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清梅 《知识窗》2014,(10):53-5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的形式,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型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李婷 《知识窗》2013,(1):39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教师应明确教学方向,努力打造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现代课堂。只有语文课堂焕发出了新的生命活力,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彰显个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相似文献   

4.
陈娟 《知识窗》2013,(18):30-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孙霞 《知识窗》2013,(10):58-58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向“想学”和“会学”转变。本文就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出了以下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活力,发挥学生的潜能,是每个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叶锋 《大众科技》2014,(1):114-115
在《中职语教学课程标准》中,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列为中职语文教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文章从教学模式探究、兴趣导向、学习习惯养成及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开展中职语文自主合作式教学的措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及课堂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肖月红 《知识窗》2012,(3X):69-69
<正>《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如何在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9.
李素荣  宋绍飞 《今日科苑》2009,(22):218-218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由"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的活动,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数学新教材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不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鼓励学生观察、发现、并且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个性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张义杰 《科学中国人》2014,(1S):168-168
以2001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为标志,语文课程改革的实验至今已经10年了。仔细解读新课程标准,就会发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很多都是西方现代教育思想的印记。因为在很早以前西方的教育家们已经就研究了近一个世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也不断吸收了这些西方教育思想,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指出:语文课程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指出:鼓励自主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新课改已经把自主、合作和探究列为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但是在实际落实这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时候有的语文教师对其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即为了体现所谓的“新课堂”,使出浑身解数,大量使用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热热闹闹,让学生目不暇接,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并不容乐观。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就是普遍的问题。所以,认真地学习领会国外相关教育思想学习、领会和实施新课程理念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践,对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一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几个误区进行揭示和探讨,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1.
董红霞 《知识窗》2013,(22):71-7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预习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主动听讲,才能与教师产生共鸣,配合默契,积极主动地学习。但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因此,教师应给予必要的预习指导,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地自主学习。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预习,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一、明确预习的目的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习范围,  相似文献   

12.
围绕语文新课程标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如何营造民主课堂,激发自主探究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质疑探究;创设对话情境、发掘自主探究潜能等做了有益尝试,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勇 《科学中国人》2014,(3S):196-196
《语文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自己,了解学习的对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傅翔燕 《科教文汇》2010,(14):92-93
《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为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应为综合性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向。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与其他课程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强调突出学习的综合性。  相似文献   

15.
张李斌 《知识窗》2014,(12):42-43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以课堂为阵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就要求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能够合理运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李萍 《科教文汇》2012,(15):109-110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闲暇学习能够给学生自主构建的机会,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这种"闲暇意识"渗透到数学课中,一定会给数学课堂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必将改变老师的教学观,也改变课堂那种程序化、神圣化的教学方式,还课堂一个自由、轻松、活跃的氛围,也必定能改变学生的精神状态,让学生高效轻松地学习,还学生以精神自由,还数学和数学课堂以常态。  相似文献   

18.
滕海兰 《知识窗》2014,(8):75-75
小学语文教学是义争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如。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点,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l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乏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李丽萍 《科教文汇》2011,(23):106-107
结合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以"三维"教学目标构建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创设课堂情景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20.
刘丽 《知识窗》2013,(12):21-21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笔者认为,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就要在课堂上强化和优化课堂对话的训练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