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师热爱学生,学生也热爱教师、尊重教师.一般的,学生会把他们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这门功课上去,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这门学科.作为数学教师就要注重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感情.而建立这种感情的关键是教师热爱学生,爱是感情本质体现,是感情的结晶,由爱产生的积极的情感则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不热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更谈不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了.  相似文献   

2.
臧春光 《黑河教育》2014,(12):20-20
正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果听课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即使招数尽使也是徒劳的。那么,物理教学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一、培养师生感情教育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一般来说,学生喜欢某位教师,就会产生在其课堂上积极表现的欲望。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3.
一、提高物理学科教学质量,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学科中兴趣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初中生学习积极性往往是随他们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1)处理好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应与教师进行感情交流。如果增进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师能跟学生打成一片,那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教师经常批评学生,不尊重学生,这样就会在师生间产生对立情绪,自然学生就不会对物理学科有兴趣了。因此,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2)成功的体验也会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成功和失败的心理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有些学生不喜欢物理,并不是他们从来对物理不感兴趣,也不是从没认真去学习物理,而是因为他们过去只有失败的经历,没有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寄予希望,创造条件让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一、融洽师生感情 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跟他们与教师的感情有很大的关系,良好的师生感情能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主动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现学生有困难,尽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经常地找他们谈心,消除他们与教师的隔阂,使他们认为,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学生和我便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愿意与我一道参与到教学中去,参与到学习中去。  相似文献   

5.
赵军 《考试周刊》2013,(93):184-184
<正>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教师的高尚之爱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取得学生的信赖。换句话说,教师只有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学生改正错误,引导学生积极进取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因此,学生犯了错误,我总是灵活地采用以下的方式,探寻他们心灵深处的秘  相似文献   

6.
每位政治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能够上的精彩,课堂气氛能活跃灵动,提高政治学科学习的幸福指数,学生因此喜欢政治课、爱上政治课。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先入为主,以情促智,让学生爱上你列·尼·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当学生因为得到教师的爱而喜欢这个教师,也会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进而喜欢他的课。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情感情景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催化剂 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和老师之间相处得好,关系亲密,学生就喜欢上这位老师的课,就喜欢这门学科;反之对老师产生了厌恶,这种情绪必然殃及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因此,师生感情不但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教师的微笑是灿烂的阳光,放下教师的架子,把亲情和微笑带进课堂.教师的微笑能给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又可以让学生产生学好功课的兴趣,并能促使学生大胆、主动接近老师.师生之间和谐相处,亲如知心朋友,能让学生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体育老师如果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喜欢,那么学生就会把上体育课变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  相似文献   

8.
冰心老人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对这句话.我认为可以这样去理解:作为教师,只要有了对学生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就有了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有了做好育人工作的动力,就能很顺利地完成教书育人工作。作为学生,只要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兴趣.对所学科目有了爱好.产生了情感.就会在这门知识的学习中找到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任教这门学科的教师有了感情.就会下大力气来学习好这门功课.仿佛不学好这门课.就对不起这位老师似的。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师生之间的情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谈的就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下如何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9.
师爱的魅力     
爱的情感是班主任开启学生心扉的金钥匙,人们常说教师的事业是叶的事业,也是爱的事业。只要有奉献精神,人与人之间将会达到和谐圆满,师生之间将会达到互敬互爱。爱是感情诱导的本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爱学生,真诚待之,学生也会以诚挚回报教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做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爱学生,对全班学生,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相似文献   

10.
心理学认为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关系的反应。而学生的情感世界主要是由人情、事情、物情组成的。有了对同学和老师的感情 ,有了对学校班级的感情 ,才能有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情。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 ,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为此 ,师生间情感交流在师生关系中尤其重要。一、教师关爱的教育作用教师平时应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让他们用心灵去认识世界 ,关怀他人。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到不让他们成为坏孩子 ,象父母一样愿他们成为好人。如果每个学生对你来说不是记事本上的一…  相似文献   

11.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1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作为教育的手段,师生之间的交往就缺乏通道。这是每个教师都懂得的常识。但是,在施爱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受感情好恶的支配,犯“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难看的孩子爱不起来”这样一个普遍的错误。正是这一习惯性的错误,致使我们有意无意伤害着他们的自尊心;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这常见的三大偏差严重地制约了对差生的转化,应该引起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充分注意。班级中的学生肯定有差异,作为班主任,选优秀生作干部、当助手,自然与他们接触多,距离近,感情深,这也是正常的。可是,这样往…  相似文献   

13.
据调查 ,小学阶段的差生中 ,不会读书且读书能力低的学生所占比例甚大 ,因此笔者认为 ,转化差生 ,要从精心指导他们学会读书入手 ,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怎样才能使差生学会读书呢 ?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一、沟通感情 ,激发兴趣差生不会读书 ,原因是不爱读书 ;不爱读书 ,主要原因之一是师生感情分离 ,教师没有激发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 ,要使差生学会读书 ,教师首先要同差生沟通感情 ,激发并诱导他们的读书兴趣。教学中 ,教师要热爱差生 ,满腔热情地关怀差生 ,利用一切机会同差生交朋友 ,使教师和差生之间心心相印 ,…  相似文献   

14.
学生对教师印象如何,师生之间感情的深浅,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友、以学生为师,与学生互敬互爱,不断增进感情,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感情,消除隔阂有的教师惯于以威严的姿态出现,令学生望而生畏,敬而远之。如果教师放下架子,主动与学生交谈,特别是主动与第一次认识的学生打招呼,不仅无损于教师的尊严,反而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为师生情感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全面负责,因材施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性…  相似文献   

15.
一位教师搞好教学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喜欢自己,如果学生不喜欢老师,那么何谈爱学习呢?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给予学生最多的是“微笑”,因为这个微笑不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师生之间无所不谈,而且很多时候能感动学生,成为学生的动力.也正是这样,学生哪怕是后进生,也会默默地跟着他喜欢的这位老师努力学习!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始终都要贯穿于教育教学中.“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情感融洽,学生才会敢想、敢问、敢说.  相似文献   

16.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其中蕴涵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互动。学生在教师的爱心鼓舞与耐心教育下健康成长,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的学习劲头往往受到课堂氛围、教师品质、学习内容等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好与学生的交流工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或者丰富的肢体动作,触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让他们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何通过语文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7.
1.教师对"学困生"的尊重和接纳,是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
  习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差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差生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对差生抱有诚挚的爱,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热爱学生,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差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爱生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比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
  差生投去一个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等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差生","差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理念呼唤融洽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喜爱往往从喜欢该门课程的教师开始,如果学生喜欢教师,就会喜欢上该课程,而且教学质量突出;如果不喜欢该门课程的教师,相应地也会厌烦学习该课程。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成为课堂教学氛围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对如何构建这种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教师之爱,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励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触点,也是教师教育机智、教育才能的“血“和“肉“.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有可能点燃其追求进步的希望之火.……  相似文献   

20.
高宝珍 《学周刊C版》2014,(7):152-152
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用爱构筑师生感情交流的桥梁:要树立自身形象,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要领情入境.让学生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师生之间有了美好的感情.才能使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