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李洪启 《新闻界》2001,(4):14-17
新闻与受众的关系,历来是我们认识上一个“二律背反”的命题。在新闻传播者方面,由于担负着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任务,报道中有些同志往往从“宣传”的角度思考问题比较多,而对如何让受众乐于接受则考虑比较少,报道手法也比较外露,喜欢居高临下地拿大道理向受众说教。现在尽管单纯持这种思维定式组织采写报道的不多了,但同行中“我宣传你接受”的观念依然存在。而从受众方面讲,情况就不同了。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的多元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审美意识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  相似文献   

2.
受众理论运用—图书馆工作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众理论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研究内容。图书馆工作从广义上说也是大众传播的一种方式,图书馆读者也具有受众的特点。因此有关受众理论对图书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知识受众及其权益与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知识受众”是借鉴大众传播学“受众”概念在图书馆学“读”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图书馆学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对图书馆学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知识受众的权益是法律赋予的权利,针对目前图书馆对知识受众权益的种种侵害,提出了权益保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也为美国乃至其他西方通讯社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使它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将其在传统上主要向新闻单位或大公司播发的电讯消息,直接提供给千百万读者,从而使受众成为它们新一代的订户。总部设在纽约的美联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和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竞争力的大通讯社,也是唯一具有报联社性质的世界性通讯社。这家私人的非赢利的合作组织,有世界上最大的图片社,有经济、金融、贸易、体育和劳动力等方面的专门的新闻稿。它还有“广阔世界”图片图书馆;一个教育部(教育影片);一个时事书籍部。它与《华尔…  相似文献   

5.
陈亮 《青年记者》2006,(14):63-64
“热线新闻”,从本义上说,只是新闻媒介资源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但热线作为媒介与受众直接沟通的平台,其存在的意义远远大于仅仅提供一条新闻线索。它体现了媒介对受众的关注,它所呈现出的交互性特征使普通受众拥有了话语权,为受众提供了一定的多元共生、互相对话、沟通、交  相似文献   

6.
论知识受众及其合法权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知识受众”是在以往“读者”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知识受众本位观是图书馆应当弘扬的现代理念。保护知识受众的合法权益 ,是知识受众本位观在实践中的具体落实 ,也是法律精神在知识活动领域的正当切入  相似文献   

7.
从媒体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新闻业务的重点和难点;从受众的角度讲,突发事件报道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面对突发事件,媒体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呢?也就是说,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报点”到底在哪里?应该让社会关注什么?又给受众提供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政务报道是电视受众了解国事、省事、地方大事及领导干部活动的主要信息渠道,但现在电视上的政务类新闻报道,常常缺少受众希望寻觅的信息消费点。这种讲“硬”道理的电视新闻,如果用“软”着陆的方式去表述,其效果则会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9.
“受众是上帝”质疑刘章西近年来,“顾客是上帝”、“乘客是上帝”之类的提法颇为盛行。或许是受此影响,有的传媒也提出了“受众是上帝”的口号。为了迎合受众,有的传媒主张少讲指导性,多讲趣味性,甚至把“可读性”、“趣味性”作为择稿的首选标准,淡化新闻宣传的党...  相似文献   

10.
网络媒体的勃兴,网络的交互功能给了电子媒体和纸质媒体一个深刻的启示:受众对信息传播活动的参与度,是与受众对媒体的关注度、与媒体在人民群众中所产生的影响成正比的。所以,报刊、广播、电视自觉地、有意识地吸引受众参与自身信息传播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各种观点和才艺的平台,努力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是保存人类文化(主要是文献方面的)遗产的主要机构,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来看,是在从“重藏”到“重用”转变。现代图书馆理念把图书馆作为一种维护和保障知识自由的社会机构,更加强调图书馆传播文化、提供资料的职能。从纯理论的角度讲,理想的图书馆应该随时免费向任何个人提供所需的任何知识和信息。据此可以简单把图书馆定义为保存社会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图德小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德小思●黄恩祝(上海市图书馆为医者要讲“医德”、为师者要讲“师德”、为艺者要讲“艺德”、为商者要讲“商德”,那么,把图书馆工作者要讲的职业道德称为“图德”,似乎也不是什么创造,或许也会得到同行们的认可。有感于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七届学术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的闭幕会上,文化部张小平处长花几分钟讲了“图书馆法”的问题。张讲到,今年年初“新年峰会”上带给各位一个坏消息:图书馆法立法搁浅了。现在要给各位带来一个好消息:图书馆法立法重新启动了!现已成立了文化部牵头,多部委参加的小组,开始了图书馆法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4.
将“人本化”理念注入新闻事业,对新闻媒介组织、新闻事业、政府以及受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文关怀,是当前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衡量标准。“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报道讲人文关怀,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以受众为中心,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解读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产物,体现于实际工作之中。本文对“精神始终最重要”、“图书馆发展显现整体非理性”、“图书馆工具越来越无用”等观点提出商榷;并认为“精神”与“道德”有别,讲精神要适当、科学,当前要强化管理,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还可给人乐趣。新闻在提供信息的同时,如何使受众得到一种乐趣、享受,这是业内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从一定程度上讲,新闻的愉悦功能关系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受众爱读爱听爱看,能给受众以乐趣的新闻,其传播效果肯定好。  相似文献   

18.
陆辉 《新闻通讯》2009,(8):32-33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明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民生新闻成了众多媒体尤其是晚报、都市报报道的一大热点,成为媒体间竞争制胜、吸引受众的法宝。从深层意义上讲,重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体现了媒体的民本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以在英学习和实际工作双重视野,对英国公共图书馆全景鸟瞰。本文较为系统地展现了英国政府系统下的英国图书馆运作理念,这种理念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为图书馆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日常工作框架,为现在、未来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与保障,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文化、知识、信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无门化”。  相似文献   

20.
“新闻策划”是近来编辑部在研讨工作时经常提及的一个名词。其实,完整意义上的“新闻策划”,目前至少在新闻理论界还处于探索时期。什么是“新闻策划”,现在还没有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明确定义。我们通常所说的“新闻策划”,就我理解的意义讲,是对于新闻题材或线索,进行认真的思考,权衡其新闻价值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作出周密的计划和部署以完成采访报道工作。应该说,这是对“新闻策划”的一种狭义的理解,从广义讲,“新闻策划”不仅限于新闻报道本身,而且包括了所有与信息传播活动有关的行为。广义的“新闻策划”可以理解为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广告经营等,进行全方位运筹和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