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洪志忠 《大学教育科学》2020,(3):125-127,117
全面抗击疫情中的两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一是有一位年轻人躺在方舱医院的病床上捧书阅读;二是师生卷入居家学习的热潮。这两个场景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学生毕业离校后,是否还有学习动能?学生离开课堂(如寒暑假、特殊时期),学习是否“熄火”?学生是否具备了理性应对社会风险、反思自我发展的学习素养?这为我们探讨如何将学习素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与教育改革内容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2.
教师生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广大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和农村地区教师,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是否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全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该为教师生存做些什么,教师本人又当如何正确看待、理智分析自身的生存状态并使之朝理想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生存状态代表着学校的生存状态,代表着教育的发展状态。教师的生存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他们的未来。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首先是关注他们是否得到了那"五斗米",其次是关注他们是否  相似文献   

4.
平楚 《幼儿教育》2021,(1):44-45
《疯狂星期二》 回忆你度过的每个星期二,它们在你的记忆中是否还留有印记?假设你将度过一个疯狂的星期二,你所能想到的是怎样的画面?如果你说"我想不出来",那我们就来看看大卫·威斯纳笔下的星期二能有多疯狂.  相似文献   

5.
常有人问:“不容易与人相处是否由于修养不够所致?看这方面的书有没有用处?我们要随俗一点吗?” 其实,不容易和人相处算不了什么大问题,尤其是年轻人,正是极容易流露个性的时候。而且也只有随处流露自己的个性,不肯曲意随和的年轻人是正常可爱的年轻人。我一向喜欢年轻人  相似文献   

6.
黄茂清 《教师》2014,(16):94-94
当我们毫无保留地将我们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时候,有些学生似乎并不买账,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学生并没认真听讲。难道是学生不给老师面子?或许我们也该反思下自己的教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我们的讲授是否生动有趣?我们的知识讲解是否与生活联系紧密?我们的讲解是否到位,是否易于理解?多找办法,多找原因,或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7.
课棠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园地。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呢?要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创新者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什么样的创新状态,整个课堂教学及学生就会处在什么样的创新水平。照本宣科,循规蹈矩的教学活动,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学生也不太可能表现出求新求异的精神面貌。若教材上没有讲的不敢讲,书本上没有说的不敢说,认为书本上的一切都是真理,都是不可更改的,那么课堂教学就无法创新。教师只有打破过于依赖书本,过于依赖教参这种简单的搬运工式的教学模式,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显示出生机和活力来。这…  相似文献   

8.
一、结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我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鼓励我们在钻研课本的基础上广读课外书籍。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或新见解。联系实际总会发现问题。不要以为书本上写的就一定都对,要敢于怀疑它是否有道理,是否正确。懂得书本上的结论和道理,还要追问人家是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我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于是,学生从教材出发提出了许许多多教材上提到而  相似文献   

9.
组织开发地理课外活动 ,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内驱力 ,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接受性 ,使课内外知识互相促进、互相迁移形成积极的互辐射效应。但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时也经常会碰到课内外知识相互干扰的负面效应的现象 ,如 :学生通过“工矿企业对环境污染的调查”发现本镇水泥厂、印染厂厂址与布局与书本上工业布局原则是吻合的 ,也有学生认为在水泥厂的下风口、印染厂的下游也有少数居民农户 ,难道他们应该受污染吗 ?进而提出书本上的工业布局原则是否正确的质疑等等。我们在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进行实际调查时发现如下情况 :活动内…  相似文献   

10.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紧握"讲练结合"的法宝,批阅作业如山,学生成绩却不如人意;孜孜以求于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学生课堂表现仍是云里雾里,一片茫然;因课前设置了太多的教学任务,而使教学内容处于游离状态,无重难点可言;课后总有学生反复询问课堂上刚刚讲过的某例题的解法.为什么呢?为什么非要等到课堂结束后我们才发现问题呢?我们在上课之前设计教学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的设计是否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是否考虑了学生们的兴趣?这个设计是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有的?还是仅仅为了课堂花样多些、热闹些?我们的课堂设计是否真的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设计是否真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1.
单凭电视电影对美国年轻人的描述,他们给人的印象不外乎是不关心政治,却举着偶像大照片疯狂呐喊,或竖着中指,喷着Rap,一副狂傲不羁的模样。带着这种先入为主的想法,我参加了这次由中国福利少年宫承办的一对一接待美国培基教育学院学生的活动,想亲眼见识一下这群“美国”年轻人。  相似文献   

12.
集体备课作为一种最普遍的校本教研方法,更多的时候,它是以一种常规与制度的面目出现在语文教师面前。我们是否反思过集体备课的意义?是否追问过这种教研方式遭遇的困境,是否设想过集体备课的理想状态?且让我们听听来自一线教师的不同声音。  相似文献   

13.
三看教学过程:是否引发学生产生了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片面地强调灌输,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倍受“摧残”,它不仅不能促进人的发展,反而成为人发展的阻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从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要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入手。没有问题就没有思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索问题、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新课程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到了实…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课堂效率呢?我是这样给它定义的:单位时间内教师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主动的心理状态下的学习所获。显然,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所获越大,则学习效率越高。再来看看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是否高呢?许多学生不知该学什么,更不知到底该怎样学,于是对语文课堂产生怀疑甚至彻底放弃。学生不知该学什么,不是因为语文老师偷懒,什么都不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人以为,迷茫、颓废、"作"是属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专利。但你是否知道,这种青春期特有的迷茫现象,在200多年前也曾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盛极一时呢?《浮士德》的作者——大文豪歌德在25岁时写过一部令自己声名大噪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一个年轻人,来到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信息时代正在形成,并且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个里程碑可以与之比拟。面对出现在教育领域内的这种时代冲击,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是否正在培养学生具备在高技术信息社会生存和工作的能力?为了使我们的学生能在高技术信息时代顺利工作,必须在学校的课程中发展、补充和重视特殊技能和知识范围。随着人们对发展终身学习技能的重视,信息处理技能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必将成为“新的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教育,我们是否教而不育,或者抓了教育而忘了教养?对学生,当今我们时常挂在嘴上的是“爱、尊重和微笑“,爱他们的什么?怎么爱?你在多大程度上尊重学生?微笑真是一副灵丹妙药吗?这种微笑服务是本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的一个最终目标是学会阅读与表达,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根据学习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基础,来进行最佳教学目标的择定。在一堂语文课中,我们究竟想留什么给我们的学生,我们该用怎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学生是否会接受这种留给呢?目前语文课的现状是怎样的呢?1.教师要的太多。无论是公开课、观摩课,还是平时的家常课,我们的老师总是把课堂设计得满满的,把教材挖掘得淋漓尽致,生怕漏  相似文献   

19.
郑敏 《华章》2012,(17)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让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让全世界的年轻人为之疯狂.但网络带来的网络游戏却让很多教师和学生家长深恶痛绝,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学生爱网络游戏的原因,帮助学生走出网络游戏的迷途.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是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是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度就是学生生存状态的一个表现。针对小学生课堂上几种参与度不高的状态,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采用适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改善其生存状态,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