从",就是指遵从社会需要、遵从读者需要、遵从图书需要;"四得",是指编辑要识得、懂得、写得、改得。  相似文献   

4.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这可以算得上是编辑的行话.但也有不少编辑不约而同地认为做标题主要是作者的事,无章可循,相对于文章内容来说,是"软件",能做到题文相符就可以了;编辑工作无非是选题、组稿、审稿以及加工、整理等.殊不知加工、整理是审稿的延续,是积极的、高层次的加工、整理,不仅要防止和消灭错误,还要积极地提高质量,关注其内容.而标题是内容的"首领",应该格外关照才对.  相似文献   

5.
夜班编辑是新闻稿件的"把关人",其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新闻的宣传效果、报纸的质量及读者的社会反应。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夜班编辑,除了吃苦耐劳,淡泊名利,甘于为他人做嫁衣裳外,还应该在把握以下几个"准确度"上下功夫,做到出新、出彩、不出错。  相似文献   

6.
熊芝兰 《编辑学报》2005,17(5):362-363
从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实践出发,结合实例循证分析,提出提高医学期刊文稿质量的若干可行对策:找准审稿专家,编辑切实做到对每期每篇文稿负责,坚持不对"急就章""救死扶伤",而护送优质、新颖的稿件走"急诊".  相似文献   

7.
论点选萃     
记者要做到"四心" 《黄冈日报》袁桥认为:当记者要做到"四心",就是:虚心学习、精心策划、潜心探索、热心服务。 --虚心学习。新闻战线处在时代的前沿,不加紧学习,思想就会落伍,行动就会不合拍,更谈不上与时俱进了。一方面向同行学习,向老编辑、老记者学习,主动让他们"传帮带",在学习中提高,一方面向书本求知,养成边学边记、边学边贴的习惯。同时每年定"五个一工程":就是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一篇业务论文,写一条好新闻作品,编一条好稿,做一个好标题,搞一次有影响的策划。  相似文献   

8.
谈现代图书编辑的"博"与"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川民 《出版科学》2008,16(1):14-17
现代图书编辑应该做到"博"与"专"的有机统一。要做到既"博"又"专",就必须读书、写书、评书。  相似文献   

9.
张锦华 《出版科学》2011,19(6):36-38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编辑都是主要把关人。在"小月月"事件中,网络社区编辑、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编辑作为把关人出现明显缺位,致使"小月月"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中掀起轩然大波,最终在发帖人承认造假之后迅速落幕。网络时代编辑作为"把关人",要坚持传播真实,做到客观公正,避免"隐瞒性谎言",分清"知情权"和"知情欲望"的界限,尊重隐私。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为新闻编辑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编辑对信息传播的控制权,改变了新闻编辑传统的工作方式,影响了新闻编辑的专业主义精神,消解了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这些挑战均与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相关。媒介素养有三大重要基石:个人定位、技能和知识结构。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媒介素养应重新建构:定位应从"信息把关人"转变为"信息产品经理",知识结构应从"知识复合型"转变为"行知并重型",编辑技能应从"幕后制作者"转变为"公共论坛主持人",管理理念应从"信息管理"转向"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1.
广播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既要忠实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及时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意愿。广播要在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就要切实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实现新闻工作的"三贴近",关键在编辑、记者思想观念上的"三贴近"。新闻报道什么?怎样报道?首先决定于编辑、记者的选择。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经常组织编采人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2.
大型出版项目除了作为主体部分的正文的编辑工作之外,还有若干辅助性内容的编辑工作。文章将前种编辑工作称为大型出版项目编辑工作中的"大工作",后种编辑工作称为大型出版项目编辑工作中的"小工作",并以编辑《星火燎原全集》为例对此展开分析,就如何做好"大工作"和"小工作"阐述己见。  相似文献   

13.
编辑,按照相关要求对稿件进行策划、修改、加工。有人说,编辑就是一项"挑刺"的工作,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太客气,但也有其道理。从事报纸编辑工作十年有余,笔者认为,编辑是稿件的"美容师",是版面的"看门人",编辑在加工稿件、编排版面的时候,必须具备一双"火眼"。在报社工作久了,发现编报纸的比起做电视、做广播、做网络的要"吃亏"得多,人家可以随时更新修改稿件,而报纸白纸黑字,一旦出版就再无收回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前几天偶然读到王国华先生2008年在《工人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世间渐无编辑家》,感悟颇多。时至今日,笔者从事编辑工作8年有余,深深体会到了图书编辑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所具有的特殊而平凡的本质。于是撰写本文,结合自身对编辑工作粗通浅识般的认知,来聊一聊当下如何做一个"三心二意"的编辑。坚守"虚荣"之心虚荣是所有人骨子里或多或少都有的劣根性之一。最初,编辑被美其名曰"为他人做嫁衣的裁缝",如今更被冠以"文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企业周末报,如何做到既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搞好服务配合,又能在油区百姓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上搞好服务引领,通过"双重服务",赢得企业领导和广大读者群众的共同赞誉,的确是企业周末报编辑需要认真思考并探索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企业周末报编辑工作的具体实践,试就企业周末报如何搞好"双重服务"作简要论述。业内人士都清楚,企业周末报姓"企",它和企业报正刊一样,必须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好务。但是,它又在某些报道形式、方法、体裁以及主题方面和企业报有着许多区别,而区别的标志之一就是它具有某些"都市生活报"的"味道",其宣传报道层面更宽泛,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休闲、娱乐以及人情世故、家长里短、风俗习惯、文学艺术……可谓包罗万象。  相似文献   

16.
漫谈文稿编辑"信达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作新 《编辑学报》2002,14(3):182-183
探讨科技文稿的编辑加工如何做到"信、达、雅".以"信、达、雅"为尺度,对个案进行分析.认为文稿的编辑加工要实现"信、达、雅",要求编辑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编辑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7.
编辑工作历来被称为"为他人作嫁衣",编辑的自主工作不多,不易体现编辑工作的创造性.其实,从有效传播信息的角度来看,编辑在工作中同样会有一片充分开展创新的天地.笔者以为,编辑在编辑加工中的创造性作用,可从发现、挖潜、提升、完善这四个方面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8.
图书出版应"以读者为中心",已经成为出版界的共识,今日再提,似有老生常谈之嫌,然而数年来每每念及我的编辑工作,总是深深体会到这几个字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的确是要花费一番工夫的.  相似文献   

19.
围绕中国编辑学会第15届年会的主题"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来自全国出版界、高校的一百多名专家学者聚首一堂,进行学术交流。会议探讨的主要问题和观点为以下四个方面:编辑创新是编辑工作永恒的主题,编辑规范是编辑工作质量的保证,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加强编辑规范与创新的关键是提高编辑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编辑工作是新闻宣传的"守门员",是新闻宴会的"厨师",编辑的能力高低对于整个新闻工作至关重要。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创新能力不仅需要编辑有创新的思维和想法,同样需要编辑有较高的素质与工作技巧。本文针对编辑工作的性质与特点,从编辑工作的内容出发,总结三个方面的策划与创新能力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