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首先,利用变异系数法测算了2005~2016年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然后,通过构建VEC模型进行分析判断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内在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省际面板数据分析模型,从全国及东、中、西部区域层面进行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1)全国及东部、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却呈现显著抑制作用;(2)人力资本对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显著为正,而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对其呈现抑制作用;(3)技术进步对中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体系;强化高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地位;完善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市场化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7—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构建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实证分析三大产业集聚的外部性(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 产业多样化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专业化和企业竞争对高技术产业创新影响并不显著;东中西部地区和五大高技术行业的产业集聚外部性对产业创新影响效果不同,循环累积效应在不同模型中对区域产业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规模、人力资本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三大控制变量及其平方项在不同模型中的作用效果和显著性水平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7-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测度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以改进的GP指数量化知识产权保护程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 表明,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东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为显著正向影响;中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间接效应显著为负向;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直接效应为负但不显著,间接效应显著为正.结论 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5-201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区域比较。机理分析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影响技术创新的机制在于:高技术产业聚集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的产生和促进技术创新的扩散。实证分析显示,在控制了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制度创新等条件下,高技术产业聚集能够促进技术创新;分区域比较表明,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聚集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地区。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培育高技术产业集群,发挥人才、资金的推动作用和利用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以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使用因子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高技术产业升级指标基础上,利用我国三大经济区域2004—2012年期间高技术产业五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产业种类属性和产业所处地区变量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引进和高技术产业升级之间的调节关系。研究发现技术引进总体上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升级,但是对产业升级的实际效果取决于高技术产业所属的具体产业属性以及高科技产业所处的具体地域位置。技术引进对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产业升级效果最佳,技术引进对电子及通讯设备,航空航天器和医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效果不显著。技术引进对中部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升级效果最佳,西部和东部地区效果次之。技术引进对高技术产业升级的效果在东部地区体现了经济学"边际报酬递减"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新诱导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系统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利用1995-2006年间9个主导性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创新诱导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并不能直接促进产业的成长,但可以通过产业素质这个中介变量的传导作用来放大其对产业成长的影响,从而证明,创新是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诱导因素,创新对产业成长的诱导作用从两条路径通过提升产业素质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倒U形关系。从区域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以及创新在产业集聚影响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假设.然后,基于2003—2010年我国制造业28个子行业的面板数据,按照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从制造业总体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而从不同行业密集度的视角来看,只有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中,创新的中介效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介效应达到44%,即在该类制造业中,产业集聚所驱动的创新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工业污染现状,采用2008—2016年工业3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并根据污染程度,将35个行业划分为污染密集型和清洁生产型,分别研究环境规制强度对污染密集型行业和清洁生产型行业绩效的影响。同时,结合创新管理,探究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在环境规制强度与行业绩效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对污染密集型和清洁生产型的行业绩效均产生抑制作用;在污染密集型行业中,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其中产品创新的中介作用大于工艺创新的;而在清洁生产型行业中,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则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创新增长与空间整合理论,通过构建包含“创新投入+空间分割→创新收益/增长”机制的内生创新增长模型,从综合视角探讨了创新投入、空间分割影响创新增长分异的理论机制。理论结果表明:较高的创新成本阻碍创新增长;较低的产品空间分割程度、较高的技术空间溢出程度有利于创新增长。实证研究发现:创新的积累对于创新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而创新成本对于创新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增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全国层面,产品市场分割程度制约创新增长,本地市场规模对于创新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区域层面,产品市场分割程度、本地市场规模对于东部和西部区域创新增长的影响呈现分化现象,实证分析有效验证了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11.
