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孙雷  孙庆苏 《现代情报》2010,30(6):130-132
通过分析Web GIS/Web Service的特点,提出一种利用GML、SVG和Web Service技术实现高校图书馆分布式空间数据的集成思路和模式,解决高校图书馆GIS在实现空间数据集成和互操作的困难,经研究发现系统具有运行效率高、交互性强、开发定制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管博 《中国科技信息》2006,(10):173-174
分布式空间数据集成是当前解决异构空间数据库的共享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分布式空间数据库集成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结合国土资源系统的异构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和现状,提出了相对简单的分布式空间数据库集成模式来实现系统内异构空间数据的整合,并在国土资源系统内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OOM与GIS的开发相结合产生了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分析、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的开发实现。针对OOA、OOD、OOI与GIS开发的结合应用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以一WebGIS实例说明了面向对象的GIS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GIS技术是一种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的计算机应用技术。GIS把地图的视觉和空间地理分析功能与数据库功能集成在一起,提供了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综合和查询的智能化手段。由于物流的核心内容是物体在时空中的运动,因而GIS在物流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本文主要是研究在物流运输系统中应用GIS的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技项目监管是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核心。高效合理的科技项目监理能保障科技项目经费的合理使用。集成应用云计算技术和Web开发新技术,采取PHP+ORACLE+JAVASCRIP+AJAX语言编写,按照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模型(model)-视图(view)-控制器(controller)的架构搭建了科技计划项目监理业务信息系统平台,实现了对科技计划项目进行高效便捷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由于GIS与CAD的融合程度比较低,要实现空间数据的跨平台处理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以数据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对比ArcGIS与AutoCAD软件中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的差异,建立一种空间数据模型实现两平台间的数据共享。  相似文献   

7.
OOM与GIS的开发相结合产生了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分析、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面向对象的开发实现。针对OOA、OOD、00I与GIS开发的结合应用分别进行了阐述,并以一WebGIS实例说明了面向对象的GIS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产品结构与供应链集成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以产品可靠度与供应链成本为多目标的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集成优化模型。基于NSGAII算法,提出把约束优化模型转换为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思路,并给出集成优化模型求解方法。结合某矿山机械厂的应用实例,对不同保修期下的产品可靠性与供应链多目标组合集成优化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IRP的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研发的装备保障信息系统大部分由于数据组织不合理导致信息孤岛丛生。依据信息资源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阐述了支撑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底层信息资源规划的技术流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装备保障信息资源规划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体系结构模型,从而为解决各类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的集成与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依托智能专家系统,进行了旅游日常监管调度及安全应急管理联动指挥平台的研究和实现。该平台以GIS空间数据为基础,以涉旅企业的日常运营数据等为分析内容,通过网络通讯手段开放与各职能部门的高速接口,实现了对旅游行业的可视化日常监管和及时高效的应急联动指挥,且具辅助决策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刘玉锋 《科技广场》2010,(3):177-179
伴随着IT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3S技术的不断进步,空间信息技术以及基于空间信息的服务、分析、辅助决策等在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传统数据库的构建方法,提出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组织空间数据和构建空间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展望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信息供应链中拥有的大量元数据需要在数据仓库中集成,介绍了元数据集成发展过程,并根据公共元数据模型(CWM)的标准提出基于元数据模型的数据仓库集成方法,能有效解决以往元数据互操作的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龙志和  林志鹏  吴梅  吴小节 《软科学》2012,26(12):1-4,9
为研究珠三角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珠三角各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效应,提出空间面板数据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时滞性,并存在两类不对称性:相对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不对称,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的不对称。其中,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相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更有利,对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此外,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研究对象的经济增长影响存在拐点,当商品市场一体化达到一定程度,其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发生反转。  相似文献   

14.
陈堂  陈光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4):124-132
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8年有关空间面板数据,从数字化转型的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创新平台投入和环境投入等维度,基于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数字化转型对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效应理论模型。分析发现:(1)整体上我国产业融合度不高,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北京、上海两地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高,其他省份的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较低。(2)产业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要素投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和全域空间集聚特征。(3)数字化转型的各投入要素对于产业融合发展均有正的空间促进作用,对领近地区具有空间联动和空间外溢效应,其中环境投入具有阴影效应,资本投入具有标杆效应。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构建合理的域间域内产业格局和优良的数字化创新生态环境、增强人才研发能力和引导创新资本参与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基于CityGML的多层次细节3D城市模型快速建模方法,并将其结合到3DUGIS中用于数字城市建设。建模过程中考虑空间关系、拓扑关系和语义信息,建模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能够在三维空间直接进行空间分析,方便海量数据的交换与数据挖掘。并给出了上海世博园区三维信息系统结合具体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16.
胡保亮  赵田亚  闫帅 《科研管理》2018,39(12):37-44
本文旨在研究高管团队行为整合通过跨界搜索的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的机制。为此,本文提出了高管团队行为整合、跨界搜索与商业模式创新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假设,并通过层次回归分析对来自177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了这些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行为整合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供应侧搜索、需求侧搜索与跨地理空间搜索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高管团队行为整合能够分别通过供应侧搜索、需求侧搜索与跨地理空间搜索的中介作用影响商业模式创新。本文对于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前因及其机制理论,以及对于拓展高管团队与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高管团队推进商业模式创新进而提升企业绩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林祥伟 《资源科学》2006,28(3):200-206
人工智能技术适合处理复杂性较高的非线性地理问题,本研究整合地理信息系统、遗传演算、模糊逻辑与类神经网络,建立数据探索型态之知识库分析模式,同时设计新的GIS空间分析工具,让研究者得以具体应用在地理学的研究上,并适当地补强GIS在数据撷取与知识探索的不足。 研究让当前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的人工智能在地理学之应用研究,有了更具体的研究方法、可操作的研究工具、和更具说服力的研究案例,具体之成果包含:①整合人工智能中遗传演算与模糊逻辑的相关技术,建立GIS之空间分析架构;②在这个分析架构下,结合现有的商用GIS软件ArcView,发展人工智能空间信息分析师(Artificial intelligent Spatial Information Analyst; ASIA),方便领域专家的直接应用;③以实际崩坍潜势分析案例,证明前述空间分析架构之合理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面向服务的架构思想的深入以及Web服务技术的推广为高校系统目前面临的各种异构的底层数据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其中的服务数据对象为异构数据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应用开发框架。通过使用服务数据对象独特简约的数据模型,高校各应用程序摆脱了使用多种应用程序接口和框架进行数据访问的复杂工作,从而使软件开发人员只需了解其中一种API便可操作各种异构数据,从而实现数据集成。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军队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网络环境下多军事应用协同工作逐渐常态化,这对多应用间的数据交换和集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分析了基于XML技术进行数据交换的原理与特点,重点论述了基于XML进行数据交换的模式与实现流程,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基于XML进行军事信息系统数据交换和集成,以及有关安全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