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旧时代的中国女子接受教育相当不易,男女地位更是不平等。蔡元培积极提倡男女平等,提倡女子接受教育,且主张男女同校。从蔡元培的言论以及实践来讨论其对于男女同校的观点,可以得知,蔡元培1901年便有“初、二两级”男女学生可以同校,再到1912年在教育法令中提出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到中学阶段的孔德学校里实现男女同校,最后到五四运动后的1920年北京大学开放女禁,实现了大学男女同校。蔡元培不仅是在言论上发表男女同校的观点,且积极的实践,他走在推动中国男女同校的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2.
男女教育机会公平是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指标,消除课程和教学中的性别不公平是实现男女教育平等的重要标准。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其高度浓缩的主流社会性别文化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本文对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存在的性别倾向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性别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3.
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汉民族的显著特点,有长幼尊卑和男女伦理两种。旧时女性处于依附衬托的地位,男女不平等关系在汉语称谓上也有所反映,其根本原因是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封建时代虽已结束,但语言的反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分析汉语称谓中体现的男尊女卑现象,有助于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4.
翻开中国教育史,我们会惊异地发现这一事实:数千年的教育几乎是男子教育的别名。在中国,女子得到学校教育权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男女教育平等的实现不过是几十年前的事。教育从男子独享到男女平等的演进,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但是,在倡导男女平权的今天,对女子教育发展史和女子教育理论的探究几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其实,“在每一个社会中,妇女解决的程度,是一般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能否受教育以及受怎样的教育,都反映出妇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妇女能否发挥一定的社会作用。“除非男女受着同样的教育,否则就不能使妇人有同男人一样的责任。”这句古老的话在今天仍不失其光泽。新中国的广大女性之所以在各条战线上为  相似文献   

5.
刘佳  王伦信 《中学教育》2009,(7):38-40,21
我国中学教育先后经历了男女分校、合校、分校复现与合校并存这样大致三个阶段的发展。中学,尤其是高中,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中学阶段的男女分校合校也较小学和大学更引人关注。在男女合校成为主流的今天,单性中学仍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成长规律反映:男女两性随着“性”由萌动到觉醒的过程,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异性的渴望与依恋。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这个过程中。初一上学期,男女同学之间还能处得很近,一起热烈地讨论问题。随着身体的发育,他们各自产生了强烈的性别意识,表面上会对异性持排斥、回避的态度,而内心里却有着愿去相处的强烈冲动。《北京青年报》对“北京中学生性健康教育调查研究”情况的报告称:初一到高二学生最关心的就是“婚恋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院是在“大正德谟克拉西”的历史背景下日本新中国产层创办的一所学校,文化学院宣传新生活方式,尊重学生个性,尝试实行男女共学,坚持脱国家主义的教育,战前文化深入学院的实践,有其独特的一面,也有进步的一面,反映了新中产层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嗨!男孩女孩     
【设计理念】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开始出现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心理,男女同学在交往过程中,发现了对方与自己存在相同点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点。在产生异性交往吸引力的同时,也出现过分害怕、紧张甚至恐惧或过分随便、没有分寸的现象。还会出现相互排斥、  相似文献   

9.
菁灵姐姐:我是一个开朗的女生,可我的性格却一点也不像女生,反而像男生。每次班上的男生玩游戏,我都会在一旁加油。后来,好多女生都在背后议论我。在我的心里,我是很想和异性交朋友的。菁灵姐姐,你说我正常吗?宋英你的问题与烦恼,是少男少女健康成长过程中常遇见的事情,不必大惊小怪。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生理发育导致男女性别差异加大,这种生理的本能又导致男女之间相互好奇与吸引的增强。所以,男女同学在小学里交往很正常,进入初中后往往感到别扭、不自在或者脸红、心跳加速等等,处理不当不仅影响情绪,而且会影响同学…  相似文献   

10.
兴办女子教育、争取男女同学与受教育的平等,一直是近代社会进程中提出的新课题。自从古代圣哲们在阐释代表男女的“乾坤”之道,论证了“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效法之谓坤”,“坤,顺也”之后,生儿育女便成了女性的主要职责,夫唱妇随便成了女性生活的准则。于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就作为社会选择和评判女性的基本原则而延续并固定下来。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来华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但由于这是文化侵略的产物,难以对国人形成大的感召力,无法推动中国近代男女教育平等与女子教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1.
汉字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基础和工具,与人的精神发展密切相关。低年级是识字的关键时期,突出识字教学重点,有助于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精神意识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从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对高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行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及课程设置都已严重落后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对已有的"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进行整合与改造,进行合理的重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如何对师专教育进行合理定位,这既是师专教育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高教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探讨影响师专教育合理定位的社会因素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础教育发展状况、教育政策导向和世界师范教育发展趋势等是影响师专教育合理定位的主要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高校与社会的全新关系所构成的高校外部德育环境,要求我们对当代高校德育及其目标定位进行内在省思,可以用“学校人”和“社会人”来标示当代高校德育的两种理念目标。当代高校德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进行高校德育创新,实现“学校人”与“社会人”的同构。  相似文献   

15.
赵绪坚 《天津教育》2021,(4):185-186
小学数学是小学的主要科目之一,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为将来初中和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成为当前小学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向。数学游戏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非常受欢迎,很多研究者认为,数学游戏能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能够活跃课堂学习的气氛。  相似文献   

16.
冷木 《天津教育》2021,(6):96-97
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语文是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语文学习成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从现阶段的教育形式来看,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之间的脱离。针对上述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17.
探讨现有中小学学业评价奖励制度的去激励机制,认为现有的中小学学业评价奖励制度违背了有关教育心理学原理和激励理论,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学习潜力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对大多教学生而言具有较强去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推行取消"小升初"考试、小学生和初中生就近入学这一重大举措。但随着这一制度的实行,却引发了中小学生"择校"这一负面现象。为了解决"择校"问题和城乡教育资源差异问题,中国借鉴了国外的教师流动制度,在均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方面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可以有效地抑制教师的"单向上位流动",有利于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率。强制性的流动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容易滋生腐败风气,不利于教师安心工作;与教师职业的长期性特点相悖,教师的家庭等后顾之忧难以解决。要真正解决"择校问题",需要将重点高中的名额指标下放到各个初中,利用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进入薄弱学校,实行教育券制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教师赋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变革日益加深,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适当的教师赋权,可以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自省意识,拓展教师专业提升的空间,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关于学校课程管理的主体构成及其关系的观念与主张。在当前我国大陆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学校课程管理主体观呈现出从“权威管理”向“民主管理”、从“主客实践”向“交往实践”、从“共同课程”向“共有课程”的转变。它不仅反映了我国学校课程管理主体权责的分配变化,而且也体现了学校课程管理价值择取的深刻变革。全面把握和自觉实践新的课程管理主体观,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面临的意义重大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