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提供"公正"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这要求政府依法保障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在"实现公平和正义"写入十六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公平",清晰地指出了未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以及让一个国家更加美好的方向。实现公平正义不只是追求结果的公平,也应该追求起点的公平。起点的公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公平,家  相似文献   

2.
社会矛盾和冲突源于社会不公。如何化解由社会不公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成为我国政府和学者高度重视的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新阐释【新闻事件】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部长级会议上提出:我们应该坚持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公平正义的生成有着鲜明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弘扬、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理论的赓续发展、对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公平正义的持续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公平正义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权利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前提、机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规则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在新时代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公平正义,需要突出党的领导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根本政治保证,确立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时代方位,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基础,凸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地位,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中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公平观主要涉及历史公平、分配公平、政治权利公平、用人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他认为,实现历史公平,要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分配公平,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部分先富,防止两极分化,发挥中央调控作用;实现政治权利公平,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反对特权和腐败;实现用人公平,要推进干部年轻化,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实现教育公平,要恢复高考,正确对待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提高教师待遇。邓小平的公平观,对于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公平观主要涉及历史公平、分配公平、政治权利公平、用人公平以及教育公平等方面。他认为,实现历史公平,要正确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实现分配公平,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实行部分先富,防止两极分化,发挥中央调控作用;实现政治权利公平,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反对特权和腐败;实现用人公平,要推进干部年轻化,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实现教育公平,要恢复高考,正确对待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提高教师待遇。邓小平的公平观,对于进一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考试》2014,(5):F0003-F0003
正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指导思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突出问题导向,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有力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平公正;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制度历来被称为社会的"稳定器"和"安全阀",由此凸显出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已经逐步建成,但是,仍存在着公平性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权利的不公平、机会的不公平、规则的不公平和分配的不公平。为此,政府必须承担责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平行政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是实现公平行政的关键所在;通过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公共行政转型,打造一个现代服务型政府,实现公平行政,造福于人民.  相似文献   

10.
弱势群体的能力发展与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平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不公平加剧了贫困对弱势群体能力的剥夺,这是高等教育中最深层的伦理问题.高考录取制度形式公平而实质不公平置弱势群体于高等教育的困境之中,坚持教育的公平正义,就应追求高等教育的实质公平,尽可能保证弱势群体拥有利用高等教育机会的手段和资源,努力实现"机会的公平平等".这就要求政府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在高考录取等方面采取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平与政府治理有直接的相关性,公共政策不仅是政府实施对国家有效治理的制度保证,也是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内在的公平要素主要体现为公共性、公正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公共政策有关公平主义的应然性以及其在实践转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公共政策的价值之维和"合法性"保证,必须结合现实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国高考制度是国家筛选人才的权威性制度安排,具有特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的分配功能,因此高考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底线。由于一些高考政策存在程序不足、选拔过程不透明、招生主体范围不合理等因素,出现社会优势群体利用社会资本的运作占有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该过程同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了教育排斥,阻碍了高考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国家应该正确处理高考中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将公正置于高考政策改革的中心。  相似文献   

13.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探索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共服务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公共服务体制的理性价值追求。我国政府的公共服务改革必须坚持社会公正的价值取向,关键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使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真正成为各级政府的核心职能,切实解决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和经济进一步发展,各种体制的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力度的加大,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导致了许多社会冲突和不和谐。公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要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构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平原则。当前,要深入研究契约的本质特征和时代价值,通过建立契约文明来实现社会公平,并通过建立公平竞争的规范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是围绕着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处理而展开的。现阶段,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成为党和政府在处理收入分配问题的重要指导原则。注重社会公平,要求在收入分配领域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统一,在政策导向上应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市场)和看得见的手(政府)的作用,追求微观上效率的提高、宏观上公平度的增加,并把制度建设和扩大就业作为现阶段效率与公平统一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6.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而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则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在制度建设中体现公平正义,在行政执法中践行公平正义,在纠纷化解中守护公平正义,在尊法守法中培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内体制的转换,结构调整和社会变革力度的加大,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导致了许多社会冲突和不和谐,公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相互促进的,要通过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构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8.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公共政策的首要价值,而世纪之交出现的“妇女回家“、“阶段就业“论争则是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关于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论争。论争中广大群众指出“阶段性就业“政策重效率轻公正、重男轻女,有悖公共政策规划的公正性原则;呼吁转型期的公共政策必须以人为本,兼顾公平效率;积极建言献策,协助政府处理好就业政策中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促成决策部门修改“阶段性就业“政策,有力维护了转型期的决策公正,坚守了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客观结构系统、主观结构系统与价值结构系统三方面作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假设能为政府寻求与市场、社会的合作路径以及推进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理论基础.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追求中,社会公正与制度和谐是优先考虑的问题.制度和谐是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社会公正意味着不仅要确立形式平等,更主要的是实现实质平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在于发挥政府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的职能,它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政府的制度化程度,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政府服务精神,根据合作社会的要求构建一个合作的社会治理体系.它是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观在中国当前推进社会建设方面的直接运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20.
差等正义意指建立在人的身份和等级基础上的,基于双重或多重标准而设立的有悖公共管理公共性、公平性、公正性的行为规范。在当下中国,女性在高层参政中的席位缺失,在基层参政中的比例过低以及整体参政结构失调等问题仍未消除,这些问题与女性的能力和水平关联较小,更多的是对女性身份的歧视和排斥,属于差等正义的范畴,必须予以批判。当下中国应通过赋权来实现女性在参政中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