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蝶泳技术     
多年前,我的教练说过一句话,“懦夫游不了蝶泳”。此话言简意赅,是对蝶泳的中肯评价。本文专门讲述蝶泳训练,我把这句话作为本文的引言也许是最恰当、最有启发意义了。它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无论从运动员(包括有志游好蝶泳的新手和精英级的蝶泳选手)的角度看,还是从教练员的角度看,蝶泳都很难学。  相似文献   

2.
纪逊 《游泳》2009,(1):23-28,22
在很多年前我已经以一个游泳教练的身份解释过了,“蝶泳并不是给没有用的人练习的。”在也没有什么比通过用一章的内容来简单介绍蝶泳技术训练更加有说明性的了。这为蝶泳技术并不容易掌握这个事实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从运动员或教练员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3.
杨光 《游泳》2008,(4):27-29,30
在我国,蝶泳是发展速度较快,水平较高的游泳项目之一。50、60年代以陈运鹏、蒙荣乙为代表的老一代运动员曾经在世界比赛中取得过较好成绩,1966年蒙荣乙100米蝶泳游出了59秒1的成绩,相当于当时世界第六名的水平。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1988年,钱红在第3届亚洲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女子100米蝶泳的铜牌。1991年钱红在第6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获得100米蝶泳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中,钱红获得100米蝶泳金牌。1994年第7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中,刘黎敏获得女子100米蝶泳和200米蝶泳的金牌。1996年在亚特兰大举行的第26届奥运会游泳比赛中,我国男运动员有了可喜的突破,首次进入奥运会决赛。蒋丞稷获得男子100米蝶泳第四名。现在,新一代选手吴鹏也为我们带来很大希望。  相似文献   

4.
林杨 《游泳季刊》2009,(3):16-18,15
随着世界游泳水平的不断发展,男子蝶泳世界记录一再被改写,蝶泳运动员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注重腿的实效性和推进力,通过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蝶泳比赛进行技术对比和分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蝶泳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注重腿部的推进力。通过观察男子100米蝶泳决赛运动员的技术可以看出8名运动员均采用第二次蝶泳腿重打的蝶泳技术,200米蝶泳也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采用第二次重打技术,这种技术已成为当今蝶泳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少年儿童游泳教学中,蝶泳的二次腿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这种技术需要较强的力量素质,协调素质和节奏感,在训练中就要更加全面地进行练习,尤其是要掌握好第二次打腿和划手的时机,体会身体在水中的位置,把打腿节奏的控制放在首位,循序渐进地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男子蝶泳运动员的年龄有逐渐减小的趋势,据教练反映"运动员练不上去,没有什么发展潜力"。主要问题出在基础训练不扎实,专项训练不足,主项能力的积累不厚,特别是水陆力量耐力总的负荷过少造成运动员的早衰现象。要使运动员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6.
爆发力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各种泳式运动员来说,特别对短距离蛙泳和蝶泳项目运动员来说,爆发力是项重要素质。蛙泳和蝶泳时,伸臂和空中移臂之后,双臂同时进行划水,蛙泳伸臂、蝶泳移臂动作不是在水中进行的,这时运动员靠上一次划水动作向前游进。这与自由泳和仰泳不同,这两种泳式游进时,总有一臂在水中做划水动作。蛙泳和蝶泳游进时,为了吸气,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近年来男子400m个人混合泳项目比赛呈现的特征,主要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重大游泳比赛成绩进行分析。与奥运会前3名水平相比较,全运会前3名混合泳运动员自由泳分段成绩胜出,但蝶泳、仰泳、蛙泳分段水平均要落后。全运会上前8名运动员各个分段均落后于奥运会前8名运动员,差距最大的是仰泳,其次是蝶泳、蛙泳和自由泳。通过对2011—2013年国内、外重大游泳比赛参加个人混合泳决赛的运动员成绩统计来看,同组中,优秀运动员一般采用蝶泳、仰泳分段控制节奏,蛙泳和自由泳分段发力领先对手的体能分配方案;水平略差的运动员蝶泳和仰泳分段一般领先,后半程由于诸多原因呈落后趋势;还有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其他泳姿表现一般,但在自己优势泳姿上全力以赴,但从对应的名次来看,这种体能分配往往取得不了较好的成绩。研究表明,国内男子个人混合泳整体水平较国际水平尚有差距,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和项目制胜规律应该引起重视;从分段成绩上考虑,蝶泳和仰泳差距较大;从混合泳体能分配特征来看,各分段泳姿对总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游进过程中采用蝶泳、仰泳分段控制节奏,蛙泳和自由泳分段发力领先对手的分配方案,可能在同组中发挥更好成绩;单纯利用自己擅长泳姿,不注意整体体能分配,一般不会获得理想成绩。  相似文献   

