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在园林专业学生培养中"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对衡水学院园林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进行了详述:对课程体系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与专业课程平台的学分、学时及比例通过列表一一进行了说明;对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或学年论文、园林综合专业实习、专业作品、集中性实践教学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8):179-182
为了提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对专业核心课程——压力容器实验课程进行改革,提出了包括"基础实验—虚拟设计和制造—力学仿真—拓展创新"的多层次专业实验体系,有望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新型的"传热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我院借鉴美国高校工程教育运行模式而进行的改革成果之一。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综合创新实验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项目实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专业能力、探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加强沟通和合作能力。灵活多样的基础平台建设和学习工厂建设为实践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践证明,这种理论和实践始终紧密结合的开放性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虚拟仿真技术可将抽象理论知识可视化,弥补高校实验教学条件的不足.将虚拟仿真技术引进土木工程专业力学类课程教学中,建立"三层次四平台"力学类课程虚拟仿真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和技能提高等多功能,同时设计了三层级递进式的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由基础性技能向实践性技能和创新性技能转变,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助力.  相似文献   

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卓越实践和创新能力、宽广国际化视野的人才。材料综合实验课程是一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与创新思维的实验项目,并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目的和要求独立开展并完成,是影响课程质量与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该文探索了材料综合实验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中引入创新性实验项目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并就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山西师范大学通过开展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这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验为主导,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改变了目前高校实验教学环节薄弱、课时少、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创新实验平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良、先进的实践环境,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实施因材施教.介绍了虚拟设计与制造创新性实验平台的建设目标,阐述了平台的结构组成.通过创新性实验平台开设了多层次的创新性实验项目,达到多层次和贯通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对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借鉴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电子信息类基础课程群为改革对象,构建课程群一体化教学大纲和项目实例库,将基于实例的教学方法和多层次的实验应用于教学实践,力求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获得平衡发展。实践表明,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和工程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群的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开拓未来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论述了各高校实践教学课程群构建的现状,探讨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群的构建和实施,构建了具有北京工业大学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优化整合现有的实践教学课程资源,借助平台和人员优势,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和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开设了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项目,并且把食品职业资格鉴定纳入实践课程群体系,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了专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多数院校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实践学时不多、设计或创新性实验内容不够、实践方法单一和实践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我校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从增加实践课程、增加实践学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共建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学院工科类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贯彻国家学以致用的培养方针,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根据学院现有实验条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组建一个涉及传感器技术、检测技术、虚拟仪器Labview技术为一体的新型虚拟传感器实验室。该实验室建设既能完成课内教学项目,又能实现课外开放项目,使学生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创新性。其中课内教学项目主要目标为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丰富实验实践教学和提高实验室利用率;课外开放项目主要能面向学生的兴趣小组项目、技能比赛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的科研。  相似文献   

12.
建设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中心的目的是通过机械基础实践教学,以学分制为基础,开设机械基础实验项目以及针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创新性实验项目,以此夯实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3.
"电子技术基础"是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针对目前我校合训类学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中由于学时偏少造成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工作,研究了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及实验考核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实验教学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建构系统化知识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科研反哺教学"是打破陈旧的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综合性实验的重要手段。将开设两年的课外实践创新项目中的创新性实验"人类苦味受体TAS2R38基因多态性分析"引入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作为综合性实验项目,从人类PTC尝味的表型鉴定到单倍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联系,丰富了实验教学的项目类型,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工科专业面向工程服务应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性、实验设备落后、考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对实验教学的环节进行优化,提出采用项目驱动教学、小组协作教学、软件协助教学等多维度的协作式教学模式,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改进考核机制.通过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机械设计基础"是工科机械类及近机类各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为配合不同专业、学时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在编写教学大纲时对教学设置做了相应改变。本文就不同学时教学内容做了解析,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李芸  沙莎  谢丽 《大学教育》2023,(14):77-79+83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属于集中实践环节课程,原本安排2个学分共24学时。根据最新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该课程减少为1.5学分,18学时。文章探讨了压缩学时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课程设计保质保量,确保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既定知识,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能力水平,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为新形势下土木专业其他课程设计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深入理解化工原理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化工原理创新实验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化工原理创新实验项目的设计思路、目标及实施步骤,分析了创新实验项目对学生查阅文献能力、创新能力、统筹兼顾的整体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作用。总结出创新实验项目的开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机能学实验作为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对人体生理及病理机能的综合理解,加强护理专业学生对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合理地运用于机能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虚拟仿真和实操的优势互补,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达到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主要由实习实训、实验、课程(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将创新性思想融入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以及强化学生的工程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工程实践能力且具有创新水平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