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 教育主体的教育活动,不仅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追求某种教育价值。所谓教育价值,是指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与教育活动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表明教育活动对教育活动主体需要的适合或满足。所谓教育价值选择,是指教育活动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活动的属性、特点、功能、效果所作出的价值取向,它表明教育活动主体的价值态度。  相似文献   

2.
教育价值是教育活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与客体的情况而主动创造的。教育活动主体的主体性培养是教育价值创造的根本途径。教育活动中,创造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和谐环境,以利于主体意识的成长和主体性成长的内在激励机制的形成,引导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和积极的教育价值取向,以规范教育价值主体的主体性成长的方向等是教育价值创造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根据学校教育主体的需要对学校教育价值的选择与追求的一种倾向性,即对学校培养什么样人的规定,它决定着学校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等.当前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意欲替代生存价值取向;生命价值取向“虚而待实”等主要问题.有鉴于此,“有意义生存”教育理念指导下确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在统一兼顾偏移中选择学校教育价值等,是学校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教育价值是教育的主体一人与社会的需要和客体一教育活动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教育价值 是对教育价值的意识反映。本从构成教育价值关系的要素及其特征出发,归纳了教育价值观的四个特征。以此为基础,从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历史上的教育价值观,并试图探讨在当今时代,我国所应持的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教师接受培训和提高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反映,是对继续教育价值功用和行为取向的系统认识和基本看法。它是一种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它因客体(培训的价值功用)属性以及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形成相对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6.
一、托幼机构过程质量的内涵 在教育领域里讨论的"质量",是指实体的客观属性,实体的客观属性是指实体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特性。因此,质量又不可能是价值中立的,它是实体的价值属性。由此可以说,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实体的客观属性,必须以满足主体需要为目的,是实体客观特性和主体需要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概念与研究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价值是指学校教育所具有的优化生命存在、提升生命质量的可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学校教育者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基础,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自觉选择。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研究的定位.可以取理论与实践积极互动、共同创生的研究类型;可以直接关注学校教育层面的价值取向问题;可以关注其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可以追求建设性的、面向未来的精神取向。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的属性能够满足该活动作用对象主体合理需要的关系状况。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促使社会成员在思想价值观念上形成统一的政治认同、社会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功能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自身所具有的属性,不是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发出者需要的满足状况也不构成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其受教育者的一切需要不加区分的迎合也不是价值的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三大理念的确立上,即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魅力就是其价值实现源泉的理念,确立受教育者是现实社会中活生生的个体主体的理念,确立受教育者的需要客观上是多样和多层次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标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对于教育目标而言,人们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一是在教育的总目标上,或选择实现社会价值,或选择个人价值,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二是当确定了总的价值取向后,侧重于某一方面的选择,如选择了社会价值,有的人注重社会的经济效益,有的人则强调政治效益,有的人则可能注重文化效益。  相似文献   

10.
如何把握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 ,关系到其得失与成败 ,是一个需要探讨、摸索和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所谓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是指主体 (师生 )在该活动中的价值倾向、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本文拟提出如下价值取向并进行探析。1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辩证统一从教育的本质看 ,科学教育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 ,培养科学意识和态度 ,发展个人学力的一种技能性教育 ;人文教育主要是传授人文知识 ,培养健康的社会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艺术素养、自我认识、完善人格的一种人性教育。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必然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指客体的效用或功能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则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主体的需要的满足,也即促进主体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未能有效的实现它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本文就是在分析社会变化对人的需要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应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生态价值观的兴起与教育的使命--对教育价值观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对教育价值观的普遍认识价值观即价值取向。它是主体对客体需要的关系在主体观念上的反映,也就是主体的价值判断。不同的主体,对客体需要的关系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1]据此认为,教育价值观即是人对于教育活动满足其生存需要的关系,在人的观念上的反映。它既是关于教育问题的最基本的观点,也决定了对教育目的的认识、对教育方针的制定、对教育功能的选择和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在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学者们围绕教育价值观的问题始终争论不休。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二个方面:一部分人认为,人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  相似文献   

13.
论教育技术化是技术教育价值的实现和彰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育技术化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技术的属性、结构、功能和规律等技术因素通过某种方式作用于教育,使教育发生变化并进而转化为教育的本质力量。本文从"过程"和"状态"两个方面详细阐释了"教育技术化"的含义,并且认为教育技术化即是技术的教育价值实现和彰显。  相似文献   

14.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教育研究的目的 ,从科学价值观的角度 ,系统全面地收集教育研究成果的质量属性方面的信息 ,对成果的真理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作出综合评定的过程。它可以客观地鉴定成果 ,防止科学研究活动的“异化” ,促进教育科研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两种教师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评价的主体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收集和整理关于教师评价对象的某种属性的信息,用一定的客观标准和价值标准对被评价的对象的功能或属性进行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把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结果反馈至后继的教师教育实践活动,从而优化后继的教育活动方案,获得最大的教育功效的过程。教师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提高或改进教师教育实践活动、最能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实践活动,从它产生的时候起,便有了价值的属性,随着时代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其价值越来越大,价值取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0因此终身教育成为了必然。本文从教育价值的视角探讨终身教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学生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制约着教育目标的落实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而评价者本身的价值取向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随着人们对知识性质的重新认识、对评价功能的重新定位以及新的课程评价标准的出现,体现在“学生评价”上也发生了变化:它要求评价以培养学生的活力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爱国主义的人民性、民族性才是它的根本属性,我们应该透过爱国主义情感和行为对象的表面,把握其人本价值的内核,突出它的人本价值取向,这对于高校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教育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杰 《教育探索》2002,(1):34-36
一、教育价值观研究的现状教育价值观是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看法,即对教育价值的认识、态度、评价等的总称。它反映的不是教育本身的属性,而是教育这个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所以它因人的总体需要不同而不同。由此引起的关于教育价值观的种种争论,总起来说有“工具论”与“本体论”、“均衡论”与“统一论”等观点之争。1.“工具论”与“本体论”“本体论”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由此决定了人的问题是教育的基本问题,是教育最基本的着眼点。因而促进受教育者在个性、理智、身体各方面自在、完善、和谐地发展是教…  相似文献   

20.
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取向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尚未得到阐明的重要问题。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包括两个层面:对符合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在我国体现为对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对这种教育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在处理好两种不同需要之关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个体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使素质教育成为真正符合兼顾社会与个体需要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目标梅工形成教育主体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心理与行为倾向,才能使正确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形成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