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人类身体本能的体育运动哲学解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类的根本性特征是铭刻于身体之上的,身体成为人类唯一能够感知的思想和实物存在.体育运动是人的自然需要和本能冲动,是一种寻求生存平衡、身体强大和生命意义的自然表达,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也是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体育运动对于人类身体的忠诚与可靠,就在于它对于生命的保护,是人类唤醒身体本能运动的思想存在.站在人类身体本能的视角来探寻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试图从中寻找属于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体育运动就是人类身体本能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2.
1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是前提"人的生命是以物质(身体)的存在为前提,身体的存在为人的生命赋予了现实价值和意义。"对于处在生长关键期的高中生来说,身体运动的条件刺激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本能需求。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以"生命化教育"作为学生体育运动的价值取向,形成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运动与游戏的本体性探索,揭示了体育原本是人类生活的构型元素。通过对古代希腊体育价值异化的剖析,阐释了人道主义是体育本体的核心价值。并在本体论的语境中,拓展体育的美学空间,将体育的文化价值引向生命的精神超越。  相似文献   

4.
动商是人类运动的潜能,也是人类运动的需要和本能。动商是学生建立良好运动基础的必要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心理素质,并使学生的身体处于较好的运动状态。情商是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养成的。智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动商、情商和智商是人们全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着眼于动商理论,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状况,并就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最终提出了一系列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探讨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价值,体育思想能够从中得到诠释。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塑造完整人性的一种思想期待,体育具有对生命拯疗的历史意义,并从中彰显出生命存在的现实性,以及人之为人存在的主体性。在人性的两端,"文明"在于"精神"的富足,"野蛮"在于"体魄"的强健,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就是在文明社会中,通过体育创设出塑造"完整的人"的历史机遇与实践途径。在百余年的历史时空中,毛泽东与习近平两位伟人均重视体育"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思想价值与意义,这是一种"中国智慧"的彰显与延续。在新时代,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活至上的价值理念,需要充分认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体育含义,并与"以人民为中心""生命共同体""人民美好生活"进行思想黏连,从而建立体育思想论证的主题与话语。  相似文献   

6.
体育人类工效学是通过建立人、机械、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以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大众健身服务工作绩效的科学体系。探索体育人类工效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旨在用"人学"的思维方式来解释体育之道德、精神、生命哲学的实质范畴,并借用机械学原理改进体育器械工具技术,开发"实用性"和"器用性"运动装备,为现代体育形态演进效度提供科技支持,以及发挥体育运动场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空间结构上的补偿效应,维护体育科学发展环境系统的生态平衡。通过对体育人类工效学学理框架的梳理,认为人、物的双重作用,及二者之间的辩证互动发展演化构成了体育科学认知方式的逻辑起点;建立"人"与"环境"的和谐辩证匹配关系,为人类体育活动创设绿色健康的运动空间;解决"人"与"物"、"人"与"环境"单向度配置关系,发挥"物"与"环境"的辅助功能,有助于形成三维立体协同治理的文化生态结构范式。  相似文献   

