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优秀的连载小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磨砺,代表着报纸副刊所传达的编辑立场报纸定位和所传达的时代精神。市民读者的阅读审美是来自大众与通俗的结合,长篇连载一定要放下架子,让好看耐看说话。新形势下报纸遇冷,读者分流的现状,报刊连载选择必须类型化,才能符合各种读者的胃口。连续性是征服读者的关键,编辑处理作品要二度创作,每天结尾要像评书一样留下扣子或是像电视连续剧甩出悬念,这样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刺激读者的阅读选择。  相似文献   

2.
作为报纸副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连载,以作品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想,把独特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读者,对读者的心灵,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连载版面,拓宽了报纸副刊的发展空间,开拓了报纸副刊的新局面,成为保持了副刊应有品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作为报纸副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连载,以作品鲜明的形象、深刻的思想,把独特的审美情趣传递给读者,对读者的心灵,起到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连载版面,拓宽了报纸副刊的发展空间,开拓了报纸副刊的新局面,成为保持了副刊应有品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军队报纸副刊作为一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正刊一起,发挥着报纸的重要功能,并以其品位高雅、形式活泼、风格清新等特点,深受部队官兵的喜爱。作为一名从事军队报纸工作十多年的副刊编辑。笔者认为,要赢得更多读者青睐,更好地发挥军队报纸副刊“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与感染力,就必须努力提升品位,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5.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方性报纸的文学副刊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副刊文学作品如何坚持弘扬主旋律,以优美健康的文笔、雅俗共赏的情趣,给读者带来愉快和思考,使作品不但具有较强思想性而且具有较高艺术品位,这些是文学副刊编辑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6.
晚报的各类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版面。随着报纸新闻性不断加强,其副刊的外在表现形式与内涵也在不断扩大。因此,晚报副刊只有协调和处理好雅与俗、虚与实、单与博这三种关系,才能适应读者的需求,提升副刊的品位。  相似文献   

7.
副刊不副     
报纸副刊是读者读过时事新闻之后的一处精神家园。在快节奏生活时代,打造一个精美的精神家同十分不易。编者必须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撷英采珠,才能编出一版能够令读者认可的副刊来。现在的副刊范围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传媒业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作为副刊编辑,要视野开阔,兼收并蓄,使副刊真正受到读者欢迎和喜爱。  相似文献   

8.
周俊芳 《编辑之友》2013,(7):52-53,63
副刊是现代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和培养固定读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与普及,报纸副刊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巨大冲击。网络时代报纸副刊的创新之路,首先是要改变副刊定位,其次是版面设定不能为文学而文学,第三是编辑策划丰富多彩的副刊内容,第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向读者提供副刊资讯。同时,要努力挖掘"草根文学",使其成为副刊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与时俱进地办好党报副刊尤为重要。副刊的文化品位高低决定了报纸的品位,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读者的品位。因而,一个好的副刊是团结一大批有着相同文化品位的读者的一个纽带。平常人们对报纸的认识是新闻为主食,副刊为调  相似文献   

10.
网络时代,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阅读?作为副刊编辑,如何能在一个副刊版面上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使副刊能在读者不断分流的尴尬中摆脱被边缘化的处境?在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咄咄逼人的挑战面前,副刊如何走出困惑?这是每一个地方党报副刊编辑不能不去思考的严  相似文献   

11.
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将报纸的副刊办得更活更好,将精美的精神食粮提供给读者,使读者能在茶余饭后得到一种审美的愉快,是对副刊编辑工作的巨大挑战。报纸要办好、办活、办出特色、要吸引更大范围的读者,副刊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一张报纸能否抓住读者,就看它的副刊办得活不活、好看不好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报纸副刊的地位和作用。笔者结合多年来编辑报纸副刊的感受,认为办好企业副刊要突出四个体现,即紧密把握实际,充分体现贴近性;安上“新闻眼”,充分体现时效性;精制标题,充分体现冲击力;精炼文字,充分体现作品文采。  相似文献   

