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所带来的文化变革,极大地影响着高校主流意识的构建,影响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在新媒体文化下,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等,均发生着积极变化。随着学生权力意识的提升,高校管理者、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体育课程权力的赋予与保障。  相似文献   

2.
体育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特征、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结论:高校体育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价值取向、多元认同、创造能力、生活方式,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加强舆论宣传,利用体育明星示范效应,营造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等加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建议,以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冰雪体育文化在北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特点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博  唐宝盛 《冰雪运动》2009,31(6):62-65
探究冰雪体育文化在北方高校素质教育中独特的教育特点和作用,旨在加强北方各高校对冰雪体育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责任。冰雪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体育文化的普遍属性及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和特点,以其特有的方式和途径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学生,塑造着学生,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难以比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一门潜在的课程之所以在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是因为它同其他教育形式在教育目的上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及相互联系,协同进行,可在北方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苏霞  王颖  张扬 《新体育》2023,(20):109-11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结合华东交通大学校运动会体系的改革进行分析,表明高校运动会由单一向综合性转变,能提高师生参与度,有利于提升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新校运动会体系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从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三个层面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学生对于运动会认知,体育意识与体育精神的认知状况,分析新校运动会体系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运动会体系,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强化高校体育氛围建设。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通过确立终身体育为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强化学校的体育基础建设,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等措施来促使学生在高校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会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影响到体育教学成果。它以文化所特有的价值和作用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本文是通过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特点以及体育文化的重要价值的分析,提出如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阐述构建高校体育文化的理论依据,如何营造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等问题.目的在于增加高校文化品味,创建高校健康、活泼的体育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有助于体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有效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促进新媒体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本文就新媒体对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用新媒体的策略作出探究,主要是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创新改革,...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法,概述近百年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历程.以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为依据,对高校体育课程演进中国家(政府)、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权力与利益进行界定;以课程理论为标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3次课程改革中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4个方面演变所折射出的冲突主体的权益变化;最后,从新媒体环境、转变政府职能、权力保障及问责3个角度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演进中冲突发展的态势,并提出以冲突理论指导高校体育课程权力结构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俱乐部--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世坤 《体育科技》2004,25(3):80-81
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乃至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为了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体育教学模式在朝着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发展社会体育的方向进行改革.而高校俱乐部的开展是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俱乐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技能与习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从而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顺利接轨.  相似文献   

11.
周福贵 《体育科技》2014,35(4):147-149
运用教学实验对比的方法,对大学生排球专项课实施“三自一体”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技术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排球专项课实施“三自一体”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对排球运动需求,符合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拓展训练自1995年引入中国后,以其独特的培训模式和显著的训练效果,很快成为风靡全国的培训新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和教育方式,其新颖的教育理念和前瞻性更与当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不谋而合。实用擒拿课作为一种较受大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学课目,在高校体育中有它自身的特点和一定的影响力。高校实用擒拿教学与拓展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在现有实用擒拿教学方法上的大胆创新,对于提高实用擒拿技、战术水平和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以及多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多优势。通过“拓展训练”式的实用擒拿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积极的参与中,学到实用擒拿技、战术,领悟拳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沟通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为实用擒拿教学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合作教学模式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道、授业、解惑已不再是今天大学教育的全部内容,正确引导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型成为社会对大学教育的更高期许。体育运动在完善大学生人格个性,增强其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其社会规范意识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而健美操运动的自身特点以及所采用的合作教学模式对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加强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剖析了高等体育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及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体育院校中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方法创新,构建了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新型教育平台,即教学资源平台、课程设置平台、教学师资平台、教学评价平台、校园文化平台,以期为体育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建立科学的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干预机制,以遏制学生体质下滑。结果显示:"三自主、一干预"的"俱乐部"模式教学形式,"月月有大赛,周周有小赛,天天有安排"的课外体育活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干预模式,针对性强,激发了"体弱"学生锻炼的兴趣和动机,保证了其体质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主题式"教学法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自身教学,在高校公共体育排球选项课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此法扩大了学生体育项目的知识面,实现了对高校体育教学多渠道、全方位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实践精神的培养;较好的诠释高校体育课五项教学目标的实现;突出了学生、教师、知识三维结构构建;利用项目教学增加了不同学科学生的互相了解和协调配合,通过引导学生使用"听、说、查、思、练"等多种学习形式,开发学生语言、逻辑、视觉、观察、交流自知的潜在智能,张扬个性、培养自信、激发学习兴趣。试验证明"主题式教学法"是值得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人本主义为课程理念,结合创新教育,着重对原有篮球课程结构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调整与修正.实验证明,新的课程结构符合大学生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例证法,以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为理论框架,对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课堂进行传播学解读,目的是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高校课堂教学提供参考。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课堂,其"传播主体"由体育教师、专家学者和体育传承人等共同构成;"传播内容"是具有地方特色和保护传承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传播媒介"包括多媒体、实践教学和网站;"传播受众"是大学生;"传播效果",应采取综合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包括体育技术、体育知识和情感态度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校“三选”课和传统体育课学生进行调查发现:2种教学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三选”课在切合学生实际需要、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上较传统体育课有较好效果,并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20.
将"小群体学习法"引入到普通高校排球俱乐部教学中,改变了教师上课"一言堂"的局面,提高了学生上排球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进了学生间、师生间人际关系的交往,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及创新能力,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为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改革,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