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发质疑,激发数学思维兴趣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质疑.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时,我首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给定准备的实验材料:圆柱、圆锥、沙子.然后就有学生问:"老师,我们这是要干什么?"于是,我提出要求:通过实验求证圆锥体与圆柱体体积的关系.并提示学生把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装满.于是得出了圆锥体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时我出示一组圆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教学应体现"活动性" 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先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锥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空的圆锥里装满沙子,把它倒入空圆柱里,注意做好每次记录,看看能倒几次正好装满,或把盛满沙子的圆柱倒入空的回锥里.  相似文献   

3.
[课例一] (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放一个装了许多水的容器、一个透明的圆锥体容器和一个与圆锥体等底等高的透明圆柱体容器。教师讲台上放了一个装有水的透明容器和几个形状分别是圆锥体和圆柱体的透明容器)  相似文献   

4.
<正>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探索、创造、展示、体验与挑战的平台。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数学课堂呢?反思"圆锥体积计算"的四段教学历程,我对这个问题有着更深的体会。第一阶段:简简单单读文本第一次教学圆锥体积,我仔细研读了教材中的"倒沙"实验。由于我任教的学校条件差,什么教具也没有,自然也就没有圆锥教具,本想做一个,但嫌麻烦,况且做实验也费教学时间。当时流传着一句名言:"最美的教育就是最简单  相似文献   

5.
内容简析"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会求圆面积和求长方体、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机动态的引入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2.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其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6.
在讲圆锥体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一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柱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  相似文献   

7.
在讲圆锥怵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  相似文献   

8.
一、课堂教学应体现"活动性"例如,教学"圆锥体积"时,我先让学生按照教材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圆锥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做实验:在空的圆锥里装满沙子,把它倒入空圆柱里,注意做好每次记录,看看能倒几次正好装满,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次激烈争论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那是学生在阅读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4页"阅读与思考"栏目中的《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下称"文章")一文后,对"容器中的1升水是倒不完的"这一结论表示怀疑,学生们展开了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如果真的倒不完,那我们岂不是不缼  相似文献   

10.
第一步明确方向老师拿出圆锥体模型,倒满砂子后,问学生:倒进这个圆锥体模型的砂子是什么形体?(也是圆锥体)接着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这样从演示着手,明确探求方向,从而调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第二步组织实验老师拿出四个不同形状的圆柱筒:一个与圆锥等底等高,一个等底不等高,一个等高不等底,一个与圆锥既不等底也不等高。向学生提出要求:先比一比、量一量这四个圆柱体的底与高与这个圆锥的底与高有什么关系?通  相似文献   

11.
1.鼓励大胆猜想,促进智力发展
  让每个学生在已学得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胆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与提高。例如,教学《圆锥体积计算》时,我通过指导学生用等到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作量沙试验,在我进行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我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能提出问题?善于勤奋思考的学生就主动提出问题:在圆柱体与圆锥体不等底不等高的其它情况下,圆锥体各也是圆柱体各的三分之一吗?我就再引导学生对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高不等庥的圆柱圆锥体积的转化,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通过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再作适当引导,使得学生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理解得更深刻。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案例】课题:“圆锥的体积计算”。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两个圆锥(其中一个底面积是另一个圆锥的2倍,而另一个圆锥的高是前一个圆锥的2倍),让学生猜测:哪一个圆锥的体积大?学生有多种猜测,教师请两个学生上台做“倒沙”实验,验证的结果学生发现它们的体积一样大,不禁产生了困惑:为什么底面积不同、高也不相同的两个圆锥体积会一样?圆锥的体积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让学生按学习小组做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底面积相等、高不等的两个圆锥,高相等、底面积不等的两个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发现:底面积相等的两个圆锥,高大的体积大;高相等的两个…  相似文献   

13.
例1 一铁制圆锥体的底面积是7 cm2,体积为12cm3,将它倒置放入水中,如图1所示,此圆锥体在水中下沉,当下落到底面离容器底6 cm时,圆锥体受到的向上的压力为多大?(g取10N/kg)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善于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励学生勤思、多想、善于质疑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把金钥匙.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1.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处,有意识有目的地激疑允辩,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例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时,我就有意识只安排了圆锥体与圆柱体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又等高的三种试验,当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当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时,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并能识别圆锥形的物体。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会用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3.结合圆锥的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计算公式。四、教具、学具准备:圆柱、圆锥体实物、模型,铁皮直角三角形容器、小旗和三角形等。学生把课本后附页上圆锥模型的纸样剪下来,粘贴成圆锥体。五、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定向激情。1.教师出…  相似文献   

16.
张玉 《成才之路》2009,(32):59-59
在讲圆锥体积时,我先用纸做了三个圆锥体和一圆柱体。其中,一个圆锥体和圆柱等底等高,圆柱等底不等高,一个和圆柱等高不等底,然后把圆锥里盛满的沙子(每个圆锥盛三次)倒入圆柱。这样.学生就清楚地看到:三个圆锥体中,只有那个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里的沙子三次正好填满圆柱体,其余两个不合适。接着再让学生思考,找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动用已学过的圆柱体积的公式,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最后,给学生小结: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经过这样由浅入深的直观演示和讲解,既复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会了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学习《动物与环境》一课,同学们根据自己带来的东西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有: 1.(与书本同)把干沙、湿沙、干土、湿土围成同心圆,把蚯蚓放在中间,观察它往哪里爬。 2.把干沙、湿沙、干土、湿土分别放在正方形纸的四个角,把蚯蚓放在纸的中央,看蚯蚓往哪儿爬。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十六个小组,四个小组做图(1)实验;三  相似文献   

18.
日前,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教学《圆锥认识和体积计算》。推导圆锥体积公式,实验分二组,一组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往等高等底圆柱容器倒。另一组用盛满沙子圆柱往等底等高圆锥容器倒。由于实验前没有讲清楚注意问题。结果压得实实的盛满沙子圆柱,三个圆锥倒了后,圆柱里还留下好多沙子。实验结果两组不一样,因此学生对书上结论表示疑惑,教师就照书上下了结论。依我之见,教师应采用亡羊补牢的方法,指着圆柱说:“如果圆柱容器里装的是水,  相似文献   

19.
1一道高考实验题 [2010年建理综化学25题]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硫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20.
徐耀辉 《辽宁教育》2008,(1):117-118
“圆锥的体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会求圆面积和求长方体、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机动态的引入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2.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其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