13.
周逸敏 《新闻通讯》2013,(10):43-44
英国报界有一句名言:“新闻招客,副刊留客”,意思是说,如果报纸版面上有好新闻,读者就会购买这张报纸,而要培养读者对于报纸的持久兴趣,则需要借助副刊对读者的吸引力。这一说法较为准确地表明了报纸副刊对于报纸本身的重要意义。报纸副刊也因它的品位和开卷有益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不少知名报纸就是因为自己的品牌副刊而赢得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比如上海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几十年来凝聚了很多上海乃至外埠的读者。中国报纸副刊已走过百年风雨,并且已经摆脱了最初形态的“副职”、“附属”的地位。随着报业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多样化,副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了很大的变革,已经成为最具特色与活力的版面。相对于新闻稿件而言,副刊作品的题材选择面更大,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报纸中的文学版块即文学副刊,仍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读者"买报纸就是为了读副刊",而在互联网时代,文学副刊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网站、客户端等扩大作品的容量、体裁和作者队伍,从而提高报纸品牌的整体影响力和凝聚力,同时还要探索专业手机阅读模式,增加网络小说、电子书等内容,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报纸文学副刊缺少吸引力,主要是贴近性不够,远离现实生活,漠视社会热点,甚至罔顾读者阅读欣赏习惯的变化。增强报纸文学副刊的贴近性,必须转变办报思路,走草根、本土、年轻化的路子,既要关注作品,更要关注作家,观照文学热点,有机对接新闻板块,使文学副刊成为新闻产品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在一些人的眼里,做报纸副刊编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需将别人的成品拿来,用红笔在上面圈圈删删,就大功告成了.然而,这些只是表面现象,做一名合格的报纸副刊编辑,绝非易事.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一些报纸副刊编辑,很多人成了大家、名家.<申报>、<大公报>等报纸的副刊在全国具有难以替代的影响力.这些报纸的副刊,对正刊来说,所起的已不是绿叶衬红花的作用,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独放异彩.一张报纸的副刊能办到这种程度,当然是编辑的功劳.只有高素质的编辑,才能办出让读者喜爱的副刊.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的报刊编辑实践思想充分体现在其对《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编辑活动中.他深刻论述了报纸副刊的重要性,积极营造读者至上的副刊编辑观;追求文学超脱性,旨在建立高雅文学园地的编辑理想;坚持只认作品不认人,作品能修不退的人本编辑态度;他要求编者谨守职业的尊严,对副刊版面编排精益求精.  相似文献   

18.
宋桂平 《记者摇篮》2012,(10):12-13
在进入信息化的现代社会,报纸副刊与报纸新闻一起,已成为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报副刊,是企业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面一样,在读者的精神食粮中占有相同的成分,这就要求企业报副刊作品必须更热切、真实地关注和贴近企业职工的生存空间,更敏锐、迅速、深刻地捕捉到企业工作生活中有价值的变化,并通过作者的创作再现于副刊。作为企业报,理所当然地应该为企业服务;而作为企业报的副刊,当然也不应背离为企业服务这个宗旨。因此,要想办好具有特色的企业报副刊,只有立足企业,面向班组,贴近职工,始终把企业生产作为宣传的主旋律,坚持新闻性,思想性,可读性的有机结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不断提高报纸品位,以敬业勤奋的精神,在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在品位上亮相,在新意上争先,在特色上称奇,这样才能起到企业报副刊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张报纸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一份副刊则能体现一张报纸的文化底蕴。"现如今,在信息多元、阅读快餐化的情形下,报纸副刊如何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留住读者,笔者在编辑工作中,苦苦思索着"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读者"这个问题,通过学习、借鉴、思考后,于是,行动起来,在新闻"立报"的身后,探寻副刊"留客"的路径。新闻性——充满时代声音副刊,是相对于报纸"正刊"而言,它是正刊的延伸和深化。好的引人入胜的副刊是对以新闻为主的报纸的重要补充,同样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报纸副刊不能因为是文学副刊,就忽视它的新闻性,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报纸不能也不应该远离生活,文学离不开生活,如果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新形势下,办好承载着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文学副刊,如何在内容上、形式上创新,吸引读者的眼球,更贴近百姓的生活实际,真正使文学的教化作用发挥到极致,是文学副刊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编辑对版式的美化和内容的策划。是保持报纸文学副刊个性与文化品位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