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国家发展理念的转变和调整,是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尝试结合中国现实和发展实践,时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含义、理论承继、蕴含价值理念等进行多维解读,以期达到对包容性增长的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内涵和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9月举行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部长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该理论强调增长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包容性增长理论是针对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发展的特征提出的,深入研究其概念、内涵和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实践和中国理论孕育并生成了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赋予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中国话语“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成和出场,表现出对“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尊崇和弘扬;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要素建设路向的规范,以及新发展理念和“两山”理论对符合时空双维时代潮流发展取向的理论预设,凸显“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的预设和规范作用。由此,包容性绿色发展理念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话语“走出去”的过程中,将形成相互砥砺、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辩证运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思想,从当代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现实国情出发,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并对“发展”的多方面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深邃的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民族特色和时代视角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在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在国内国际局势交织催化的现实背景与中国实践伟大成就的坚实支撑下,这一思想从“立足本土”深刻改变中国到“胸怀天下”逐步开辟影响世界的新境界有着逻辑的必然性。从理论基础、现实机遇、历史流变与实践回应深刻把握其发展逻辑,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境界的深刻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关涉实效性的元问题。在社会结构从总体性社会向个体化社会转型过程中,进一步厘清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关系,是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现实回应。当前,要把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基础,以集体价值作为过渡和转换的桥梁,加大政策议程中教育主体的参与度,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的包容性,提升价值的共享性,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过程中,南宋的郑樵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鲜明地提出了“会通”思想,这在中国史学理论的发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他对“会通”思想的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在当时空谈义理、不重实学的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中、大力提倡“求买”的学风,并将其付诸修史实践.是难能可贵的。而他强烈的创新意识,使中国史学研究的内容扩大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从而为史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开拓从理论和实践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人、为人、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对“人”及“人的问题”的深刻理解则很难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现实的人”的存在、本质及发展入手,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主要原因:在原则上,忽视人的主体地位;在目的上,片面强调社会本位;在内容上,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在方法上,偏离人的目的性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才能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包容性增长的时代价值与实践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发展、成果共享的包容性增长,是胡锦涛在中国进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提出的发展目标导向。它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影响深刻,决定着民生幸福和社会和谐的社会理想能否实现。深刻认识它的科学内涵,科学制定实践举措以推动其真正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董必武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先驱和奠基人,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自己对法的深刻认识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法制思想,结合社会现实,对立法、司法和民主法制建设等问题作了诸多理论探讨.在众多的理论中,他关于法治的思想较为突出,经历了从萌芽、初步形成到进一步发展的过程,许多内容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实践验证.研究其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对当今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1.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实现"包容性增长"面临着观念束缚、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职能滞后的政治障碍,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相关体制,培育社会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2.
江苏融合教育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30年的融合教育实践中,江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做法、认识和经验。这些经验既是江苏融合教育的独特实践和积极探索,也是我国融合教育本土特色的体现。总结这些经验,对于明确我国融合教育发展方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发展道路,办好特殊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纳教育、全纳学校、全纳社会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全纳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 ,也是国际教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全纳教育的理念需要全纳学校来实践 ,因而全纳学校是不同于以往的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也不同于后来的一体化学校 ,它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教育、社会、经济方面均具有极大意义。全纳教育理念和全纳学校实践的目的是要促进形成一种追求社会公正、机会平等和民主参与的全纳社会。为此 ,在现存社会中对阻碍这种追求的任何障碍都应该加以确认、质疑和消除。全纳教育的理念指导我们实施全纳学校 ,全纳学校的实践促使我们走向全纳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也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营造“中国梦”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凸显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中国梦”教育的感染力和成效性;展现网络等现代新媒体作用,拓展“中国梦”多元化教育途径以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群体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它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意蕴,其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保民”,“爱民”.同时,毛泽东民生思想是毛泽东在探索中国革命的实践形成的.既在“革命”中践行“民生”,又把“民生”的履行作为“革命”胜利的先决条件,进而达到“革命”与“民生”目标的融合与实现.毛泽东民生思想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关怀的一面,又体现出与时俱进,超越前人的一面.因此,深入研究毛泽东民生思想,对于我们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全纳教育作为当今一种最新的国际教育思潮,其核心理念之一便是:教育即人权、反对教育中和社会上的排斥与歧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关注到人权问题的重要性。作为人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也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关注的焦点。全纳教育正是基于教育即人权的理念,运用人权观,从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分析教育和社会问题,因此具有较为深刻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现实的梦,也有长远的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当前我国最现实的梦。“中国梦”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中国梦”任重道远,面临诸多的现实挑战。当前,最关键的是要破解保增长、促稳定:求发展三大难题,以扩大内需保增长、以和谐发展促稳定、以深化改革求发展,从而确保中国经济稳中求进,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技术理论的形成不但需要卓有成效的教育技术实践,还需要从其发展的“逻辑”之维和“现实”之维加以把握。在逻辑维度,建构一个自洽的教育技术理论范畴体系,可以揭示教育技术存在的普遍规律;在现实维度,探讨中国语境下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有助于寻找中国教育技术理论安身立命的“居所”。科学范畴体系的逻辑结构必须与科学的现实基础相一致。“教育技术”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范畴,因为“教育技术”这个概念本身具有最强的统摄力,不同的教育技术观影响着不同的教育技术认识和实践的方向。教学媒体和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现象范畴。教育技术的现象范畴涉及教育技术的存在现象,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包容性,是核心范畴的具体化。教育技术活动范畴是操作性范畴,“分析”、“设计”、“开发”、“使用”和“评价”是教育技术基本活动的理论反映。如果说理论范畴的建构是对教育技术的静态“解剖”和事实抽象,带有鲜明的对象化研究倾向;那么,把握教育技术学的核心问题则是基于“问题逻辑”的动态探索,是一种价值性的观察视角。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对学与教的支持作用,最有可能作为教育技术学发展的“核心”。强调现代教育媒体理论的核心地位,决定着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基本观点和立场。  相似文献   

19.
全纳教育是当今重要的国际性教育思想。文章分析了我国全纳教育的现状,指出我国对全纳教育理解有差异,全纳教育质量不高,全纳教育支持系统不完善;并提出宣传全纳教育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全纳教育支持系统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全纳教育理念追求教育公平、机会平等,尊重个体差异,主张普通学校应接纳所有儿童,认为社会应构建全纳学校、全纳社区,进而构建全纳性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教育资源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更新.在全纳教育背景下,对特殊教育资源进行界定,得出全纳教育理念及特殊教育资源对教师、教育的启示.特殊教育资源应从本国具体历史条件出发,突出对特殊教育运转和发展的信息、价值、功能作用,并应将之用于特殊教育实践活动当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