8.
对蝶泳运动员技术和训练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于洋 《游泳》2010,(2):41-44
当今世界竞技游泳训练水平在不断的发展,围绕技术的训练理念在不断革新。本文通过专家访问,查阅相关文献以及观摩高水平运动员的一些训练方式,总结并归纳出一些蝶泳运动员训练的基本模式,希望能对我国运动员蝶泳训练方法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们都知道肩部的柔韧性对自由泳、蝶泳和仰泳的移臂动作非常重要。自由泳的高肘移臂可以避免移臂时破坏身体的侧向直线性。蝶泳运动员也需要良好的肩部柔韧性,以免移臂时手臂拖在水中。仰泳运动员需要手臂的柔韧性确保移臂动作轻松,而且不会破坏身体的直线性。  相似文献   

10.
游泳肩的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福建等省市182名游泳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查阅了部分运动员损伤病历。结果发现,游泳肩为游泳运动员的常见多发伤病,爬泳、蝶泳的短距离项目运动员患者较其他泳势多见。并多发于有11年训练年限及一级以上水平的运动员。引起该症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动作不合理,肩部负荷过大,缺乏放松训练等。还对发病机理、症状、体征、治疗预防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200m个人混合泳运动员的节奏策略,各种泳姿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以及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所扮演的角色。方法:国内和国际各三场比赛中94名运动员的分段成绩和比赛用时百分比用于分析,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探讨性别(男、女)和游泳能力水平(1-3名和4-8名)对各泳姿比赛用时百分比的影响,另外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来确定哪种泳姿(分段成绩)对比赛成绩的影响。结果:国内和国际比赛中运动员均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前1/4赛程,在比赛中间阶段速度明显下降,最后1/4阶段再全力冲刺的比赛节奏。获得奖牌者的仰泳成绩相关系数最高(r>0.730),4-8名运动员则是自由泳成绩(r>0.620)。国内和国际比赛中男子运动员在蛙泳阶段的比赛用时百分明显高于女子(P=0.005,P=0.006),但在自由泳阶段较低(P=0.034,P=0.005)。结论:不论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国内和国际比赛中200m个人混合泳运动员的节奏策略均为抛物线型。其中男子运动员更倾向于积极加速的节奏策略,而女子则青睐于消极的节奏策略。在国内外比赛中,1-3名和4-8名分别与仰泳、自由泳成绩强相关。在专项训练中,应该考虑性别和游泳能力水平的差异尤其在仰泳和自由泳泳姿上。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速度、耐力专项素质为研究内容,通过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方法,在赋予各指标以不同权重基础上,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给予科学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反映我国优秀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的整体信息中,各指标权重差异不大。相对而言,以75m自由泳、200m和400m混合泳专项素质所占的权重较大。另外,按照百分法制定的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专项素质评价标准是科学的,也是可行的,该评价标准,不仅适应于对我国优秀运动员速度耐力专项素质的评价,同时也为评价其他水平运动员专项素质水平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标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世界混合泳项目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混合泳项目的进一步突破,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灰色预测法,对第1至第18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女个人混合泳成绩发展态势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第19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女200m及400m个人混合泳项目第1名成绩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女200m及400m个人混合泳成绩的整体发展平衡且均呈现提高趋势,其中女子200m个人混合泳成绩提高幅度最大,男子400m个人混合泳成绩提高幅度最小;第13届世锦赛后,男女混合泳项目整体成绩均表现出不同幅度的下降;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女200m及400m个人混合泳成绩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男女200m个人混合泳届内竞争逐渐加大,即前8名成绩差距逐渐缩小,男子400m个人混合泳次之,女子则相反;近年来,我国选手在混合泳项目中国际竞争力较强,与世界顶尖运动员差距不断缩小,男子200m个人混合泳为第19届世锦赛重点夺金项目;第19届世界游泳锦赛男女个人混合泳项目第1名成绩的预测值为:男女200m个人混合泳分别为1min 56s17、2min08s30,400m个人混合泳分别为4min08s24、4min29s85。  相似文献   

