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在剖析彼得.葛鲁尔提出的协同创新网络五个维度基因密码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本身和适应性两个角度解析了"学习型网络"、"伦理准则"、"自组织"、"知识的可获得性"及"内部忠诚与透明"五个维度基因密码,最后基于五维基因密码逻辑关系的立体解析为我国现阶段建设协同创新网络提出了构造跨区域跨阶层的开放式学习型网络、营造高伦理低代价的社会环境、鼓励发挥自组织的内在功能、创造全向度的知识获得机制以及构建忠诚透明的个人与组织互动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协同创新是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协同创新,可以有效促进信息产业知识转移和知识创新,提高竞争力。因此,需要以信息产业协同创新结构分析入手,从动力协同机制、利益协同机制、知识管理协同机制和协同创新文化构建等方面,提出信息产业协同创新的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是高校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依据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可以构建高校内外部协同创新协同度测度模型以及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运用2012年至2017年山西省18所高校相关数据对高校协同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测度,并对协同发展趋势存在差异的3所典型高校进行分析发现:山西省多数高校经历了从低度协同到一般协同的转变,高等教育资源的匮乏会影响高校协同创新整体发展水平;外部协同创新有序度是影响高校内外部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自身的先赋性基础对内外部协同创新的有序发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发展体现其办学价值,是其“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时代新模式之一。文章从地方高校办学的内外在条件因素,分析指出了该类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优弱势,并从“培育协同创新体”、“夯实协同创新基础”、“增强科研导向性”三大方面,提出地方高校融入区域协同创新的践行路径之思考。  相似文献   

5.
6.
建构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是近年来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实践的一项重要举措。整体上我国地方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成立数量不多,仍处于探索初期,没有显现突出成效。协同治理、协同创新和三螺旋理论是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重要理论基础,对照分析实践中的障碍因素,进而可以从重塑治理理念和治理制度,创建"U—G—S"协同创新组织,构建三螺旋驱动模式,以及创新教师教育协同政策等方面进行推进。  相似文献   

7.
首都教育(基础教育)学科群二期建设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指导,确定了四个协同创新领域,通过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形成了首都教育(基础教育)学科群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达成了协同创新目标,推动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未来学科群的建设将围绕首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质量"与"公平"这两大主题,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学科群协同发展的组织建设问题,使首都基础教育获得新突破、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全面协同创新系统由各要素协同创新、全员创新、协同效果三个子系统构成。依据协同学理论构建高校创新系统全面协同度模型,计算各子系统有序度,进而求得系统全面协同度。考虑高校全面协同创新系统特点和影响协同的序参量,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测度指标体系,为提高整个创新系统全面、协调、有序运作提供科学的测评体系。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是一种复杂的创新组织模式,核心是通过对区域内创新资源和要素进行有效配置来实现增值。文章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对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概念、构成要素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系统的战略协同导向、知识协同整合、动力协同驱动、环境协同保障等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研究主题,选取2013—2022年的346篇CSSCI期刊论文为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并通过citespace软件从时区分布、研究机构、热点议题等角度深入分析文献的研究进展、特征及视角,并提出了未来应从深化研究体系、建设合作体系、与实践深度结合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的重要内容。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致力于科技带动创新的理念,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组建方式为模式基础,以发挥特色区域优势以及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导向,重视优化产学研投资环境和创新体制保障建设,以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以法国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鉴,我国应从加强内部创新型体制建设和外部保障体系构建入手,即:健全法规,完善法律保障体系;转变观念,培育协同创新文化;强化政策,推进企业主体战略;深化改革,加强政府引导调配;加强协作,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锐意进取,培养战略合作能力。以此达到强化创新理念、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升级版,是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模式.为了解决船舶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问题、推进船舶产业提质增效,九江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与育人体系,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深化协同创新战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探索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改革,破解协同培养体系不全、协作平台不高、协同机制松散等难题,推动高校组织模式和人才培养路径变革,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改革的重要方向。常州大学通过“政产学研用”体系化设计,深化产教融合,集聚多方资源,构建“五位一体、四链融通、三重保障”研究生协同培养长效机制,在完善协同培养体系,打造实体平台,推动协同育人,促进联合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等标识性政策文件,将京津冀都市圈建设划分出早期阶段和新型阶段,就逻辑构思、功能分区等方面进行政策分析。近几年天津市在前沿领域创建国家研究中心和创新平台,其扩展的数量规模在2-3年内超过以往10年发展的总和,然而其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样是显著的。继而,在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协同创新两个方面与长三角等区域进行比较研究,反映出长三角区域和珠三角区域在自主创新的活跃度方面均略高于京津冀区域,由此提供了一定程度上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范例。相关顶层决策上进行常态化设置,按年度召开京津冀首脑联席会议,就建设区域协同长效机制而言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共享、合作、双赢的协同创新模式已成为提高创新效率、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充分调动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各个行为主体的创造性,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实现深度合作、整合,对于我国提升企业自主科技创新水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袁颖 《江苏高教》2014,(2):62-63
把握校企协同创新切入点,要从拓展校企协同创新利益的共同点入手,要从探索校企协同创新的新载体入手,要从建立校企协同创新的好机制入手,只有这样,校企协同创新才能取得好实效。  相似文献   

17.
提升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对于国家协同创新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三维协同模型,从优化大学生能力结构、创新高校教学管理和国家教育制度三方面着手,可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协同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是高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如何依托协同创新,面向社会需求,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真正造就一批学术英才和创新高手,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探索的一个全新领域和课题。这需要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思想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因为起步较晚,目前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如合作对象之间信用缺乏、资金渠道不充足、合作各方的管理机制存在差异、利益分配制度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这些都会阻碍合作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本是我国的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与高校在合作中没有做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政府调整其激励创新活动的方式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协同创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3月教育部召开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强调要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的思想作为落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强化探索建立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放、集合、高效的新模式[1].这意味着,协同创新已经超越了"产学研合作"的校企联合模式,为今后的高校产学研合作办学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