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松  王钊 《软科学》2012,26(9):75-79
运用"一圈两翼"截面数据,对重庆市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不同土地流转形式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影响存在差异,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形式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弹性最大,而除出租对农民增收具有正向效应外,其余土地流转形式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均为负;土地流转及其各种形式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的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许恒周  金晶 《资源科学》2011,33(8):1578-1583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问卷,在测算农地市场发育程度的基础上,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因素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有儿子、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地流转类型等都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方式的概率就增加38.2%;而性别、外出务工经历、子女数量、承包土地面积和对社会养老认知程度则对养老保障模式选择没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辛毅  宫伟文  赵雅斐 《资源科学》2020,42(5):894-906
近年来农地流转增速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同时中国农民群体离开村庄形成的城乡间流动人口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这种“离乡不离土”的不完全市民化进程对土地流转的发展形成阻碍。本文以探讨农民市民化的不同状态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为研究目的,采用理论逻辑分析和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以“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的理论概念反映当前中国农民市民化进程的渐进性特征,认为显性市民化和隐性市民化状态的结构性差异对农民土地流转行为产生较为复杂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有:①农民市民化进程对农民土地转出行为有正向影响;②土地流转进程是一个与农村常住居民老龄化相伴随的长期渐进过程;③提高城镇养老保障待遇、提高土地流转租金和提高农民人力资本水平等有利于促进农民转出土地。本文研究对于探索农民市民化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及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土地流转机制的不健全是影响土地流转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提出了建立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牧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政策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存在产权主体不明确、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土地管理、征用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在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与管理职能、明确农民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应当从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的产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政策.  相似文献   

6.
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利于基于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但由于土地生产、社会保障功能的双重作用,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农民阶层分化必然会对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农民阶层分化与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之间的内在关系。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的众多因素中,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农民阶层分化分别在5%和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农民所从事职业越偏离纯农业,该阶层农民越倾向于选择社会化养老方式,而且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农民愿意选择社会养老保障的概率就增加29.6%。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曲周县依照中央及省市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土地流转,也产生了一定的规模效益。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严重的,这既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也影响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推进。以曲周县为缩影,放眼开来,就不难发现政府体制和农地流转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从曲周模式入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中咎于政府体制的因素,提出对策建议,对农地流转顺利开展农民利益有效保障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凯欣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276-276,105
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建立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是确保被征地农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较好方式。本文论述了我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通过完善政策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土地审批程序,做好资金筹集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认为目前的土地流转还存在诸如土地流转形式单一,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要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制度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就要建立多种土地流转形式,规范土地流转制度,大力引进农业企业。  相似文献   

10.
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才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农地流转制度,打破体制障碍,健全法律法规,做到产权明晰,保障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顺畅、安全流转。  相似文献   

11.
实证调研发现,当前农地流转已成城镇化发展的重点内容。以互换、转包、股份合作等为主要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力的促进了农地规模经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从巩固政策、健全机构、完善机制、规范行为等层面推动农地流转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济 《科技风》2012,(12):27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概念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从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培育中介组织、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强引导规范等方面提出如何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框架下,由于经济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日益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现象存在广大农村当中,随着其多样性的形式,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也相应产生,无序的流转行为,流转主体的混乱,流转收益分配不合理,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导致农村集体土地流失。虽然目前我国针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极大完善了我国农地流转制度,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如何处理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有效配置农村集体土地资源,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是我们当前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共同要求。  相似文献   

14.
农户认知视角下广东省农村土地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446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自身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生活感知、农村社会保障认知、农地政策制度认知、农户金融服务认知6个方面探寻农地流转意愿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其农地流转行为特征与原因,并剖析了流转意愿与流转行为的差异性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①农户的农村社会保障认知显著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且和完善农村社保制度相比,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更能提高农户农地流转意愿;土地调整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并不能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而土地抛荒现象受惩罚可能性越大时,农户土地流转意愿越大;在当前农村信贷金融市场不健全的背景下,农户金融服务认知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不显著;②家庭耕地面积越大、家庭年收入越高、收入来源以非农业为主及家庭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家庭特征能显著提高农户流转意愿,但农户个体特征及对生活的感知对其影响不显著;③样本农户中有土地流转意愿的农户达41.3%,农户土地流转率为33.2%.土地流转形式以出租为主,流转过程中有中介参与,村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土地流转机制不够完善;④广东省农户土地流转的行为特征存在地区差异.与粤东、粤西和粤北相比,珠三角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更规范,流转对象更广泛,村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土地流转机制更完善,土地流转行为更有法律意识;⑤农户土地流转参与意愿越强烈,流转行为越容易发生,但调查农户中仍有30%的农户有流转意愿却未发生流转行为,导致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流转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内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现实中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首先通过论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可以转让的用益物权.提出土地这一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可能性,从而肯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的正当性,接着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进行法律制度构建,一方面保障合理流转的出资者的权利,明晰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能通过正规的企业机制分享到土地的收益.另一方面则要规范流转中的作价制度的程序和内容,促进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新模武探索,积极推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法治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土地流转尚未形成统一的运行机制。流转程序的不规范、组织结构的混乱、政府定位不准确、国家文化教育投入不足、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土地流转市场的不健全、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因素都导致了农民权益受到侵害。文章以环境视角为切入点,着重分析农村土地流转运行机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正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制度缺陷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要求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土地流转才能保障农民的增收,土地流转也是市场经济下土地管理的客观要求。国内目前在促进农地流转的实践中采取了多种形式,比如转包、互换、转让、租赁、反租倒包、联合经营、土地股份合作和拍卖等数种类型。土地流转的方式特点各异,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都发生作用,不可以在实践之中强求一致。土地流转只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争取农民群众的的欢迎,在这种情况下都只得加以积极地推广和引导,使方式在在实施过程中一点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安徽具体的省情,选择低山丘陵典型地区作为调研区域,通过实地考察,以农户为调研对象,并运用二元选择模型中的logistic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在家庭情况中,家庭农业劳动力及收入结构与农民土地流转的关联度最大;在土地条件方面,土地水利灌溉条件和土地的规整程度与土地流转有直接影响;在外部条件上,政策扶持的好坏与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直接相关;在农民的自身愿望中,农民对补偿的满意度在土地流转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富丽莎  秦涛  汪三贵 《资源科学》2022,44(10):1980-1993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目标背景下,农业保险是否具有影响生产要素配置进而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造血”功能亟待研究。本文基于山东与甘肃583份农户调研数据,兼顾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助力现代农业发展视角下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经营规模、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存在先正向激励后负向抑制的“倒U型”关系,与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存在线性正向关系。②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对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要素配置影响存在差异,对小农户而言,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资金投入、技术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与农业绿色生产水平存在线性正向关系;对新型经营主体而言,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仅与经营规模、资金投入及技术投入存在“倒U型”关系。③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主要通过促进土地流转来扩大经营规模,通过增强农险信贷协同效应来提高资金投入,通过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来提升技术投入,进而助力现代农业发展。据此,提出了全面提高保障水平、增强补贴政策指向性、缓解农业信贷约束、抑制道德风险问题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利益博弈是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各参与主体之间基于各自的效用目标,进行着各种微妙的政策博弈。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的损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