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涉及教师的教学理念与策略,包括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等。高中新课程实验启动以来,校本教研活动重视开展“课例研究”,即重视分析、解决和反思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故“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成为“课例研究”的基本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
郭芳 《湖北教育》2002,(21):28-28
一、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要使语文教学回归本体,必须立足于品评、赏析、交流,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教师“二观”(师生互动观、差异资源观),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合作能力、选择能力、质疑能力),课堂教学“二化”(学生学习个体化,教师指导多元化),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在操作上可以从以下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3.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误区是拘泥于传统教学观和教学方法,热忠于应试的研究,忽略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主要方面是认识总是和方法问题,即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教学手段,积极研究“因材施教”和“理论与实践结合”问题,努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4.
“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历史性改革与突破。传统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满堂灌,四十五分钟内学生思维始终处于被束缚的状态,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积极质疑的时间和机会,主体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而“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现象,  相似文献   

5.
张舒 《孩子天地》2017,(6):280-281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是以“学”为指针的,学生在“学”中存在的问题正是教师要“教”的地方,而教学反馈是了解学生“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之一。如何通过“学”的反馈来确定或者调整教师的“教”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笔者对此在课改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6.
浅谈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风格是教师把握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完美地运筹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个性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独创的“传道”、“授业”、“解惑”之精髓,也是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在教学机智、教学艺术两个方面:一、教学机智的培养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主要体…  相似文献   

7.
张贤荣 《中学文科》2005,(11):42-42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机智而灵活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之间矛盾的技巧,更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运用机智,为你的课堂教学添彩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渐备受关注。总结新课程实验的经验来看,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而当前在后喻文化时代背景下,新教学观倡导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课程创生与开发的开放、生动的生长过程。那么,教师如何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正确处理好新的后喻文化时代背景下师生关系、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学相长,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成为当前新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作为一位中学特级教师,基于学习教育基本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的中学课堂教学八条建议。文中提出了诸如:教师的两大基本素质是“专业素质与职业素质”;中学教师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学课堂教学策略五大转变”、“课堂教学的‘五种地方’观”、“三分课堂策略”等许多独特的教学新主张。呼吁在我国中学推广“最佳师生课堂时间比0.8”的科研成果,提倡“建立学习小组、选用小组长与小先生”,以及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所作的诠释等。  相似文献   

10.
论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着诸多的弊端:过分注重教师的教学技巧,忽视学生的实际收获,从而导致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华而不实”;以“一堂课”为落脚点的评价,忽视具体课堂教学与教学总体设计之间的差异,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建立在培养少数“尖子生”教学观念上的选拔的评价观,忽视学生的层次性和教学目标的整体性,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帝就要求我们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促进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新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引发实质性的变革,是与缺乏生命气息密切相关的。“动态生成”教学观从变革课堂教学的组成形态着手,期望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进而引发教学要素组合、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的彻底变化,最终实现教学的优质化。“动态生成”教学观的基本特征是动态性、生成性和真实性。在“动态生成”教学观之下对学习材料的呈现、学习过程的推进和教学任务观念的导向等几方面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什么?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哪里?怎样理解课堂教学的价值观和过程观?这是令所有从事教育工作或关注教育事业的人士绞尽脑计的问题。1997年9月叶澜教授发表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篇文章的发表昭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文中叶澜教授指出“教学改革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之后,2002年叶澜教授又陆续发表了《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等文章,着重阐述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中心问题是实现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矛盾统一。传统的教学结构,把教学过程中施教的成败,完全归结为教师,忽视学生的学,没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包括新的教师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材观和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在新教学理念的驱动下,我们找到了新的教学途径、方法和技巧。研究课堂提问的策略可促进课堂教学技巧的形成。提问是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可以增加师生课堂互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所学的内容上,  相似文献   

15.
“基础·兴趣·个性”是我校整体改革实验课题。“基础·兴趣·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则是课题实验的阶段性成果。它从宏观上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走向与特点作了总体的概括,为我校教师把握实验特征,形成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奠定了价值观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一、观念体系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在教师的教学观念作用下形成的。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从本质上讲就是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观、教师观、教材观以及由此整合而成的教学观。“基础·兴趣·个性”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教师对学生寄予殷切期望,关注学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的生成与发…  相似文献   

16.
郑瑾 《教学月刊》2011,(6):11-13
一、"观微融合"教学体系的定义“观微融合”教学体系,是指运用课堂观察与微格教学相融合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观,指课堂观察;微,指微格教学。“观微融合”,具体地说,就是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微格教学,并同时进行工艺学记录,全方位地研究教师的某些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及其产生的教学效果,在专家和同行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固强补弱,逐步提高教学技能,实现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李月侠 《现代语文》2008,(12):82-83
一、“课堂教学技巧”的界定 课堂教学技巧,顾名思义,就是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课堂教学技巧“虽然要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是比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地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18.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教育规律提升科学思想的教学模式,正为广大教师所追求和思考。当前,课堂教学改革可谓模式众多,流派纷呈。这些都是老师们多年教学实践和理性思考的结晶。“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教学模式蕴涵着当代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实现了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由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自我建构,教学过程由教师单向传授变为师生双向互动和多向交流。“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先学后教”教学模…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变“教学”为“学教”,是指教师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分组合作探究课文,能充分发挥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自主性,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笔者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先学后教”产生的理论基础、基本策略,课堂具体实现以及反思等四个方面,探究和实践初中语文“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论“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转变灌输式教学为体验式、参与式、自主式教学,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建构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具有实效性的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共同面对的新问题。笔者认为,教师要尽快转变多年来养成的“先教后学”的习惯做法及观念,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先学后导”的有效教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