汪明月  李颖明 《科研管理》2022,43(10):71-80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同环境污染尽早“脱钩”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动力。企业不同类型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处于不断升级的过程。借助642家工业企业调研数据对政府价格规制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试图回答清楚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态演进过程中,政府价格型规制的作用节点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路径是显著存在的,绿色工艺创新是中介变量,且间接路径所占的比重要大于直接路径。政府价格规制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升级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但是调节的作用节点仅存在于绿色工艺创新向绿色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且政府价格规制对绿色工艺创新与绿色产品创新关系的调节作用具有边界性。上述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如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也为提升环境治理能力贡献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如何能够在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获得产业升级是一个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议题。为此,本文以知识溢出为切入点,通过揭示中、美、德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升级的路径差异来为中国制造业发展寻找可借鉴的产业升级模式。以近三十年全球2000余种制造业300万条贸易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以中、美、德三国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社会网络方法、产品空间理论和Logit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了中、美、德制造业知识溢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产品空间核心区域的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模式;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更多遵循“渐进性发展”路径,盲目追求知识溢出的效果反而可能带来风险;中国加入WTO以来,不仅能够依靠生产能力累积而实现渐进式产业升级,还可以在产品生产能力累积与知识溢出强度的交互作用下,通过破坏式创新实现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开辟区域发展新赛道、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释放其创新外溢效能,对实现各地区联动发展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规律及特征,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从都市圈与城市发展阶段这两个空间与时间维度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直接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形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对邻近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倒U形非线性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影响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上,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的这种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依次减弱;时间异质性上,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正向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凸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而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范式发生了改变,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等成为趋势。新的时代背景下,亟需采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完善我国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引导科研人员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关注“卡脖子”问题,进行原创性探索研究,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本研究基于SPIO(结构-过程-输入-结果)模型,从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结构、过程、输入、结果四个维度入手,系统地分析了科技创新体系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进优化建议,为我国科研管理决策部门的实践探索和相关学者开展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分析金融集聚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即通过促进高技术企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推动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通过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推动高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并运用2001—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探索这一影响机理。研究表明:(1)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升级;(2)变更高技术产业高级化替换变量、金融集聚替换变量,这一影响效果依然稳健;(3)金融集聚均通过显著提高高技术企业规模效应和显著降低高技术企业交易成本进而实现技术创新;(4)金融集聚也通过显著提高技术创新实现高技术产业升级。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包括: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金融集聚为高技术产业专业化、多样化聚集模式提供资金支持;不断提升高技术企业生产效率以及培养高层次技术发明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问题是老工业城市经济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科技创新是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决定性因素,是拉长产业链、发展替代产业的重要保障,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淄博市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他们的主要经验是:通过品牌建设推动传统工业由制造向设计创造升级;产业梯次转移推动传统工业向总部经济转型;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科技园区循环工业促进经济低碳发展。淄博市在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进一步提升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仍然需要作出不懈努力。我们的对策思路是:强化科技对传统工业转型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形成转型发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互联网通过链接实体经济,能够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最终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力图揭示中国互联网发展对产业的协同集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寻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互联网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是否对产业协同集聚和结构升级产生异质性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协同集聚,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协同集聚起中介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发展显著促进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协同集聚,协同集聚的中介作用仅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18.
张志强  张玺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18-123
运用DEA-BCC模型和RD-Malmquist模型对2009—2016年我国高新技术细分行业技术创新驱动出口贸易发展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并对细分行业出口贸易效率的异质性及其原因展开讨论。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驱动出口贸易的核心动力,各细分行业技术创新驱动出口贸易效率的差异性显著且波动性较大,计算机整机制造业综合效率最高为1,而中成药行业的综合效率最低仅为0.014;14个细分行业TFP在8年间涨跌交替,其中9个行业TFP均取得显著增长。应根据我国高新技术细分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缩小效率差距;加大创新力度;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以提升我国出口贸易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赖红波  施浩 《科研管理》2021,42(11):16-24
现有的创新效率研究,多是站在“技术给定”的逻辑基点上完成,忽略各产业技术发展特征,导致医药制造业相关研究没有“药味”。首先,借鉴技术体制理论,将医药制造业的“创造性积累”创新模式,从一般的“创造性破坏”模式中区分出来。然后,将技术积累水平,纳入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中,对中国2009—2016年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1)含技术积累因素模型的评价结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型,测度结果更贴近产业实际;(2)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引进投入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3)从创新效率角度看,我国区域医药制造业呈金字塔型分布,且缺乏效率次优组,存在大量基础层的重复建设。最后,提出继续淘汰医药制造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优质企业技术有效积累,弥补全国制药业产业结构短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梳理总结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所呈现的特点,中国科技创新投入的稳步提升,推动科技创新产出的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重点分析科技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技创新资金存量与投入强度仍有待提升,科技创新产出质量与效率有待提高,科技创新要素配置结构有待优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程度有待加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全面支撑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此基础上,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