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雷沛鸿教育管理思想的内涵、特点及于今日之思考沈阳师范学院刘兆伟,赵伟雷沛鸿是广西乃至全国近现代深有影响的教育革新家。他热爱教育事业.历任教师、校长、教育厅长。雷沛鸿立足于广西.首先倡导国民基础教育普及运动,然后使广西有国民中学制度的创立,进而又使广西...  相似文献   

2.
雷沛鸿创制国民中学对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沛鸿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育实践绚丽多彩,本短文仅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作一粗浅的探讨。半个世纪以前,雷沛鸿为提高中等学校学生的素质,在广西创制国民中学,前后十数年,最多曾建校79所,为此掀起轩然大波,一时毁誉皆来。毁之者将其简单与壬戌学制类比,称其为“二·二”制,把国民中学的前期称之为“次等初中”,后或称之为“次等高中”,攻其学生“毕业之后,无由升学,欲求深造,殊觉困难”。誉之者将其比喻为“一枝红杏出墙来”,创制国民中学“这一著在全国中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雷沛鸿以广西省教育厅长的身份创办了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和广西教育研究所两个教育研究机构,它们分别以国民基础教育和国民中学教育为研究主题,组织开展了教育研究与实验、师资培训与辅导、教材编撰与出版等多项工作,促进了教育事业、教育行政与教育学术的良性互动,也体现了雷沛鸿教育行政学术化的理想.上述广西教育研究机构在中国近代教育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可为当前中国地方教育研究机构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雷沛鸿(1888-1967),广西南宁人,热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教育家,中国二十年代有影响的教育革新家。他长期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五度出任广西教育行政长官,在任上推进的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获得了较大的成功,并具有全国性影响。他从理论上珠索了普及教育问题,构建了"民族教育体系"。1940年国民政府在全国推行的"国民教育制度",即是取法于这套理论。什么是国民基础教育,雷沛鸿认为,在教育程度上,等于通常所说的初等教育水平,即初小和高小;在教育对象上,即包括儿童。也包括失学的成人;在教育范围上,以广西为…  相似文献   

5.
雷沛鸿(1888-1967),字宾南,广西南宁人,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卓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是我国最早倡导成人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他留学英、美等国多年,却终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本土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他四度出任广西省教育厅长,始终以推行劳苦大众的教育为己任,建立了一整套涵盖国民基础教育、国民中学教育、国民大学教育的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儿童教育与成人教育、义务教育与民众教育于一体的民族教育体系。他把成人教育列为民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成人教育理论,积极推进成人教育运动,为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对雷沛鸿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是以纪念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而命名的一所公办学校。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设有初中、高中部。生源有来自城市,也有来自乡村的,学生民族成分多,生源质量不太理想,给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管理带来一定难度。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势在必行。著名教育家雷沛鸿先生认为,民族复兴,社会进步,“有赖于民族道德的发扬”,学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造就“健全国民”。他说:“国民中学所努力,不只是教,而且是育”,国民中学应该是“公民道德的实践学校”,“教育是学…  相似文献   

7.
雷沛鸿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指出旧中国教育的症结在于“偏枯”“空虚”“点缀门面”并结合国情、省情逐步探索出“国民基础教育-国民中学-国民大学”这一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的中国化、民主化、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雷沛鸿(1888-1967)字宾南,广西南宁市津头村人,是广西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他大半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为我国特别是广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从80年代始,学术界对雷沛鸿的研究逐年深入,领域也愈发宽广。笔者试就他的法学思想,谈一些浅陋之见。从1921年至1949年,雷沛鸿曾五度执掌广西教育行政大印,还长时期担任各级学校的校长。这就使他有机会,也有这个权威去主持教育立法,进而推动广西全省的教育改革。  一、雷沛鸿教育立法的动机20世纪初,广西学校教育状态异常低劣。可各级学校对此应负之…  相似文献   

9.
雷沛鸿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革新家,他四度出任广西教育行厅长,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从宏观上、整体上实施教育改造。他的成功改造在中国近、现代教育中外是罕见的,从他的贡献上来应该在中国现代教育史给他一个显著位置。  相似文献   