7.
生命安全诉求下学校体育运动教育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哲学、教育学、人类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探讨学校体育的运动教育价值。指出学校体育运动教育应该回归人类体育的本源诉求,建立"基于生命存在的安全技能教育"、"基于生命维系的生活技能教育"、"基于生命发展的运动技能教育"三维价值观,并在实践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7,(3):21-26
身体的历史无疑经历了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人类伊始,当然要以身体为本。而自奴隶社会起,奴隶的身体就异化为牛马不如的工具。从此,身体便开始受到至上性精神的控制。直到19世纪倍受凌辱的身体才开始觉醒,逐渐将"解构主体、解放身体、以身体为准绳、进到生命之心"的呐喊变成令人惊异的思想和行动。今天,伴随人类身体观念的巨大转变,已在全世界掀起呵护和提升身体地位的热潮,使愈来愈多的人既激烈反对伤害身体的战争和各类暴力,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投身体育事业,仰慕体育英雄,践行体育人生,并将美化身体、美化心灵、美化人格升达为体育之魂,掀开用身体之美来撰写人类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体育法的修订,离不开对体育概念的界定与说明。以过程哲学为视野,将体育概念重构为:人追寻自身生命价值的身体运动过程。追寻生命价值可从追求自然生命价值和探寻超越生命价值两个过程来诠释,自然生命价值是基础,指向身体价值,超越生命价值是升华,指向求真、向善、尚美、追圣四个维度;身体运动是体育的基本手段。借体育法修订之契机,将体育概念纳入体育法总则之中,发挥其在体育法中的引领作用,为全民健身、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等篇章以及相关条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由猿演化而来。由于劳动,人类的语言、自觉意识等相继产生,动物本能的嬉戏行为逐渐演变为人类有意识的游戏行为。文章试从人类学和动物学的角度出发,描述和分析了人类体育休闲娱乐行为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生、发展的过程,阐述了动物本能的嬉戏行为、原始人的游戏行为,这对我们理清人类体育休闲娱乐的渊源和发展足迹、探讨体育休闲娱乐在当今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就《论语》而言,孔子的体育思想观念突出表现为四点:一是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体育主张;二是形成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观念;三是提出了劳逸结合的运动理念;四是提出了"仁者寿"和"食不厌精"的保健观点。这些思想观念所张扬出来的基本精神,便是以人为本,以仁为纲,以礼为准。由于孔子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使得他的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体育思想史上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位置。今天看来,这些体育思想观念仍然有着突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为中华民族的现代体育发展提供着丰富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2.
运动游戏是伴随着人类诞生的最早的文化活动,是体育文化之源,是人类游戏之滥觞,也是早期人类传递生存经验的途径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用心血和汗水,智慧和情感抚育了它,使之成为能满足人们运动健身和多种精神需要的,集运动、舞蹈、音乐、诗歌、竞赛、交往、创新等活动于一身的综合性体育活动,成为所有人都乐于参与的社会活动。欢乐是运动游戏的一个主要目标,也是游戏必然要获得的精神成果。游戏与欢乐同在,失去欢乐,游戏也将远去,它是运动游戏对人类具有巨大情感魅力之所在,是运动游戏区别于其它文化活动的本质特征。运动…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作为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与趋势。以阿尔法围棋引发的体育价值认识问题为切入点,探究人工智能时代体育的价值取向与价值表达。人工智能围棋的崛起让人类逐渐陷入被人工智能机器“超越”的忧虑,进而对围棋运动中人的价值产生质疑,这实质上是人类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局限和对体育价值的定位偏差所致。人的体育参与过程与情感体验才是体育价值真正的栖居之所,亦是人类忧虑的消解之道。体育学界需要转变对体育价值的认识方式,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视为促进体育发展的积极动力,在人的体育参与及情感体验基础上深化体育价值内涵,凸显体育人文学在人工智能体育研究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体育的魅力     
一场体育比赛,成千成万的体育迷们狂呼于场内,数以亿计者在场外“揪心”。一次大型国际运动会,并不比联合国大会逊色。不同的信仰,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风俗,能在瞬间融合。一个足球,有时会牵动一个地球。这就是体育的魅力? 有人说:体育是生命的形式之一。人在获得生命的同时,也获得了使生命延续不衰的机制,即运动。运动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无时不在;运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综合卢梭教育理论对中国学校体育影响的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卢梭的体育哲学观与学校体育观进行了深入探讨,并认为:卢梭学校体育观的主线是“自然本能论”,也就是说,人类的本能是自然给予的,但社会环境却使人类的自然本能退化了,而体育是防止人类本能退化的重要途径。其中卢梭的“自然”并不是简单指向大自然,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远离城市的乡村,而是直接指向了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与人心的返璞归真。其次,认为不宜把卢梭的体育思想归纳为“自然体育”或“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否则容易与美国威廉士的“自然体育”产生混淆。第三,卢梭根据青少年自然发展规律提出了身体先于精神发展的学校体育观。第四,解放人为枷锁,回归大自然才能练就最好的本领等。在从此基础上提出了卢梭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区别卢梭自然本能论与威廉士的自然体育;重申儿童身体教育在身心全面发展中的特殊意义;结合大自然资源进行体育锻炼;控欲节食对现代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运动可以增加人体抵抗力、培养意志力、减少对医院的依赖。  相似文献   

16.
以有关体育审美根源性问题为切入点,在当前我国进入休闲时代,审美方式发生重大变革背景下,探讨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之异同,研究认为:1)以体验运动美,获得健康美为核心的身体审美是体育审美实践的逻辑起点,而哲学思维则是体育美学理论研究不可或缺的支点;2)体育审美是一种有别于其他审美形式的动态审美,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体育审美与其他审美形式不同之处有:一是体育审美是一种在短时间内,对一系列连续变化的身体运动进行审美判断的动态审美,观众在欣赏中可以体验到节奏、韵律等不同动感,最终汇聚成生机勃勃的运动美和生命美;二是体育审美是一种需要主体参与的动态审美体验,运动者不仅可以真切体验到体育之美,体育还可以给运动者带来具有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健康美和形体美。  相似文献   

17.
体育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对自身价值认识深化而产生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体育以人类自身为服务对象,以健身和娱乐两大功能从物质上、精神上维系人的健康,不断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人的体育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的,是人类高于温饱的较高层次的要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的代表作之一《体育颂》把体育称为“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对所有人来说它犹如“高山之巅出现的晨曦”,给全人类带来希望和阳光、带来生活的动力。体育是一种文化,它不同于动物出于本能的出击与自卫,它是人类数百万年来智慧的结晶。随着人类的进化、体育的性质也在迅速地变迁。在古代严酷的生存竞争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活态文化,具有较强的经验性、难言性、稀缺性,因此在"文化环保"运动兴起的今天将之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予以发展具有现实价值。文章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如下路径:科学划分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整体性保护;秉承公共性、公益性;适度商业开发;传承人遴选与认定的团体性、民间化,以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注体育的文化使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关于文化的定义至今仍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却是公认的,即文化是人类独创的意义体系,它将人类生存状态作为最高关注对象,表达人类生存的意义并构建基本价值,把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润泽人的心灵作为最终目的。从这点出发谈论体育的文化使命也许有点流于虚妄或过于沉重,但从体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说又在所难免。   从外部形态上看,体育无非是一项身体运动,然而本能的身体运动一旦赋予文化的意义,任何生物的活动便不能与之相比,也就是说,身体运动具有了一种符号功能,一个指称着某种文化意义的符号,从而使得人类这种行为从…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不同视角对休闲、体育、休闲体育的价值认识以及未来走向进行研究.认为:休闲和体育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生命的延续和平衡需要体育运动;体育与休闲是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休闲活动是人类发展的本性需求;人类对于休闲体育的发展和价值认识具有相似性.未来我国休闲体育的发展将体现如下发展趋势:体育休闲将带动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未来的体育将实现从"从工具到玩具"的转变,休闲体育的价值进一步凸显;我国的休闲体育学科建设将进一步完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