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水龙 《师道》2004,(10):27-28
第一次读到《斑羚飞渡》是在2001年的《小小说选刊》上。后来这篇小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辑看中,做适当技术处理后选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语》七年级(下)册。因为上课和听课的需要。笔又多次研读了这篇颇能煽情的章。但读的次数越多,越让笔觉得此不宜入选初中语教材,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语知识》2003年第12期发表了贺威先生的章《萋萋芳草总关情》,中征引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涉及芳草的诗句.分析了其中蕴含的离别和怀远之意。笔也曾在《古典诗词的意象因袭》  相似文献   

3.
《扁鹊见蔡桓公》是语教材传统的入选章,笔把自己对这篇章的教学理解与听别人教学这篇章的理解对比.发现有几个问题是我们教学中容易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笔经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些小章,故有些爱好写作的中学生与大学生经常请笔审阅其章。在审阅中,笔发现有些章逻辑混乱、层次不清。当笔利用简单逻辑知识分析并修改章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时,学生显得非常茫然。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逻辑、什么是三段论。开始,笔并没在意,毕竟每个学生的逻辑知识与逻辑思维是参差不齐的。时间久了,这种情形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出现,笔警觉并陷入沉思:为什么学生没有获知通过接受中学语教育就可以获知的简单逻辑知识?为什么学生没有形成通过接受中学语教育就可以形成的一般逻辑思维?  相似文献   

5.
朱伯勇 《现代语文》2006,(10):92-93
《懒惰的智慧》是语新课标语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议论单元)的一篇章,在这个单元里,编选了《纪念白求思》、《谈语言》、《最苦与最乐》、《懒惰的智慧》四篇章,体现了编“体组元”的编排思路。但笔在教学《懒惰的智慧》过程中对编选择这样的章进入教材感到非常困惑,现提出质疑,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张洁 《现代语文》2002,(3):11-11
《现代语》2001年第九期“争鸣园地”里发表了姜旭德、柳学亭两位老师的章《惟手熟尔?——质疑<卖油翁>》一。该认为欧阳修老先生犯了论证上的逻辑错误,这一点笔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7.
看着《中学语教学》2002年第5期上由雷士、王福全两同志合写的《不要语法知识和学常识是不行的》一的标题,笔百感交集,于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绪拜读全,读到章后半部分,说语法还要向小学“渗透”。如果不是出于对大度能容的《中学语教学》的尊重,真的要“拍案而起”了。  相似文献   

8.
《语课程标准》(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感教学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值得语感培养研究充分关注,笔试图以本作为引玉之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浙教版语第十一册中,有一篇写景的章——《庐山云雾》,自1995年以来,笔多次在公开课教学中执教该课,并且在尝试中思索,在思索中孕育“改造”。现以该课第5自然段教学为例,作以阐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10.
试题与业绩     
马双有先生,笔与他素昧平生,但却在《语教学之友》《中学语》等刊物上常见其大名。今年第6期《语教学之友》刊发了他的《语,要不得短期效应》一,看后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05,(12):55-56
新学期到来,上海市六年级学生增加了一门新课程——拓展性课程《语综合学习》,课本中出现了一篇介绍上海方言的章《依晓得伐》。介绍上海方言的章进入中学课本,在本就被认为有沪语情结的上海引起了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12.
王一冰章(以下简称《王》)的说法,笔不敢苟同。笔认为“古之学必有师”不具备中心论点的资格。其理由有四。  相似文献   

13.
当前小学生的习作,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没材料可写,二是有话写不出。笔认为,对小学生而言,与其让他们硬作什么刻意章,还不如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由着性子“怎么想就怎么写”,乃至胡写、疯写。可喜的是《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习作应降低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说“尤”     
《汇报》2003年10月27日有一篇《灵动的笔从哪里来?》的章,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七年级《语》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好教材。然而,虽经修订,仍有不少病句,笔仅就目力所及,一一归类列举,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6.
陆精康先生大撰《读〈滕王阁序〉札记》一(载《中学语教学》.2001.3),考订《滕王阁序》所涉传闻、创作时间及篇名、体裁、人物、故实、意诸项,索隐发覆,多见精审。然章体式及作王勃与滕王阁宴会主人都督阎公之关系诸事,笔不敢苟同,兹条分缕析以申说其要: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教学大参考))2006年第12期刊登了刘士东、吴秀梅合写的章《轮回思想——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以下简称刘),读后颇受启发。但对于中所谈到的用“轮回思想”解读“物与我皆无尽也”中“我无尽”的观点,笔有不同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李贺《高轩过》有“笔补造化天无功”一语,钱锺书认为其语“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章府为,“笔补造化”的动机是李贺人生难堪的遭际。“笔补”是李贺对自身生生活缺陷的补偿。  相似文献   

19.
南开大学学院的徐江同志在《人民教育》2005年第9期上发表了题为《中学语“无效教学”批判》的章,错误地认为中学语教学是无效教学,无情地批判了中学语教学,彻底地否定了中学语教学。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具体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78年吕叔湘老先生就在《人民日报》发表章指出: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语教学低效至今仍存在,1997年《北京学》第11期刊登了邹静之、王丽、薛毅等三位同志围绕中小学语教育所写的一组章后,社会反响极为强烈。《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指出了中小学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弊端,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极富建设性的意见。小学阅读教学也不例外,“高耗低效”现象至今仍普遍存在。那么,小学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为此,笔在今年听的100多节阅读课中,随机抽样了20节课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问卷的方法,随机调查5个班级302名学生对阅读课的态度、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对课外阅读态度等,从中想得出小学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