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6 毫秒
1.
说"三"道"四"     
“三”和“四”作为基本的数目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语言。就说成语吧,你统计过含有“三”或“四”的有多少吗? “三”:三心二意、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四大皆空……“三”和“四”:不三不四、朝三暮四、丢三落四……由此可见它们在我们的语言里的运用是多么广泛! “一”为单, “二”为双, “三”为“众”。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三”很自然地由确数变为约数,有了“几个”或“多次”的意思。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意思是“几个人”: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中, “三过”就是多次经过的意思。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数词“三”有“多”的意义,自清人汪中明确提出这种现象之后,尚无人作出较为令人信服的解释。笔者从原始思维的角度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在人们抽象思维能力较低的原始思维时期,在一个阶段内,数词只有一、二、三,人们便用“三”表示“三”以上的数量,“三”便有了“多”的意义,这个意义一直沿用到“三”以上的更大的数词产生之后。其它如“九”、“十二”、“三十六”则是“三”的倍数,它们表示“多”,是以“三”的“多”义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3.
杜甫在“三吏”、“三别”中是以诗人的眼光而不是以史官的眼光来叙事的。“三吏”、“三别”分别给古代叙事诗提供了“对话”、“代言”两种叙事形态,形象地表明了杜甫的叙事立场和情感态度。“三吏”、“三别”虽以“时事”入诗,但其所叙之“时事”经过“意化”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增饰”和“凿空”。将诗与史打通的跨学科研究,应是将两置于一定的社会化生态环境中,探讨诗与史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而不应是诗与史“互相印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三点三路”教学法综合了许多教学法的优点,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自学水平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我市进行“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实验已将近五年。这期间,我们听了不少有关的课,多次参加了有关的研讨会。现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谈点体会。  一、理解“三点三路”是应用“三点三路”教学法的基础  弄清“三点三路”的意思,是运用这种教学法的前提。何谓“三点三路”?三点就是重点、难点、特点;三路就是作者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重点”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着重理解和掌握的…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生物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所以实施翻转课堂时,教师要抓住生物学知识的特征,做好“生活”与“知识”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学中做,做中学”,推动学生学习的深度。近几年,翻转课堂因自身的“即时性”与“同步性”受到了众多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且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精炼而成了一种有效的应用方式——“三导三疑”。“三导”是指导学、导练、导思,明确了教师“导”的课堂角色定位;“三疑”是指现疑、解疑、质疑,明确了学习过程以“疑”为主线,层层深入。那么,“三导三疑”如何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上具体落实呢?笔者以“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为例,分析了“三导三疑”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生三道茶     
今年暑假,我去了云南大理,见识了白族的一种饮茶风俗——“三道茶”。所谓“三道茶”,就是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要依次饮三杯茶。这三道茶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喝了这“三道茶”,我深切地感到,人生不正像这“三道茶”吗?  相似文献   

7.
刊中报     
吉林电大“三讲”教育圆满结束12月4日召开总结大会吉林广播电视大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的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三讲”教育,从9月26日到12月4日,历时70天,现已圆满结束。12月4日上午,省电大“三讲”教育总结大会在省校多功能厅举行。省电大全校教职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省高校“三讲”办派驻电大“三讲”教育巡视组的全体同志出席会议。会上,吉林电大“三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第一责任人、校长王同顺代表电大党委,对“三讲”教育作了总结,省高校“三讲”教育巡视组组长、省教育厅副厅级巡视员王继慧作了重要讲话。省电大“三讲”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纪委书记  相似文献   

