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内蒙古某金矿,可利用的主要元素是金、铅、锌,试验采用重选-浮选联合工艺综合回收有价元素。重选工艺回收自然金,重选精矿金品位370.6g/t,金回收率65.45%。重选尾矿采用优先选铅工艺,精矿铅品位53.91%,铅回收率64.81%;铅精矿中金品位164.70g/t,金回收率11.64%。选铅尾矿再选金,精矿金品位22.50g/t,金回收率18.94%;精矿中锌品位8.01%,锌回收率93.01%。从而为选矿带来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交试验设计在铁锌矿尾矿试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交试验设计是一种合理安排试验方案的数学统筹方法。为了改进选矿试验工作,本试验将应用正交试验在铁锌矿尾矿浮选试验进行尝试研究。通过本次正交试验设计磁选尾矿选锌浮选试验可以得出选锌的最佳条件为磨矿细度为-200目占75%、石灰用量2 000g/t、硫酸铜用量900g/t、丁黄药用量60g/t。  相似文献   

3.
针对古腊布含砷金矿石浮选试验研究,得出处理该矿石合理的工艺流程及药剂条件.采用煤油除杂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0.074mm占80%、碳酸钠用量2000g/t、硫酸铜用量150g/t、丁黄药+AW用量70g/t的条件下,获得了金精矿的品位42.83g/t,金精矿的回收率83.16%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矿鉴定、化学多元素分析等,确定了该矿类型及嵌布特征。原矿经全泥氰化工艺研究,获得如下技术指标:原矿品位:A u2.70g/t,尾矿品位:A u0.10g/t,回收率:A u96.30%。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某银铅锌尾矿堆存面积较大,尾矿中含铅品位0.36%、锌品位0.38%、银品位34.00g/t,针对该尾矿的性质做了综合回收再利用试验,确定选用摇床重选工艺,最终在尾矿不磨的情况下可以得到混合精矿:其中含铅品位2.53%、回收率50.40%;含锌品位2.35%、回收率50.33%;含银品位290.40g/t、回收率59.24%,有效地回收了尾矿中的有价金属。  相似文献   

6.
广西某金矿通过进行摇床重选和浮选两种选别工艺对比试验研究发现,采用浮选工艺金回收率明显高于摇床重选。浮选采用硫酸调节矿浆后,采用丁黄药+丁铵黑药作为组合捕收剂,闭路试验在原矿金品位4.23g/t的情况下,获得金精矿金品位80.24g/t,金回收率89.67%的较好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7.
文章指出:内蒙古某氧化铅矿石氧化程度深、含泥量高、铅矿物种类多,可浮性差别大、粒度细且不均匀、选别难度大,并针对矿石性质,进行了药剂种类和工艺流程试验研究:试验使用硫酸调整矿浆pH值,采用混合用药分批加药、多段选别的方案,即二次粗选、二次精选、二次扫选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铅精矿品位50.47%、含金1.28g/t、含银152.90g/t;铅回收率70.64%、金回收率63.24%、银回收率58.67%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8.
以内蒙古某低品位铅锌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段磨矿(70%-74μm),优先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铅精矿:品位57.52%,回收率88.55%,含银2 251.10g/t,银回收率54.73%;锌精矿:品位48.41%,回收率90.52%,含银387.06g/t,银回收率19.85%.得到合格铅锌精矿,并回收了部分伴生银,达到了提高该低品位铅锌矿综合利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白果枸杞和黑果枸杞其干果活性成分(多糖、总糖、总酸、甜菜碱、总黄酮、多元酚、维生素C、α-维生素E、γ-维生素E、δ-维生素E、原花青素和17种氨基酸含量)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含量有所增加的活性成分只有总糖(10.42%)、总酸(9.83 g/kg)、维生素C(2.70 mg/100g),大部分活性成分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多糖(-0.19%)、甜菜碱(-1.35 mg/g)、总黄酮(-2.43%)、多元酚(-2.10%)、α-维生素E(-1.90 mg/kg)、γ-维生素E(-6.06mg/kg)、δ-维生素E(-1.45mg/kg)、原花青素(-1.29%);8种人体不能合成的药用氨基酸含量也有所降低:谷氨酸(-5.10%)、天门冬氨酸(-14.85%)、精氨酸(-21.92%)、甘氨酸(-14.29%)、苯丙氨酸(25.00%)、酪氨酸(-28.57%)、亮氨酸(-15.00%)、赖氨酸(-31.58%)。依据黑果枸杞的评判标准出发,白果枸杞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白果枸杞的利用机制需从其它富含成分入手挖掘。  相似文献   

