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测算我国30个省市2010—2018年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适宜度,采用系统GMM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适宜度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创新驱动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位适宜度越高,越有助于促进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分项来看,创新群落对产业协同集聚负向作用显著,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的效应不显著,创新能力对产业协同集聚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产业集聚与市场竞争是如何在企业创新中共同发生作用的,基于CSMAR国泰安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竞争在产业集聚影响企业创新产出路径中的调节效应,并以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案例进行验证.结果 表明:市场竞争对产业集聚激励企业创新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仅存在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会削弱产业集聚的创新推动效果.在考虑行业与企业异质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竞争与产业集聚的交互效应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提出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和加快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OLS模型和交互模型,对产业升级、人才集聚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产业升级、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升级和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明显的正向影响;产业升级对创新能力的作用大于人才集聚;产业升级、制造业升级会增强人才集聚对区域创新的贡献,但服务业升级不利于强化人才集聚对创新效益的贡献;市场化程度、城市化、人力资本均对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出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相协调、产业升级与产业专业化相协调、城市化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协调、人才引进和培养本土人才相协调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全球化和绿色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构建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制造业发展水平在促进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对制造业全球化水平具有消极影响,而制造业绿色化水平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赵静 《科技与管理》2021,23(3):26-33
阐述了产业集聚如何影响产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机制,探讨市场化进程和政府干预对产业集聚和产业创新绩效的调节效应.使用2011—2016年中国制造业省级数据来进行面板回归,结果印证了产业集聚程度与产业创新绩效的倒U型关系,并经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政府干预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这些发现具有重要政策含义:在产业集聚程度较低阶段,减少政府干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能较大程度地推动创新;当集聚过度而损害产业创新绩效时政府应积极干预,控制产业创新绩效降幅.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创业资源和创业环境的视角提出了集聚效应、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关系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选取我国3家产业集群的452位创业者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聚效应对创业自我效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集聚效应通过创业自我效能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筛选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技术产业的2008—2016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将全国按照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划分为三大梯队,探究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驱动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检验产品创新的中介作用,比较三大梯队中介效应的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在全国层面,产品创新在工艺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还需适当扩大投资规模;在第一梯队地区起部分中介作用,工艺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有39%是通过产品创新实现的,仍需扩大投资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程度;第二梯队地区不存在上述中介作用,若要推动产业升级,需提高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高等教育程度;第三梯队地区与全国层面结果相似,产品创新在工艺创新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还需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减少外商直接投资额。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与创新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1998—2007年间的专业化、多样化与竞争性进行了计算,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对产业创新的影响。从行业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MAR溢出正效应,而多样化与竞争性对产业创新则存在负效应。  相似文献   

9.
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作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揭示其集聚发展的规律对于引导其健康快速成长并带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EG指数等集聚指标测度中国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1996年到2014年的产业集聚水平,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及其集聚度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呈“W”型趋势,其集聚度对产业产出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产业集聚下降的主要原因,FDI与行业技术密集度的提升对产业集聚度的上升有显著作用,企业进出壁垒下降是地区集聚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杨志浩  郑玮 《科研管理》2023,(6):126-136
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前沿问题,孕育创新潜能。本文将中央政府主导的“三网融合”改革作为产业融合冲击的准自然实验,构建产业融合影响城市创新的分析框架。基于2003—2016年中国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三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三网融合”改革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及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三网融合”改革显著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支持了这一结论。从改革的动态视角来看,“三网融合”改革在促进城市创新过程中存在时滞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城市信息化和经济集聚发挥中介作用,二者贡献了约64%的创新效应;城市禀赋在“三网融合”改革影响创新的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地创新网络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的外向型制造业集聚区域的发展模式,提出利用业已形成的集聚优势,建立本地创新网络是此类区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而全球化联系对提高本地创新网络的学习能力和协同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并以深圳、东莞为例,分析了我国外向型制造业集聚区域的发展阶段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30个分行业的数据,从总量与增量两个层面,整合规模经济、技术、创新及公共权力视角,探讨制造业产业产业集聚模式发展效应及其形成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产业集群对中国制造业产业成长有显著影响且大多为政策驱动型集聚,同时市场的经济开放程度、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外资的进入以及规模经济是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因素,地方保护权力制度、技术与知识的外溢则对产业集聚产生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劳动共享模型,采用城市面板数据计算了中国的劳动共享效应,并解释制造业集聚的变化.结果表明:劳动共享是产业集聚形成的重要因素,劳动共享效应会提高地区的集聚水平;城市规模对制造业集聚有正的显著影响,本地市场效应在我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工资溢价负相关,反映了现阶段制造业集聚与低劳动成本的糅合.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格局下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优势和完备产业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对中国突破外围封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文摘的匹配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市场潜力、产业集聚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发现市场潜力扩张和产业集聚均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同时东部城市和高技术行业市场潜力扩张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更为明显,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集聚更有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产业集聚是否是市场潜力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渠道,结果表明:多样化集聚在市场潜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专业化集聚并没有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集聚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将产业集聚分为规模集聚和空间集聚两个维度,构建了产业集聚对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影响作用的计量模型,进而利用1995—2012年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对相关参数进行了估计和检验.相关结果表明: 高技术产业的规模集聚和空间集聚与其研发投入强度均呈倒U形关系,应重点控制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的集聚度;在对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上,规模集聚和空间集聚存在相互替代效应,中小企业增强了集聚区创新活力,大企业的空间扩张则丰富了集聚所需资源要素;不同的细分行业,集聚对研发投入强度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6.