10.
雷沛鸿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和教育思想家,在30和40年代,他在广西全省大规模的开展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运动,改革中等和高等教育,创办新型的国民中学和西江学院,开展成人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著名的中国教育史专家、北师大博士生导师郭齐家教授称雷先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从整体上探索中国教育出路的先行者”。“七五”计划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教育论著丛书”收入51位教育家;“八五”计划期间,辽宁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研究》收入25位教育家;“八五”计划后期,天津教育出版社“中…  相似文献   

11.
雷沛鸿──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出路的先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沛鸿──探索中国成人教育出路的先行者河北阎广芬雷沛鸿(1888──1967)是中国近代广西籍的著名教育家。他毕生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爱国爱民。他为了“穷而失教之劳苦大众教育事业”倾注了全部精力。他立足中国实际,创建了一个远大而宏伟的民族教育体系.成...  相似文献   

12.
论雷沛鸿教育行政管理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沛鸿是一位赤诚的爱国主义者,我国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教育家。本着“为穷而失教的劳苦大众教育事业而奋斗”的目标,他以“教育大众化”为其民族教育理论的基础,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大众化、社会化、中国化的民族教育新体系。雷沛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也是一位教育行政管理家。从1927年至1940年,他四次出任广西教育厅长,执掌广西  相似文献   

13.
雷沛鸿投资国民基础教育,缘于其对教育的各种收益(经济、政治、社会收益等)的独到思考。在国民基础教育经费的筹集上,雷沛鸿实行相对分散的教育投资体制,主要依靠县级政府,同时动员民众筹资;推行中央、省、县三级负责制,坚持“因地为粮”(因地制宜)原则,发动民众筹资。为合理配置广西有限的教育资源,雷沛鸿借助政治力量,强调管理,创新学制,大大提高了教育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4.
雷沛鸿的爱国教育思想的内容包括政治上救亡,经济上救穷,文化上救愚。雷氏成功地在广西推行他的爱国教育,提出教育在抗战中仅次于战争和生产的观点,他的爱国教育思想适应了中国的抗日救国历史潮流。雷沛鸿的爱国教育思想有其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时间上的时代性,空间上的地域性和内容上的深刻性。时代性指它的产生和内容都是适应救亡时代的要求;地域性则反映了雷氏的爱国教育思想在空间上为复兴中国,立足广西,适应地方建设;深刻性则指雷氏的爱国教育思想的内容是面对现实,考虑未来,胸怀祖国,视民族利益与人类利益并重。  相似文献   

15.
雷沛鸿作为近现代广西乃至全国闻名的教育大家,他毕生致力于国民基础教育。而国民基础教育的关键是师资培养,所以雷沛鸿把对传统师范教育改革,培养大批合格中小学师资,以适应当时国民基础教育现状,看成是教育之根本。雷沛鸿的师范教育思想至今尚有可借鉴之处,值得深...  相似文献   

16.
雷沛鸿主持下的广西教育改革和陕甘宁边区教育改革之比较□宋荐戈抗日战争之前,雷沛鸿于1933年9月应李宗仁之请,再任广西教育厅厅长。他在国难当头之际走马上任,以极大的魄力在一个省的范围内主持进行了一次颇具规模的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一直延伸进抗日战争时...  相似文献   

17.
雷沛鸿——从整体上探索中国教育出路的先行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与广西教育学会、广西教科所、广西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会于1993年3月14日至17日在南宁联合召开了雷沛鸿教育思想学术讨论会。本文选自该学术讨论会论文。  相似文献   

18.
雷沛鸿的儿童观儿童教育观及现实意义牟映雪牟科荣雷沛鸿先生(广西籍)是我国现代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教育革新家。他的教育思想、理论及实践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一生致力于构造本土化的民族教育体系,大部分时间服务于大众化的国民基础教育,并取得了...  相似文献   

19.
雷沛鸿(1888—1967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与办学实践,尤其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双向互动的理念,值得人们高度关注。令人欣慰的是,曹天忠积多年之功,锲而不舍,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由博士论文改写而成的好书《教育与社会改造——雷沛鸿与近代广西教育及社会》。  相似文献   

20.
雷沛鸿的国民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一)韦善美[编者按]雷沛鸿先生是广西籍的中国近代教育家.《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韦善美、程刚著)即将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雷沛鸿教育思想研究”是“中国近代教育家系列研究”(中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