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和福 《游泳》2005,(4):50-52
踝足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是支撑人体重量和行走的重要关节。简单地说踝关节由胫、腓骨与距骨滑车组成,其关节面由胫骨的下关节面内踝关节面、腓骨外踝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的上关节面和内、外侧关节面构成。关节囊前、后薄,内、外增厚;踝关节为屈戊关节,其运动轴在距骨体的横轴上。构成足部的骨骼有26块,其中跗骨七块、跖骨五块和十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踝关节是下肢远端最大的关节,是支撑人体重量的重要关节。它是由腓骨外踝、胫骨内踝与后踝组成一个踝穴,而跟骨上的距骨其上方马鞍形关节面处于其中,构成踝关节。由于解剖的原因,它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屈伸,正常背屈70度,跖屈140度,内外踝紧紧夹住此关节,在踝穴内不允许有向两侧的晃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的结构: 踝关节是由胫骨、腓骨、距骨组成的一个叉状关节窝和以距骨上方滑车关节面为关节头而连结成一个滑车关节(又称距上关节),关节束附着关节软骨周围。这个关节只有一个运动轴,绕额状轴作曲伸运动(足向下为曲称跖曲,足向上为伸称背伸)。由于距骨的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曲时滑车关节面较窄的部分未能填满关节窝(窝大头小存有空隙),因而踝关节可以绕矢状轴作微小的外展和内外运动。由于距骨是前宽后窄,当踝关节背伸时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较稳定(距骨关节窝),不能向两侧摇摆活动,踝关节跖曲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在体育运动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关节,现在的短跑、跨栏比历来的训练当中更加重视踝关节的训练,在跳跃项目上自不必说。踝关节是人体中的一个末端小关节,在运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起跳的瞪伸阶段,在跨栏跑的落地支撑当中,在平跑的扒地转换过程中,它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支撑的稳定性,缩短完成动作的时间,提高动作速度。  相似文献   

5.
<正> 三、踝关节及其活动(一)踝关节的构造(图4—1、2、3)躁关节又叫距上关节。由胫骨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组成一个叉状关节窝,距骨滑车关节面为关节头,借关节囊连结而成滑车形关节。距骨滑车关节面的形态特点是前宽后窄,当踝关节伸(勾脚或蹲下)时,宽的部分进入叉状关节窝内,踝关节的稳固性大,但当踝关节屈(绷脚面或足尖踮立)时,窄的部分进入叉状关节窝内,踝关节的灵活性大,除能做屈伸运动以外,还能做幅度不大的内收外展运动。加固踝关节的主要韧带有内侧的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6.
一、躁关节扭伤的原因和原理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资料显示,它占所有运动创伤的20%~40%。踝关节扭伤多为踝关节周围韧带的过度牵拉或撕裂,严重者可伴有撕脱骨折。踝关节是人运动的重要枢纽及承重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  相似文献   

7.
急性踝关节软组织扭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踝关节又称距上关节或胫距关节 ,由胫腓骨下及距骨组成 ,外踝及胫骨后下缘共同组成踝穴 ,距骨上面的鞍形关节面位于踝穴中 ,外踝较内踝长约 1cm且靠后方。距骨体前宽后窄 ,背伸时较宽的距骨体前部进入踝穴 ,踝关节稳固 ,距屈时较窄的距骨体进入踝穴中 ,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和较大内翻运动 ,踝关节显得较不稳定。此外 ,使足背伸外翻的第三腓骨较弱 ,而使足背伸内翻的胫骨前肌较强 ,因而使足内翻的力量大于外翻的力量。另外 ,踝关节内侧为三角韧带 ,分深浅两层 ,浅层为跟胫韧带 ,止于截距窦的上部 ,深层呈三角形 ,尖朝上 ,…  相似文献   

