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海凤 《百科知识》2021,(14):67-72
灵台县地处甘肃省平凉市东南缘,东接长安,南临千陇,西拱关山,北依泾水,素有"陇东旱码头"和"甘肃东大门"之美称,历史上既是中央政权北拒外敌进犯的防设制胜要地,又是长安通向欧洲的"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境内东西长78千米,南北宽40千米,总面积2038平方千米,属黄土高原沟壑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这就是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特别是企业文化的联系日益密切,两者出现了具有新内涵的新型关系。关注并且研究这种新型关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罗冰眉 《现代情报》2003,23(8):54-56,5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网络文化已形成一种新的文化景观。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上不断抗衡的文化势力,揭示了信息时代的强势与弱势。规范和失范。主流文化和反文化之间彼此消长的事实。在此基础上提出到网页上去培养观察比较能力,去锤炼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去学会严肃的思考,这种“从虚拟空间观照现实生活”的研究方法,可能成为文化转型期端正自己文化心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原古镇徐州,古称彭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文化历史。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徐州两汉文化带着浓郁的楚风汉韵,光耀古今,辉映中华。“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一汉高祖刘邦就是从徐州走出,一统天下,开创了四百年汉朝基业。刘邦去了都城长安,而将他的侄子留封徐州,累计生活于徐州地区的汉朝诸侯王竟有20多代。生于斯葬于斯,故而徐州地下埋藏着大量汉代诸侯王的文化遗存。在为数众多的文化遗存中,徐州的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熠熠生辉.被称为中国汉文化“三绝”。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批判之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网络”到“网络文化” 作为一门技术,网络能成为文化,至少表明:第一,这是群体性的社会特征,是无意识的行为,即网络文化不是谁主观、刻意去培育出来的;第二,这种现象背后所反映的精神层面的内涵,对传统观念、意识构成了挑战或冲击。我们暂可以这样来评价这种文化的实质: ——反权威主义。在网络面前可以实现真正的人人平等。网络是公正、冷酷的。这里没有权威,没有长者,没有领导,甚至没有规矩。你既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纵横捭阖,也可以随意抨击,任意攻讦,自由评论。当然,别人对你也是如此。大家都是知无不言,言无…  相似文献   

6.
万明科 《内江科技》2007,28(5):49-49,71
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文化的差异性,强调了外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提出文化导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陕北地名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为研究陕北历史、地理、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陕北地名与黄土高原自然地理有着高度一致性,并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宗族思想,作为历史上各民族融合的主要区域,陕北地区还保留了很多涉及少数民族的地名,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的重要资料。研究陕北地名文化是在新形势下阐释黄土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弘扬具有陕北地域特色优秀文化的必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校园文化的内涵,尽管众说纷纭,但我们可以说,高校校园文化最基本的核心就是教师、学生所追求的价伯。这种价值浸润、投射在校园和校园活动的各个层面,由此形成校园文化的外延: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观念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等等。校园环境设施,属于物质文化;校园人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系,人、事关系,学术流派关系,校内外关系,传统与创新关系的习惯与风气,属于行为文化;高校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精神层面的,属于观念文化;行政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术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是校园通行的契约,属于校园文化的制度层面。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每天数幢钢筋水泥大厦拔地而起,成片平房被推倒,城市的面貌日趋千篇一律,且这种单一面貌的文化还吞噬着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空间特色和民族特色,导致了城市特色的消失和历史文脉的断裂。如何将提高城市功能性,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保存城市历史遗存、传统文化、城市形象特色有机协调起来,就成了我们规划城市蓝图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保护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危机及成因的探讨,肯定了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保护、更新、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地理环境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出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或西北黄土高原“古道西风瘦马”这样独特的建筑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产物,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本企业所特有的精神风貌和信念保证这种精神风貌和信念得以持久存在的制度和措施。企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力就是一种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蔡妮娜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145-146
现代化的浪潮对本土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对设计人才的培养才能够很好的将民族文化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的深化,其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好。民营企业从创业至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真正能做到基业长青的非常有限。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培育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能够使企业产生巨大的力量的,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这种文化力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一个开放性的大时代背景下,每一个民族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集中体现在该民族的文化变迁方面。这里,我谨通过分析满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变迁,做出我对民族文化最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百科知识》2004,(11):32-34
人类学家摩尔根说:“塔里木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摇篮,世界文化的钥匙失在了塔克拉玛干,找到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便打开了。”贝格曼当年的冲动或许正是人类想了解自己的冲动,这种冲动是那样的持久而不可抑制。  相似文献   

15.
李欣 《科教文汇》2014,(2):84-84,89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这种潮流下蕴含着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各民族的文化在矛盾中渐进,走向融合、走向文化同质化。中华民族作为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有着相对独立的文化特质,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一直与各民族存在着文化融合。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面临着传承发扬和融合适应的双重挑战,这种局面要求我们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出去,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下求同存异、坚持开放、取长补短,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6.
中西文化比较与中国文化战略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从中西文明比较看中国崛起及战略思考》(《科学中国人》2003年第7期)一文中,作者曾指出,如果领导世界的任务必须像汤因比所认定的那样势所必然地落到中国人身上,那么,我们必须牢记中国万不能象近代的世界强国那样试图谋求用武力来达到这一点,恰恰相反,中国要遵从自己数千年来的传统文化逻辑,主要谋求以文化发展战略来承担这种义务。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厚重而深邃的组成部分。这块孕育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在千百年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雕琢下,变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干旱的气候、稀疏的植被、松软的土质使这里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野外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立足黄土高原,面向黄河中游,开展季风区地球关键带和地表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数据积累,在科学上为世界地球关键带科学作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国家需求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黄土高原关键带站提出了黄土关键带形成演化的“季风控制论”,重建了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查明了黄土关键带形成演化的气候背景;重建了过去500年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序列,揭示了黄土高原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诱因及特点;系统开展了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揭示了黄土高原关键带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作用机理,阐明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与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关键带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框架;深入开展了黄土高原多尺度水土过程及其对重大生态工程的响应研究,阐明了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过去60年径流输沙和水沙关系的时空尺度特征与驱动机制,揭示了土壤水分与区域气候、土壤和植被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估了黄土高原生物和工程治理措施的环境效应;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推进,新世纪企业文化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即由静态文化向动态文化、单一文化向多元文化、规模文化向速度文化、效益文化向伦理文化、工具文化向人本文化等转变。企业应顺应时代与文化发展的客观变迁,主动、自觉地构建与提升自身文化,培植自身文化竞争力乃至整体竞争力,推进企业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系统建设中的组织文化变革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系统的建设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种管理变革。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引入必然会对现有组织文化造成很大的冲击。应该如何来管理由这种冲击引起的组织文化变革?基于这个着眼点,并结合信息系统建设的六阶段理论,文章提出了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文化变革管理模型,从而为组织文化的变革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