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个成熟、发达的教育文化机构,其核心是书院教学方面的精神和制度。学规是书院精神和制度的重要体现,明确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形式,对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书院独具的文化教育组织形式的诸多特点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引起了文化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学者的重视。近些年来,取得了颇为丰富的书院研究成果,除《中国教育通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浓墨重彩地进行专门探讨外,还出版了关于书院研究的专著,如丁钢、刘琪撰著的《书院与中国文化》、李才栋撰著的《江西古代书院研究》和《中国书院研究》等。  相似文献   

3.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个成熟、发达的教育文化机构,其核心是书院教学方面的精神和制度.学规是书院精神和制度的重要体现,明确了书院的教育宗旨、教学原则和方法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书院成为中国现代文化教育机构改革特别是现代学校改革的重要制度和思想资源,书院史研究也随之兴起。这股“书院热”的社会背景是西式学校制度弊病的凸显及其引起的批判和反思,思想背景在于道尔顿制、导师制等西方教育理论的传入,这两方面共同形塑了新的书院概念;同时展开的书院史研究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通过各种方式暂时弥合了新书院概念与书院历史实践之间的割裂,并为新书院概念贡献了历史依据。这一重塑的书院概念成为中国教育史及教育理论中的重要典范,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5.
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对中国传统社会人才培养极其重要。徽州书院在明清时期极为繁盛。徽州书院的发展能够长久不衰,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书院严格的规约制度。徽州书院宗派的归属,学统的确立得益于书院严格的祭祀制度;山长选任制度使书院管理人才得到保证;书院明确的经费管理制度使书院日常管理活动的进行得到了保证;书院的学规,讲学制度为书院学术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系列的规约制度是徽州书院延续千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李艳 《湖北教育》2014,(12):38-40
中国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成功地承担了唐代以后一千多年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功能.一方面,书院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书院精神,鲜明地体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精神;另一方面,书院的组织管理制度、教学制度、祭祀制度和书院建筑等,也从多个方面表现了通识教育隐性课程的特色.由此可见,书院文化对当代大学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书院漫谈     
书院漫谈●北京大学季羡林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制度,从组织结构上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官,一私。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以私人创建为主,有时也有官方创办的。其特点是:在个别著名学者领导下,积聚大量图书,聚众授徒,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从唐、...  相似文献   

8.
清末书院改办学堂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江苏书院的改革几经反复,步履蹒珊。它对新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先,大批学校直接脱胎于书院,在新武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涌现出一大批名小学、名中学。其次,书院制度虽已终结,流风所披,遗韵仍在,书院残存组织为当地教事业继续发挥余热。从清末江苏书院的变革与衰亡中,可以窥见中国教育近代化步伐的蹒跚与沉重。  相似文献   

9.
书院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模式,集教育、学术、藏书为一体.书院的出现使中国古代教育出现了官学、私学和书院平行发展的格局,三者成鼎立之势,促进了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之后,自唐末、五代至清末,随着朝代的兴衰更替,书院在中国大地上绵延了千年之久,成为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引人注目的一大奇观.现在看来,书院制度不仅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也不乏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整理文化遗产展示书院风采——评《中国书院辞典》●金燕峰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有着长达几千年延续不断的教育传统的国家。在我国内涵丰富的古近代教育史中,书院制度因其独特的存在形式和特殊的历史地位,历来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季啸风同志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1.
泰州是胡瑗"明体达用"思想最早的实践之地.泰州安定书院一直以明体达用为教育理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泰州安定书院的演化,安定书院的教育理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如今,由安定书院演化而来的泰州中学,进一步提出了"明理达用"的教育主张,实现了由"学有所知"向"学懂其理"、"学有所术"向"学先做人"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发展历史、结构体系、培训体制、专业设置与建设四个方面,对中外海军院校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发展海军院校教育应当遵循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介绍了英军院校教育体系、特点和发展趋势 ,对我军院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军队院校正处于教育转型期,正在大力实施精英教育,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对此,军队院校应及时建立和实施学员全程淘汰制加以保证精英人才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实施学员全程淘汰制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军队院校合训学员全程淘汰制的构想和体系,并进行了试检验和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海军院校遵循江主席军事教育创新思想 ,积极推进海军院校教育创新实践 ,构建了“一个体系”,推进了“两个转变”,深化了“三项改革”,完成了“四项重大任务”,有力地推动了海军院校向规划的“五大体系”目标迈进。我们必须在总结近几年院校教育创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继续推进海军院校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6.
南宋时期,书院开始进入今黔东北地区。元朝时,书院逐渐向黔中少数民族聚居区推进。书院的兴起,为中原文化在贵州民族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给贵州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吉安府地方教育体系呈现出由官办为主向民办为主的演变趋势。明初,吉安府地方教育以官学为主,社学为辅。明中叶后,官学的教学功能逐渐衰减,儒学的传承主要由民办为主的书院与讲会来承担。社学与义学、族学大多以启蒙教育为主。明代盛行一时的社学,人清后逐渐为义学、族学所取代,反映了基层启蒙教育的民间化趋势。民办教育机构逐渐占据了地方教育机构的主导地位,从而为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与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pattern of placement of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t Statement and School Action Plus levels in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s, comparing sponsored and converter academies, maintained schools and the newly created free schools, studio schools and university technical colleges for 2013 and 2014. The analysis shows a clear pattern of differences: converter academies (which are governed by their own governing body)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roportions of students with significan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overall than maintained (those remaining under local authority management) and sponsored academies (those considered to be weak/failing schools forced to become academies with outside sponsors that oversee the schools). There was a similar pattern of findings for most areas of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except visual impairment and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The pattern of placement of students with Statements in the newly created free schools also showed that some free schools have unusually high proportion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increasing stratification of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 potential of small secondary schools to be more inclusive.  相似文献   

19.
公安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提升公安院校校园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健康发展。以湖南警察学院为例,针对培养对象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及家庭环境,思政工作者根据不同对象制定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因材施教,创造多元发展的文化氛围,切实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的预备警官和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20.
Academisation of the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 system has been extremely rapid and represents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governance of the English school system. However, there has been a relative scarcity of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es, rhetorics and discourses underpinning the academies programme. Seeking to address this gap, a poststructuralist discourse analytic lens is applied to 63 written submissions to the Academies Commission from a range of stakeholder groups, in order to map the different discourses and narratives drawn on in relation to academies and academisation. In setting out the various discourses identified, a cluster of discourses and rhetorical devices that produce the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as ‘in crisis’ are given especial attention. It is argued that these discourses provide the rationale and legitimisation for radical policy intervention as exemplified by the academies programme. The findings also provoke discussion concerning potential subjective agency in the promotion or otherwise of particular narratives and ‘conceptual emblems’ that inform the field of educational poli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