韩锋,张永庆     
韩锋 《科技管理研究》2016,(11):121-126
随着全球创新网络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研发产业作为一种战略性新型产业,对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研发产业集聚及产业空间布局演进过程具有其特殊性的内在机理和外在作用机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及地理空间的演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对于深化研发产业性质特征、演化动力、空间集散形态及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其空间集聚分析对于丰富空间经济学及新经济地理学内涵与外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和现实参鉴价值.从文献回顾、研发产业的空间形态及表现、研发产业集聚的动力因素、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及作用机理分析等方面阐述研发集聚重构区域空间内容,结合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研发产业集聚案例及实证分析系统说明研发集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空间辐射影响力.最后通过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演化路径和研发产业集聚导致区域地理实体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区域指向的变更、研发产业集散的时空过程导致产业资源的整合和空间重组、研发产业集聚加速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及研发联盟的空间响应机制、研发产业集聚导致的集聚经济和外部经济加速空间溢出效应形成等4个方面,系统分析研发产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产业转型升级动力效应领域定量化探究产业环境、要素流动、技术创新等维度的影响研究较少的现状,从产业环境、要素流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三大维度对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效率的传导机制开展定量研究。基于要素流动的视角,将技术创新因子纳入要素流动范畴,并根据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密集度与产业要素优化效率关系,将制造业转型升级分解为创新性转型和要素性转型两种类型,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14—2016年、201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产业环境优化能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效应最大,该指数每增加1%则制造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6.80~6.94,产业吸引力、碳值控制、政府创新激励次之,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环境规制呈现抑制效应;同时产业结构升级在两种分解效应中均为正向驱动作用,但政府政策调控对制造业创新性转型有激励作用而对要素性转型有阻碍作用。(2)要素流动能显著直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并发挥部分中介效能,驱动效果表现为“技术>资本>劳动力”,中介能力依次为“资本>技术>劳动力”。(3)技术、资本、劳动力3种主要要素的跨区...  相似文献   

18.
《科学学研究》2021,39(3):471-480
本文通过高技术产业1995-2016年13个细分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两种不同模式的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滞后效应,并分析先验知识水平和人力资本两个吸收能力维度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型研发国际化长期来看对技术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显著;而技术引进型研发国际化短期内对产品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但是存在阻碍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说明直接的技术引进尽管将新产品引入了市场,但对产业技术水平难以有显著推动作用。在吸收能力中介作用过程中,先验知识水平在外部知识内化阶段作用更强,并且对技术引进型和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更显著。此外,基于先验知识与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在合作研发型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都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说明学习和知识的有效积累、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是合作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高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沈运红  黄桁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88-196
本文使用EG指数测算浙江省制造业分行业集聚程度,发现集聚产业集中在低端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随后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创新科研三个维度,构建产业互联网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产业互联网对不同产业结构制造业集聚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互联网对低端技术制造业的集聚起到弱化作用,而对高端技术制造业的集聚起到促进作用。信息产业发展显著弱化低端技术制造业集聚,而促进高端技术制造业集聚;信息技术创新科研会促进高端制造业集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的加快发展,全球价值链上充裕的知识溢出对中国代工制造业开放式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全球价值链代工联盟的知识溢出体系,分析了价值链创新源的示范效应、价值链信息管理效率和价值链知识交互与融合机制对代工企业升级过程的影响.同时,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例,归纳出代工企业的三类升级模式,并借鉴台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大陆电子信息制造业升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