8.
由于武术运动不断改革和发展,动作难度不断提高,在武术训练中时有运动创伤发生。据统计,肌肉拉伤的发生率最高,关节扭伤占第二位,在关节扭伤中以踝关节扭伤为最多。 踝关节是人体站立时完全负荷全身重量的关节。踝关节是个比较松弛的滑车关节,它只有一个运动轴,可做屈伸运动,再就是能绕垂直轴做微小的外展和内收运动。由于踝关节囊比较松弛,一旦用力过猛,支撑不牢,超过了正常的外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伸直的力量和速度,在跑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与其他(軀干、两臂和两腿)关节的灵活性配合得好,就能保証运动員在最适宜的跑速中表現出必要的协調和动作自然性。发揮和保持跑速多半取决于踝关节伸屈幅度的大小,用力的程度及其动作的完整。但是,除了短跑运动員阿·依格納契夫和长跑运动員符·庫茲以外,就連我們一些較优秀的徑賽运动員也远沒有完全掌握在后蹬阶段快速而充分伸直踩关节的技术。要知道,正是由于这个看来似乎不重要的細节問題,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跑的速度。在分析跑的过程中支撑腿的工作时,我  相似文献   

10.
一、重视加强踝关节力量在我们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力量的练习往往注重于大肌群力量的练习(如股四头肌、股后肌群),而忽略小肌群力量的练习。随着训练的深入,以及对训练目标要求的提高,到最后真正能使运动成绩达到一定高度的决定因素是小肌群的力量(如踝关节的力量)。二、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踝关节由胫骨下关节、内踝关节面和腓骨的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关节面组成。它属于滑车关  相似文献   

11.
扭伤原因与临床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扭伤原因踝关节韧带损伤在运动所致韧带和关节损伤中占多数。这是由于其解剖学结构造成的,踩关节由胜胖骨的远端和距骨组成,外踝比内踝窄面长,深关节囊前后松驰,两侧较紧,有内外侧副韧带固定,内侧为一尖朝上,呈扇形的王角韧带,外侧为距睐前韧带(前柬),跟助韧带(中柬)和距肿后韧带(后束)。内侧副韧带较外侧韧带坚强,因而,足的内侧翻较外侧翻活动大,所以踝关节扭伤中,以内翻位损伤为最常见。体育运动对错误动作,运动中场地不平、碰撞或因跳起落地时失去平衡,使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是造成踝关节韧带扭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国内首套高速双平面荧光透视成像系统(dual 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DFIS)独立量化裸足与着鞋跑时距上和距下关节的在体六自由度(6 degree of freedom,6DOF)运动学。方法:选取12名健康男性跑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获取踝中立位影像学数据,构建踝关节模型并建立距上、距下关节局部坐标系。利用DFIS采集受试者在裸足与着鞋条件下后跟着地时(3 m/s±5%跑速)的荧光成像,并通过3D-2D图像配准技术获取距上、距下关节的6DOF运动学特征。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2种条件下距上和距下2个关节的6DOF参数。结果:相比裸足,着鞋跑显著降低了支撑中期距上关节的峰值跖/背屈角度与整个支撑期的屈伸活动度(P<0.05);显著增加了支撑中期距下关节的峰值背屈与峰值外翻角度(P<0.05);在整个支撑期3个平动方向(内外、前后、上下)上的运动学特征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述发现有效弥补了现阶段采用传统测量技术只能获取单一踝关节运动学结果的缺陷;而着鞋跑显著增加了距下关节的外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距下关节外翻与跑步损伤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动作是单脚蹬地不完全,重心下坐,出现俗称"坐着跑"的现象。在此谈谈笔者对出现"坐着跑"现象的原因分析和纠正方法。一、如何界定"坐着跑"动作姿势及产生原因跑的完整动作是由单脚前脚掌着地支撑与另一腿折叠腾空前抬相互交替的周期性运动。单脚支撑完成蹬地时,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充分伸展,上体稍前倾。学生在短跑练习中,出现"坐着跑"的姿势是重心下坐,上体过直,踝关节、膝关节没  相似文献   

14.
跑的动作是全身各部分综合的运动。一些关节、肌群所承担的身体负荷较大,另一些则较小,但它们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分析跑的动作时丝毫不能忽视其一部分的作用。然而,在日常训练中,较重视髋、膝关节机能的训练,对某些小块肌群、关节的训练,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我们知道,跑时最后用力是通过踝关节和脚趾关节爆发式的蹬地来完成后蹬动作的,所以,任  相似文献   