14.
对第29届奥运会男子200 m个人混舍泳决赛中的8名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发现菲尔普斯在各分段末均保持第一领先优势,4个分段发挥稳定,体力分配合理,拉斯洛·切赫在仰泳阶段的过大消耗,明显影响后程的游速,其余运动员各分段表现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泳姿对促进总成绩提高所起的作用显著不同,依次为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研究认为,200 m个人混合泳的体能分配重点应放在蛙泳和自由泳阶段.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重点运动员训练及参赛期间自身规律,探讨总结其个性化特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测试法、体能分配模式速度系数法及数理统计法对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备战全运会及参赛期间进行训练监控个案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备战某次重大比赛阶段训练对机体施加负荷较合理,身体机能整体呈良性发展,其血红蛋白和血尿素随负荷变化在可控范围之内,机体肌酸激酶对刺激反应较敏感;有氧能力随训练逐步提高,但乳酸能系统参与度较低,建议在加强有氧训练基础上对乳酸能系统进行精炼,并加强营养和监控;在重大比赛时,800米自由泳途中游速度过于平稳,基本无明显加速特征,400米混合泳体能分配较合理。  相似文献   

16.
少儿游泳比赛运动员技术犯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5):75-77,97
对2004、2005年两届浙江省冬季少儿"迎春杯"游泳比赛运动员技术犯规进行调查,发现运动员技术犯规现象严重,特别是在小年龄组、混合泳项目及转身技术方面犯规人数尤为突出.文章通过统计对游泳比赛中常见的犯规动作进行深层分析,让基层教练员在对运动员技术规范化训练中更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同时也希望广大教练与运动员对游泳比赛技术犯规给以高度重视,从而为少儿游泳运动员比赛中发挥正常水平提供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调查、统计、分析了福建省优秀运动员近二十年来取得优异成绩的项目的规律以及对运动员的自身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了在距离项目上以 4种泳式 (包括混合泳 )从泳式上的以蛙泳项目为主的攻关项目 ,为今后训练格局的主体布置和有计划、针对性训练提供依据 ,对福建省少年儿童的选材和业余训练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沈宇鹏 《体育学刊》2006,13(5):98-101
通过对2001、2003和2005年世锦赛男子自由泳项目前8名运动员比赛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了解当今世界男子自由泳项目优秀运动员速度、划频、划幅的变化特征,并对男子自由泳运动员最佳划频和划幅组合特征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短距离运动员划频明显高于中长距离运动员;中长距离项目运动员划幅增长也明显高于短距离项目运动员。(2)最高游速下,运动员的划频和划幅达到或接近最高水平。(3)男子自由泳运动员理想划频和划幅会随着个人特点和项目距离特点变化而变化。(4)个人理想的划频和划幅组合应保持有效划频和有效划幅的组合。(5)在疲劳状态下,仍能继续保持良好的划频和划幅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为公开水域游泳运动的选材、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我国公开水域游泳运动的发展水平,采用文献综述法,概述国内外公开水域游泳运动员ACE基因I/D多态性特征、低体温症、热应激以及运动性低钠血症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现: ACE-I等位基因是决定耐力素质的关键因素,5-10km公开水域游泳运动员与马拉松长跑运动员的ACE-I等位基因存在较大差异,但可能与室内游泳项目运动员相似;皮褶厚度影响机体隔绝外界低温的能力;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可作为个体出现低体温症的影响因素之一;游泳运动员的这种低汗率高但高Na+和Cl–的出汗适应性可能是导致游泳运动员在公开水域进行长时间游泳时出现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200m竞技游泳项目为切入点,采用速度系数的数理统计方法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体能分配方式进行矩阵分析。结果表明:(1)大多数顶尖选手采用了第一个50m最快,第三个分段最慢的体能分配方式;(2)中国运动员多在第一个分段速度系数较高,游速较快,对后程冲刺阶段的速度耐力的重视程度不如开始和途中游阶段;国际顶尖选手,前分段与后分段相差较小,体力分配比较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