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团队社会网络对团队知识共享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团队社会网络角度出发,基于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研究了团队社会网络对团队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共享心智模型在社会网络和知识共享之间起到一定的中介作用,并且团队社会网络的一般异质性和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之间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团队社会网络的专长异质性和联系强度与共享心智模型的形成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共享心智模型和知识共享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团队社会网络的一般异质性和知识共享之间没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社会网络的专长异质性和联系强度和知识共享之间有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赵英  袁莉 《情报杂志》2012,(1):161-165
研究了组织内部网络结构对知识共享和知识推荐的影响。首先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某科研团队,设计调查问卷收集网络关系资料,通过SNA描绘出该团队的正式网络以及合并了非正式网络关系的复杂网络,并使用社会网络的相关测量指标对比分析,设计知识共享推荐系统,最后证明融合了正式网络关系和非正式网络关系的复杂网络更能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流通和共享。  相似文献   

3.
李柏洲  徐广玉  苏屹 《科研管理》2014,35(2):127-135
构建团队知识转移风险、知识网络、知识转移绩效及团队共享心智模式的理论分析框架。使用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对已构建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团队知识转移风险与知识转移绩效间显著负相关;知识网络是团队知识转移风险与知识转移绩效的中介变量;团队共享心智模式正向调节团队知识转移风险、知识网络与知识转移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将对降低团队知识转移风险,提升知识转移绩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交流网络分析的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团队组织方式较为松散,团队内部知识共享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虚拟团队的知识交流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借助于社会网络的结构分析方法,形成虚拟团队知识共享治理框架,分别选取局部网络层次、整体网络层次的结构指标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知识共享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5.
黄海艳 《软科学》2015,(2):56-60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研究了非正式网络、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绩效评价导向对非正式网络与知识共享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91个研发团队的实证研究发现:组织中的非正式网络与知识共享、创新绩效正相关;知识共享在非正式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绩效评价导向正向调节了非正式网络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艳子  罗瑾琏  王莉  张波 《预测》2012,31(4):22-27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视角,通过对61个研发团队的有效样本进行回归分析,探究社会网络、知识共享与团队创造力各变量维度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密度与新颖性和实用性呈现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知识共享行为和知识共享质量在网络密度与新颖性和实用性关系间起到中介作用;网络异质性在网络密度与新颖性关系间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我国大学知识共享行为处于何种水平、受何种机制影响,本研究提出了大学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概念模型,探究大学科研团队内知识共享的知识治理机制,并结合中国情境分析了知识治理如何通过主人翁精神的中介作用及学科归属感和科研网络的调节作用来影响知识共享行为。基于409份对中国大学科研团队成员知识共享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表明:正式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知识共享均有显著影响;中国特色的主人翁精神对正式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非正式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学科归属感能调节非正式知识治理和知识共享的关系,而科研网络则能调节正式知识治理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涌涛  王前  邹媛春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717-1721
分析团队内竞争和信任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并建立模型。研究发现,团队内部信任可促使程序性知识的共享意愿,但超出信任关系的知识共享则会产生团队消极怠工现象;同时,内部竞争对于员工知识共享有促进作用,过分强调竞争会阻碍团队程序性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9.
信任、团队互动与知识共享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信任、团队互动和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构建了研究模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研发团队为调研对象,通过对162名团队成员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信任和团队互动对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信任对团队互动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结果还发现,团队互动在信任和知识共享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凌涛  姜道奎 《科技与管理》2012,14(2):112-115,127
利用Cite SpaceⅡ对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到的1 156条数据为基础,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发现,团队知识共享的前沿是:"团队领导"问题、"软件实现"问题、"专家系统"问题、"网络"问题、"健康医学"领域的应用问题"、开发成熟度"问题。通过引文作者网络图谱分析发现:Polanyi M在《隐性维度》、CohenWM《吸收能力:基于学习与创新的新视角》、Nonaka I的《组织知识创造的动态理论》、Grant RM《基于知识理论的企业》等对"知识特性""、知识创造与转化"、"组织学习"以及"组织绩效"等方面的研究等构成了团队知识共享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网络扩展学习的知识团队创新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团队是组织执行创新性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同时它也是知识员工知识分享、整合和创造的基本单位.引入知识空间、知识链及知识链网络的概念,分析了知识工作者、知识链网络与知识团队的相互联系,并对基于创新性任务的知识链网络与知识型团队互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知识共享环境对项目成员知识共享活动的影响机制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共享战略、知识共享激励、知识共享氛围以及项目团队互动四个关键性知识共享环境因素与项目成员知识共享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构建良好的知识共享环境,可以有效促进项目成员的知识共享活动.  相似文献   

13.
高中华  赵晨  吴春波 《科研管理》2019,40(9):159-169
基于440份配对调查数据,揭示交互过程视角下知识分享报酬对知识型团队成员知识分享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 当知识型团队成员作为知识需求者时,知识寻求顾虑对知识寻求行为有阻碍影响,但对知识创造行为有促进影响,而作为知识拥有者时,知识给予顾虑对知识给予行为和知识创造行为均有阻碍影响;(2) 内在和外在报酬不仅对知识寻求和给予行为均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且对知识寻求顾虑与知识寻求行为、知识给予顾虑与知识给予行为之间负向关系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3) 除直接作用外,内在和外在报酬分别对两种主观顾虑与知识创造行为之间关系起到方向不同的调节作用,即内在报酬起到增强型调节作用,外在报酬起到减弱型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朱哲慧  袁勤俭 《现代情报》2018,38(11):154-160
[目的/意义]本文对交互记忆系统理论在管理信息系统领域的相关重要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为研究者提供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本文将研究问题归纳为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绩效和知识整合的影响。交互记忆系统对团队绩效的影响可以分为对软件开发团队绩效、虚拟团队工作绩效、团队创新绩效、社交媒体中团队绩效的影响。交互记忆系统对知识整合的影响可以分为对知识共享、知识搜索、知识协作、知识网络、知识转化和知识管理的影响。[结果/结论]针对目前的研究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在理论模型、任务类型、时间维度、研究对象、数据获取、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共享心智模型描述团队的知识共享和态度、信念的协同性,并对学术团队共享心智模型的结构进行验证性研究,根据样本数据调研结果分析认为团队内在价值意义水平对于团队知识创新能力的作用要明显高于隐性知识共享水平,因此从提高团队成员的团队文化和谐、激励机制合理、团队结构合适等具体方面着手,在各个细节上保障,充分体现团队成员个体利益及共享信念的认可度对于提高团队知识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高管团队建立合理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激励机制有助于提高组织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对高管团队隐性知识共享行为的激励机制提出了相关设计思路,建立合理的隐性知识共享行为补偿策略,调整团队成员利益,使团队成员能预期到知识共享的正面效应,实现企业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共享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