15.
在滑冰教学中,提高学生单足支撑能力,对完成冰上教学任务至关重要.多数教师认为,加强踝关节肌群力量,是提高冰上单足支撑能力的关键,并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手段发展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取得了很大成绩.笔者从提高踝关节稳定性这一观点出发,利用踝关节的结构特点,采用适宜的低姿势"锁住"踝关节的手段,并在陆地和冰上课中不断强化,在近两冬冰上教学中,使学生单足支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效果十分明显.一、解剖学分析从解剖学角度看,踝关节是由胫骨和腓骨的下端形成的关节窝与距骨的距骨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两关节之间连续相对相位作为评价协调性特征的指标,并通过对比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常速跑和最大速度跑时协调性特征的差异,明确下肢关节协调性特征在不同跑速之间的变化,并确定运动水平对协调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32名男性大学生(运动员和普通人各16名)为受试者。使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分别采集受试者在3 m/s,5 m/s和最大速度跑时的运动学数据,计算每名受试者在跑步支撑期同侧关节相对相位和双侧关节相对相位,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确定不同运动水平和速度跑步时协调性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跑速增加,同侧关节和双侧关节的相对相位均发生改变,同侧膝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髋膝关节相对相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双侧髋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膝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而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运动水平对下肢关节相对相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最大速度跑,对常速跑的影响不大。结论:随着跑速的增加,动作控制策略表现为远端关节相对相位减小,提示在维持步态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近端环节则主要与动作速度增加有关。运动员在常速运动中的动作控制策略与普通人一致,但是在需要发挥最大能力的运动中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运动生物力学方法考察了跑与纵跳的关节功率及其与人体疲劳的关系。跑的数据是借鉴国外一些研究的资料;纵跳,分别在功率自行车上蹬踏30s之前和之后进行,动作用摄像机摄录下来,并在运动解析仪上加以分析。纵跳中的地面反作用力用三维测力台测量。利用上述系统的数据计算了关节功率。通过比较两组数据计算了各关节功率的变化,从而得到了对人体疲劳的一种定量描述。从而得知:在跑中当脚着地后,首先是髋关节处于屈的状态,其关节功率达到最大值;其次是踝关节屈的关节功率变化较大;最后是膝关节功率达到最大值。其中踝关节变化最大。在腾空状态中,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关节功率处于较大值,并且变化较大。纵跳过程中,疲劳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在探究纵跳落地过程中,足内翻损伤力学机制,并提出一种预防足内翻的鞋子初步构想.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结合万方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以踝关节、足内翻、损伤、关节运动轴等进行全文和主题检索,收集国内与足、踝关节以及距下关节相关参考文献50篇以及国外与踝关节和距下关节内翻的相关文献30篇.结果:(1)足内翻是足部各个关节综合运动的结果;(2)足内翻过程中经常发生损伤的韧带有距腓前韧带和距跟骨间韧带等;(3)足内翻过程中,随着内翻角度的增加踝关节关节力增加,其中踝关节内侧和胫骨远端髁间线前部的应力逐渐增加,踝关节的外侧受到韧带和肌肉的牵拉剪切应力增加;(4)随着足内翻角度的增加,距下关节接触面积增加.结论:理论上在纵跳落地过程中,通过单一的限制足内翻在一定的范围可以预防足内翻损伤,同时对足踝关节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但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踝关节软组织损伤在运动创伤中,占全身各部位软组织损伤的首位。我院每年运动创伤470多例中就有150多例是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了踝关节易损伤的解剖学原因和受伤机理,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如何预防。一、踝关节组成的解剖学分析踝关节由腓骨,胫骨下端及距骨组成,在胫骨与腓骨下端之间有一条很坚固的韧带是胫腓韧带,它比腓骨还要结实,它使胫腓骨连在一起,距骨镶在中间,在内外踝中间活  相似文献   

20.
踝关节损伤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损伤是运动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它严重地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踝关节损伤90%多为足内翻位,使外侧副韧带发生损伤,又以距腓前韧带损伤为最多(80%以上),发生关节囊损伤造成关节积血者亦不少见。运动员撕脱性骨折(指胫骨)较少见,踝关节开放性损伤更为少见。在腾空后足屈(足庶)状足夹着地时,过度内收位损伤,由于腓骨长肌腱牵拉造成第五踱骨基底部典型的撕脱性骨折。踝关节损伤根据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