10.
对于土壤中氰化物与总氰化物可依据HJ 745-2015使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该方法使用氯胺T以及异烟酸-比唑啉酮显色剂,受p H影响较大。研究了在测定过程中使用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对溶液显色性能的影响,并确认氢氧化钠最佳浓度范围为0.8g/L~1.0g/L。使用1.0g/L的氢氧化钠溶液替代标准中10g/L的氢氧化钠溶液,对于实际土壤样品进行测定,氰化物与总氰化物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40%和3.80%,加标回收率在90.7~106%和94.0~101%之间。  相似文献   

11.
论文通过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对除草剂2,4-滴和灭草松进行衍生,然后采用气相色谱法-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对饮用水中2,4-滴和灭草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4-滴和灭草松的检出限(MDL)分别为:0.04μg/L和0.03μg/L。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2.6%-93.7%和97.7%-98.9%,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1.7%-4.5%和1.5%-4.2%。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地表水中苯和甲苯残留量的方法,选择离子扫描模式检测,在10μg/L~100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7,在10、20μg/L添加水平下,苯和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在98.3%~101.2%之间,方法的检出限为5.0μg/L,该方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良好,能有效地消除复杂基质带来的干扰,可以作为地表水中苯和甲苯残留量的检测和确证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能源消费碳排放驱动因子的定量分析能揭示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依据IPCC碳排放计算方法,对安徽省1995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动态测度,结果表明:1995年-2009年,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4420.58万t增加到2009年的10919.11万t,呈持续增长态势,年平均增幅为10.48%,碳排放强度由1995年的2.44t/万元降至2009年的1.09t/万元,呈持续下降态势,平均年降幅9.69%,煤炭类碳排放量占绝对优势,年平均为93.77%。基于STIRPAT模型,揭示了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单位GDP能耗等驱动因子的边际弹性系数分别为0.1582、0.2329、0.2424、0.2688、-0.1176。运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2015年、2020年的碳排放量将分别达到15686.25万t、22519.10万t,碳排放强度将分别降至0.81t/万元、0.62t/万元。根据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结合碳排放驱动因子的边际贡献,提出了减少能源消费的政策建议,可为安徽省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安徽省的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也可为中尺度(省级行政区)碳排放驱动因子研究及预测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旨在优化前期筛选到的米曲霉HML366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设计对米曲霉HML366产β-葡萄糖苷酶的培养基条件进行了优化组合,确定最佳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甘蔗渣3.49%,豆饼粉0.375%,KH2PO4 0.255%。在此培养条件下得到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达92.64 U/g,是未优化前酶活71.12 U/g的1.30倍。  相似文献   

15.
四川某铅锌银矿含锌7.91%,铅1.79%,银40g/t,针对矿物特点采用优先浮选法,先选铅后选锌,银富集在铅锌精矿中回收的选别流程。最终小型闭路试验的指标为:铅精矿含铅58.36%,铅回收率91.98%;锌精矿含锌56.76%,铅回收率94.96%,银总回收率57.84%。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液液萃取的方式,测定水质中的多氯联苯,K-D浓缩,经GC-MS分离、检测,不同浓度加标平行测定七次。水质中的多氯联苯方法检出限为0.0003?g/L~0.0020?g/L,加标回收率为79%~126%,相对标准偏差为0.37%~5.53%。在满足H J715-2014《水质多氯联苯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要求的同时做了前处理与仪器运行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试样以氢氟酸和硝酸分解,定容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铁、铝、钙、钛含量。该方法的检出限可达到:铁0.0038 mg/g,铝0.0012 mg/g,钙0.031 mg/g,钛0.00020mg/g,精密度<5%;铁、铝、钙、钛检验结果与GB/T 14849.4-2008方法检验结果基本相符;样品分析周期40min~50min。  相似文献   

18.
超声萃取-液质联用法测定涂料中禁用阻燃剂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超声萃取-液质联用法测定涂料产品中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的方法。以丙酮为萃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萃取法提取样品中的TCEP化合物,液相色谱分离、质谱定性、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显示,TCEP在40μg/L~1275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6%~104.1%,相对标准偏差为0.10%~1.70%,方法检出限为20μg/kg,该方法高效、准确、灵敏度高,能够适用于涂料样品快速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9.
煤金团聚工艺应用于金矿浮选生产中,可使金精矿的品位达到500g/t以上,尾矿品位控制在0.3g/t以下,回收率可达到93%~96%,同时选矿时间缩短到7min左右,丁黄药的用量可减少50%,该工艺可广泛用于金矿选矿生产中,可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李洁  侯列奇 《科学文化评论》2007,24(6):1022-1025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测定不锈钢材料中钴、铜、钒三种元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取样量为2.0mg/mL时,测定范围在125—2000μg/g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1.8%—6.7%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