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像《永乐大典》这样的类书编纂之所以能代代相承 ,是因为它适应了学术研究、繁荣民族文化和治理文献信息环境之需要。类书具有汇辑资料 ,提供信息 ,鉴选文献精华 ,提高公民道德等独特功能。当代类书的编纂应注意的问题有 :取材要广 ,内容要精 ,体现时代特点 ;要科学分类排比 ,便于检索 ;要加强引言、叙说 ,体现指导功能 ;要以专科类书编纂为主 ,反映当代信息 ;应予深度标引 ,重视资源开发。参考文献 3。  相似文献   

2.
三、子部(下)──类书与丛书类书类书释义类书是中国古代博采众书原始材料分门别类纂辑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资料汇编。它既是查阅各个专门知识的工具,又是兼容博纳古代文献资料的渊我。类书的创始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类书,是三国曹魏初年编纂的《皇览》。魏文帝曹丕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就在它废汉建魏的前几个月,于延康元年(22O)令儒臣王象、缨袭等人,纂集经传,随类相从,分为四十余部,每部载文数十篇,共一千多篇,八百余万字,数年编成,名为《皇览)}。《皇览》开创了类书的编纂体例,成为类书的始祖。类…  相似文献   

3.
中国乃世界文明古国,其历史之悠久,文化之灿烂,亦是举世皆知。就古典文献中的类书而言,今存者虽200种左右,却久已为国内外学者所重视和利用。 那么,何谓类书?类书有什么特点呢?如何利用古代类书为现实服务呢?  相似文献   

4.
刘宝春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36-148
《华林遍略》是萧梁时期梁武帝敕众学士所撰类书,其领修人是徐勉。以类事为重、追求宏富、一事多录是《华林遍略》的特点。《华林遍略》是中国类书史上的一座高峰,成书后盛传数代,为我国古代许多重要类书的蓝本,对中国古代类书的编纂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编纂《中华大典》是我国著名资深专家学者倡议,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项文化出版工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和支持。中华文明是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推一没有中断而绵延至今的伟大文明。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占代文化。中国历代聚集的大量文化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文化遗产的结晶。为了充分运用和发挥古代文献典籍的作用,我们的先人创造了中国独有的类书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不乏宏篇大著的类书。《中华大典》就是继以博稽众籍,标其苦粹的《是览》、《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永乐大…  相似文献   

6.
论古代类书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类书始于何时,尚有诸多说法。作者归纳,分析了各家说法,认为中国古代类书应起源于三国时期编纂的《皇览》一书。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一书以“回归民族文化本位和自我身份立场”为编纂指导,从中国古代目录产生与衍变的“历史语境”切入,深入分析中国古代目录的内容旨趣、形式结构、文献标引、文献组织等内容,试图揭示中国古代目录兼具知识论与价值论的双重本质,从而建构民族文化本位视域下的古典目录学理论。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8.
明清类书的兴盛与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书是我国古代按照事类抄集材料的书,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知识,所谓“区分胪列,靡所不载”(《藏海》李桓序);“凡在六合之内,巨细毕举”(陈梦雷《上诚亲王汇编应》)。它具有百科全书的某些特点,但不是现代意义的百科全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编辑类书的传统,历史上出版过大小类书四百多种,在我国古代出版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编纂类书起始于三国魏,衰亡于清末民初。明清两代,是类书发展的鼎盛时期,《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类书的出现,把我  相似文献   

9.
黄宝权 《兰台世界》2016,(22):75-78
《幼学琼林》是我国古代一部颇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童蒙读物,该书在童蒙教材编纂方面集各家之所长。其编纂特点主要表现在:采用"类书"的编纂形式;内容丰富而精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灵活多样的句式结构和表达风格等。其独特的编纂思想对我国当代的童蒙教材编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类书因其编纂内容分类汇类而得名,张涤化、胡道静先生都将《尔雅》视为类书的远源。而类书的分类确实仿之于《尔雅》,在“释天,释地、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鸟、释兽、释虫、释鱼、释宫、释乐、释亲、释诂、释训、释言”的分类基础上,于儒家学说指导下,创立了“天、地、人、事、物”的类分原始体系。这一体系是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世界观的反应。我们从类书类目的设立,就可以考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特质。  相似文献   

11.
知识包括物质世界存在的知识即客观知识和人类在物质世界的实践中领悟的知识即主观知识.知识载体有人脑及相应的文献、实物等.主观知识即人类知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活动的成果,是社会意识活动的结晶.文献知识是主观知识的一种静态知识.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维护和保障知识秩序、知识共享和知识自由的制度性公共产品。因此,给知 识以秩序,给人们以知识共享的公共平台,给人们以知识自由的制度保障,就成了图书馆的基本 精神与功能。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知识网络和知识链接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及特点.论文研究了信息资源最为丰富的出版商、图书馆和数据库商三种类型的知识服务模式,它们反映了目前知识链接和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知识自组织、知识创新与知识创新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知识自组织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创新体系,给出了知识创新体系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创新与图书馆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核心,而知识管理是实现知识创新的工具和手段。通过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的关系,论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体、知识管理的环节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组织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知识组织的涵义后,论述了知识组织是在分类法基础上的知识创新;知识组织是信息组织的创新发展;知识重组产生新的知识组织。并提出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知识组织模式;采用专家系统来组织知识;利用元数据进行知识组织。认为知识组织将为全社会查寻、利用知识提供便利,促进各个领域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张正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123-65
通过构建知识共享链的三种模型,分析导致知识失真的主要因素:知识的不完全共享、知识传递过程中的知识量递减、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效果影响知识共享的成效、知识共享链中的知识延迟、知识共享链条传递中的无规律知识失真、知识共享提供方和接受方的知识局限等。提出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和扁平化的知识共享组织结构、营造学习型的组织环境是降低知识失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知识管理与知识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为前提,探讨了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并在把知识管理作为一个过程的前提下,探讨了将知识评价纳入其整个过程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知识评价的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组织知识与知识组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柯小华 《图书馆》2004,(4):34-37
本文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论证了组织知识是人类知识活动的一种基本需求,是社会设立图书馆的目的;同时从图书馆系统角度揭示了知识组织是图书馆对客观知识的知识单元进行整序的活动与过程,是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目的的根本手段;两者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萍 《晋图学刊》2004,(5):18-20,36
知识管理与知识创新是图书馆管理变革中的一种新理念。本文从知识管理的内涵、运作 ,以及图书馆在知识管理中存在的核心问题等方面入手 ,论述了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图书馆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促进图书馆由信息管理逐步向知识管理的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