8.
文中在“三师型”教师、“三师型”教师队伍等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考评与激励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职“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阐述了保健刮痧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了保健刮痧师课程“三有”课堂构建,包括“有用”是构建“三有”课堂的前提、“有趣”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关键、“有效”是构建“三有”课堂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古代许多小说在构思上妙用“三”字。譬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三气周瑜”。这样可以使内容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先秦历史散文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写作上同样扣住“三”字,从头到尾采用了三层排比的手法,使文章酣畅生动,意味深长。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这种戏剧性的“三”字经——三叠法。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肩负着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多重使命,是“三全育人”的首要主体,其主体性的建构是“三全育人”成功实施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厘清“三全育人”理念内涵与阐释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地位与主体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性建构的多种因素,提出了高校教师“三全育人”主体性建构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杨洪军  曹晓红 《文教资料》2006,(35):106-108
本文对冯梦龙编著的“三言”中的“被”字句从形式类型上作了多角度的考察分析。对“三言”中“被”字句的名词、动词、补语、状语、谓语等的情况进行了分类描述,同时结合“被”字句时代发展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三言”中“被”字句基本符合“被”字句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西方国家很早就开始了研究生参与“助教”、“助研”、“助管”工作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美国高校在“三助”实施和管理方面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为了使“三助”工作能够高效的运转,还建立了研究生“三助”培训制度以及为研究生“三助”工作提供多方面的建议和相关指导,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三助”岗位,提高科研能力。德国研究生教育只有一级即博士生教育模式。由于德国博士生教育  相似文献   

14.
海原一中是一所有着厚重积淀的老校,代代传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精神内涵,成为“一中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发展的制胜法宝。经过全体师生多年的努力与探索,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切合山区实际、特色鲜明的“八三式”办学管理模式:即“领导苦抓、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三苦奋斗精神,“示范、模范、典范”班子三范意识,“爱校、爱岗、爱生”教师三爱情怀,“以校为本、以师为本、以生为本”三本教学研究,“堂清、周清、月清”三清帮辅方案,“细、适、实”三字教学方式,“小、近、实”三字德育原则,“脚勤、手勤、眼勤”三勤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15.
李传鹏 《教学随笔》2009,(12):30-32
古代把“三”理解为多数,我认为,要做好班主任,离不开“三心”“三意”。“三心”:爱心、细心、耐心;“三意”:“妈妈”意识、赏识意识、民主意识。我们借用古代对“三”的理解,我认为,班主任应“多心”“多意”才能做好班级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三世”说在康有为的思想中有一个发展过程:其确立大致经历了戊戌前的侧重“三统”再到“三统”“三世”并重,戊戌后再进一步强化对“三世”的强调;内容亦从戊戌前简单机械的“三世”说发展为戊戌后的吸纳了“三统”在内的“三世三重”。强调重心从“三统”向“三世”的转移,是因为戊戌前要打破“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念,强调要变易;而从简单的“三世”发展到“三世三重”,不仅与增强“三世”说理论的解释力相关,而且还与其可能反对革命派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一九五九年秋季的小学语文课本是就一九五八年秋季的本子加以修订的,换了一部分课文,修订了一部分课文的文字,相应地修改了一部分练习。初小第一册,准备课和拼音字母两部分没有改动,文字部分仍旧是三十八课,换了三课:去“妈妈做饭”、“红眼睛“、“吃吧小猫”;换入“我的家”、“丰收”、“大雪”。第三册仍旧是三十五课,也换了三课:去“中秋节的晚上”、“剪树叶”、“冬耕”;换入“解放军保卫着我们”、“电话”、“瑞华的梦”;并且把“猴子捞月亮”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杨浦区两年来实施了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简称“三名”)工程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果。2004年11月29日~12月3日,本人随昆明市官渡区教育考察团参加了杨浦区“三名”工程建设展示周活动,调研了“三名”工程的实施过程。开展“三名”建设是在上海市“科教兴市”,率先基本  相似文献   

19.
10月21日—22日,省教委根据中央[1998]17号文件、省委[1999]2号文件和全省第二次“三讲”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举办了委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和巡视组成员“三讲”教育培训班,对如何搞好“三讲”教育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省长助理、省教委党组书记、委“三讲”教育领导小组组长许云昭,省高校工委副书记、委“三讲”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学军分别在培训班上讲了话,高珊曾同志介绍了“三讲”教育经验。许云昭在讲话中指出,在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为了凸显母语教学的特点,从“把握言语指向,找准语用三起点”“玩转 言语范式,递增语用三量点”“锤炼言语艺术,唤醒语用三特点”三个层面探索“语用型”教学策略,引领学生走进“真语 文”课堂.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的三起点、三量点、三特点,让文本的言语价值得以提升,有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 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