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民营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公共事业由众多的公共组织构成,最初,人类社会公共组织的最主要形式是国家(政府),但随着社会化和组织的分化,公共组织也演变出其他一些形式如互惠性公共组织(俱乐部组织)、公益性公共组织(慈善机构、教科文卫组织)等,它们在不同程度上都在提供公共物品,只不过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的程度和范围不同罢了。一般来说,由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多为“纯公共物品”,如公共安全、公共政策和一些基础设施等;而由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提供的多为“准公共物品”,如部分教育产品、部分卫生产品等。高等教育就是一种准公…  相似文献   

2.
农业职业教育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产品是指政府向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的总称,其中包括由政府提供经费而实现的教育服务。由政府提供的教育服务有两种类型,一种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另一种基本上具有公共产品性质。通常把职业教育视为后一种(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1998),这主要因为职业教育与具有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在基本方面相同,但又有不同:1、纯公共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其经费主要依赖财政部门的拨款。职业教育所需的资源,相当大的部分应当由政府供给,政府有责任办好职业教育;但同时,政府又不能完全包下来,不能完全保…  相似文献   

3.
霸权国自古就存在,但当今世界上唯一的全球霸权国就是美国。美国霸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霸权的制度性。美国制度霸权的特点是其霸权与国际制度相辅相成。国际制度所提供的国际公共物品,是指有纯粹的或一定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而为所有成员国(组织)或部分参与成员国(组织)所享用的各种制度性体系,包括国际秩序、国际合作、国际安全、国际汇率稳定等方面。国际制度既是国际公共物品的一种供给形式,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公共物品。现今国际制度所提供的国际公共物品基本上是以美国霸权为基础,另一方面构成了美国霸权及其维持的主要基石。  相似文献   

4.
浅析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农民组织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发展过程中,公共产品不足已成为阻碍农业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当前,在基层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乏力的情况下,探索农村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模式很有必要.农民组织的兴起,特别是一些农民的经济组织、社会性服务组织部分弥补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不足.但农民组织存在的合法性问题、资金问题、规范化问题等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进一步完善这些农民组织,规范它与政府的关系,对于建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组织间合作的兴起使得传统公共物品提供模式有了新的发展,尤其对区域内各地方政府来说,它们可以选择和邻近的政府、辖区内的企业以及其他组织进行合作,以便更有效地提供区域公共物品与服务。对合作收益的预期和对合作成本的比较使得组织间选择合作有了可能,但为了进一步降低合作成本,增加合作收益,需要建立和完善各种机制,以保证合作模式的顺利有效运行。组织间合作作为一种新型公共物品供给趋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公共物品是由市场还是政府来供给,依赖于制度选择。尽管“经济人”并非政府的主要特征,但经济转型期制度的不完善,扩大了政府“经济人”的效应,从而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形成了障碍。解决公共物品短缺问题,I必须针对政府“经济人”的特点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转型中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演变与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是由于财政支出中用于基本公共物品的支出未得到相应提高,政府退出一部分微观经济领域的同时,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职能没有得到及时加强;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多数领域的公共物品提供主体单一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基本上仍然由政府来提供。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当增加对科教卫、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政权建设等基础性公共物品的支出,并改变政府在提供中的角色和方式,即由以直接提供为主转变为以间接提供为主。  相似文献   

8.
公共物品多中心治理机制包含发现需求、资金筹集、激励、决策和组织、排他设置和公平等方面。基于4个农村社区案例分析表明,政府、社区组织、制度外和制度内精英、村民及私人都可以成功地提供社区公共物品,主体多元化决定了供给机制的差异化。由于各类主体固有的优势不同,在公共物品供给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也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今天,高等教育成为一种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构成的混合产品.由于这一性质,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投入有助于高等教育公共产品的数量达到社会最优的水平.但是高等教育是由不同主体提供的,高等教育可以在由政府为主导提供的基础上,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从而进一步解决我国高等教育供需失衡的问题.文章借鉴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贡献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困扰中国高校发展的资金问题和贫困生失学问题,保证教育的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后,陕西的教育经费问题更加突出。高等教育投资是既具有生产性又具有消费性的双重性投资。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应该为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投资不能完全由市场提供,应该由政府以及其他机构主体共同参与提供,应该加大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力度,学生个人也应承担相应比例的学费。高校应该立足实际筹措部分经费,也可以鼓励陕西的企业和社会各界有条件地分担高等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从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看高等教育的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并不具备完全公共产品的属性,本文认为由政府提供的高等教育应该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而由市场提供的高等教育则是私人产品.因为其所具有的外部性,要求政府在高等教育的供给上必须负有主要供给者的责任.同时也因为其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就使市场供给具备了可能性和合理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高等教育供给相对不足,所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应该是在当前条件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村,在基本解决农民温饱问题后开始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因此,坚持政府的领导,逐步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充分发挥自发性民众组织的补充作用,力争“第三部门”的支持是当今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雏形和发展趋向;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密切上级政府和农民的联系是加强对农村基层政权监管,保证其行使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集体行动困境下的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对农民来说“最实惠”的莫过于公共物品的供给。个体农民难以完成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是构成集体行动的农民。本文认为在“吴庄村”之类型的农村进行公共物品供给时,应当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无论国家、企业,还是非政府组织(NG0)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其本身仅起外部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萨缪尔森关于公共物品的开创性研究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造成搭便车行为,从而导致市场供给的失败,政府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的必然的提供者,但是现实中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不断出现,这使得我们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重新思考。公共物品性质的非纯性、可变性,政府的提供是有成本的、政府提供与生产的可分离性等几方面奠定了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但是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繁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情况并不理想,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本文试通过基于三方(政府、企业、志愿组织)合作的供给机制理论,来探讨有效提高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责任: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物品理论建立在对物品分类基础上,认为不同类型的物品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面临不同的激励与约束条件,从而不同物品的有效供给需要解决不同的问题。作为准公共物品的高等教育,政府必须担负起有效供给的责任。本文以西方公共物品理论为视角,考察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公共产品需求的增加,政府一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大对城市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政策引导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提供公共产品。非营利组织利用自身优势在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有效地弥补了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的缺陷,成为政府与社区居民之间信息传达的桥梁,促进了社区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与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相似文献   

18.
一、学前教育是公共产品属性趋强的准公共产品 社会产品根据其基本特性分为三类,即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其中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由于其受众的普遍性和受益的公共性,应纳入政府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对不同类别的社会产品依据其公共性程度分别承担不同的保障与发展职责。教育整体而言属于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公共性,满足...  相似文献   

19.
农村义务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义务教育作为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经费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就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责任,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物品提供的政府失灵以及农村义务教育投资低效率的矫正等问题作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其他国家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情况,在讨论非营利组织在现代公共管理中的角色即政府“搭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非营利组织在协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开拓就业新渠道等方面的功能,以期对转型中的中国有点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