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人文资源在其生命周期内呈现三种表达状态:活态、故态和记录态。这三种状态所包含的内容和价值是不同的,因而其效用是不同的。在人文资源的保护中,首先应当选择活态保护,其次选择故态保护,最后才能选择单纯的记录态保护;在人文资源的活态、故态保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记录态保护的措施,尽可能多地记录人文资源所表达出来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正>大运河贯通南北,连接的不仅仅是经济,南北文化也通过大运河不断地进行相互交融。运河沿岸不仅跨越了众多文化名城,更涤荡着燕赵、齐鲁、吴越等文化。它是中国文化的文脉渊源,更是“活态”化石。我们希望通过艺术课程的开发能将“活态”的运河文化遗产以一种鲜活的状态传承起来,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更好地传承并发展下去。我们运用“活态传承”的载体进行开发,通过开发运河沿岸的课程资源补充校本艺术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及社会各界对羌族文化采取了诸多保护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调查中发现,也存在不足之处:文化保护基本上借助外部力量来推动和实现,保护主体难以发挥作用;羌族文化空间的真正恢复尚需时日;文化传承人活动式微,传承依然面临困境;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原则体现不充分。笔者认为,文化保护应发挥群众主体性作用,“活态”传承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在国家为保护羌族文化提供契机的同时,羌族自身还需进一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更加主动地、积极地投身于文化保护。  相似文献   

4.
"活态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顺利实施的关键。"活态保护"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间三个部分组成一个动态的文化场,在这个场中进行着疏通传承渠道、存留文化空间和延续文化时间的工作,以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活态保护"具有的再创造性的确认、核心价值的确立和当代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三个关键点。"活态保护"必须贯穿回归生活文化,表达个性特征,突出多样性,展示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旅游是一种现代性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进行文化诉求的方式。以全球化进程中的旅游时代为参照.作为在农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古老文化形态,作为农耕时代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原生态文化的资源价值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一种稀缺性资源,二是一种差异性资源,三是一种活态性资源。四是一种地域性资源。应该将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旅游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原生态文化作为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纳入全球化进程的旅游时代中,在旅游开发中保护原生态文化,发展原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6.
武弋 《昆明大学学报》2006,17(Z1):12-16
在对2000~2006年活态文化即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文献进行检索的基础上,从活态文化的意义、内涵和特点,保护方法和原则,发达国家的保护经验三个大的方面出发,分析了6年多来我国在活态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少数民族村寨文化保护和传承面临种种挑战。国家民委通过制定保护与发展规划、特色村寨命名的方式积极引导,民族特色村寨由此成为各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议题。为此,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民族村寨是承传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资源。在文化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应将民族村寨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纳入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之中,以实现统一、整体、原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其中传承人是活态传承的典型主体,生产性保护是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现代科技和观念是活态传承的文化素养。在发展文化产业时,台湾原住民地区的观光营造经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嘉斌 《考试周刊》2012,(17):25-26
分析南涧彝族“跳菜”的民族传统文化特征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彝族传统文化“跳菜”。“跳菜”具有较强的独有性、民俗性、原生态性、活态性、群体性等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建设与发展工作应注重“文化自觉”意识养成.在营造“文化生境”、建立长效机制、健全管理和参与体制、产业综合化发展、“非遗”申报、教育引导等方面不断创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苏州古城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古城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文化旅游体验待升级、宣传营销方式需创新等问题,提出改进基础设施、创意体验、智慧服务、宣传营销等,以促进古城空间改造、功能完善、业态创新与文化传承,推动古城资源的“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梳理与分析苏州古城历史名人资源类别、价值内涵及国内历史名人资源活态开发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苏州古城历史名人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活态保护与开发的实践路径,发挥历史名人资源整合优势,以文化创意释放古城名人文化品牌、产业发展效能,提出以名人资源赋能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化诗学是从诗学与文化视角透视历史片段的共时性研究;文化研究是对文化的专门研究(尤其是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并不局限于文学视角;文化批评是从文化视角对文学的批评研究。三个范式之间在关涉文化与文学方面有兼容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许多可区别之处的。然而国内学界对三个范式的应用有许多误读误解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及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分析对比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找出文化的共通性和差异性在语言中的反映.认为语言是文化大系统中的子系统,语言就是文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反省当前旅游开发中的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论述了在旅游开发中,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境进行整体性保护,要从文化持有者的视角出发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阿金的眼泪>利用一位已届中年的中国孝子阿金在老母颤巍巍的棒打中突然流泪的情节.再度关注了挣扎在中西两种文化、两种生活方式下的中国青年移民的生活状况.眼泪在文中有着特殊的文化涵义,阿金是由于突然意识到潜藏在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传统文化正渐渐失去而哭泣的,即将与息息相通的文化母体相分离的痛苦与害怕让阿金突然失控并当众流泪.  相似文献   

15.
稻作文化,不仅包含了对水稻的起源、流变及水稻本身和生产技术问题的研究,还涵盖了由于水稻生产而影响所及的民间生活方式和生产习俗等。水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稻作民族,在漫长的稻作生产中,逐渐在日常劳动、饮食、民居、语言、民间文学、舞蹈、信仰等方面形成了稻作文化积淀深厚的一系列民俗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中国社会,随着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以及商业消费文化的崛起,文化背景日趋多元。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中国大陆电影,面对强势文化的冲击,并不能幸免于文化转型的历史阵痛,相反,多元文化的生存背景使其境遇更加严峻。大陆电影从商业电影的崛起、国际化策略、民族化等方面应对着挑战,把握着机遇。  相似文献   

17.
高树林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7):35-38,78
认知与保护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来说,是一对紧密相关的因果问题。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生存根基的深层认知,没有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主体"文化自觉"行为的准确把握,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行为就是不全面和不彻底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外来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等因素的影响,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产生和生存的环境正在急剧变化,很多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正在蜕变,一些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前还普遍存在的传统音乐形式,目前已处在濒临消亡的境地。因此,对黔西北彝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8.
湘西腊尔山台地苗族民歌,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地区苗族民歌的艺术特征。因此,确立区域文化空间,发挥民众主体和传承人核心作用对其进行"活态"保护是关键。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应利用地域文化空间,进行活态传承保护;发挥苗族主体作用,有效利用资源传承;重视传承核心主体,疏通传承保护渠道;施行多样保护措施,促进文化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佤族节日文化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日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伦理道德和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精神的凝聚与旅游开发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独特功能。佤族是我国云南省内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古朴、丰富、特色浓郁的节日文化,至今仍部分保留着“人类历史活化石”的特色风采。对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给予科学地保护、传承和开发,对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是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人类学视角,运用民族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三少民族的自然崇拜、禁忌、习惯、民间文学着手论述其传统的生态观,并简要分析传统文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客观作用。对三少民族而言,生态保护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其传统文化体现了三少数民族生存方式中的生态智慧,体现了尊重和保护环境的朴素生态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