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趣教弯道跑     
<正> 直道跑——弯道跑——直道跑的练习,能使学生更好地熟悉弯道跑技术。我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觉得采用以下教法效果甚佳。一、上下弯道的慢、中、快速跑。将全体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学生站在半径为15至20米的圆圈外所指定的位置上(如图所示),按教师的指令,依次快速从直道跑转入沿逆时针方向跑1/2或1 1/2圆圈的弯道跑,再转入直道跑回原位置。为有效地克服“离心力”,要求学生在跑入弯道之前,就应注意整个身体  相似文献   

2.
王宏生 《少年体育训练》2005,(5):48-48,F0003
1.学习和掌握中长跑途中跑技术中长跑途中跑技术包括直道途中跑技术和弯道途中跑技术。其中弯道途中跑技术又包括:沿不同的半径的弯道练习;由直道进弯道;由弯道进直道;全弯道练习。  相似文献   

3.
200米跑的专项技术包括起跑技术、途中跑技术、弯道技术、冲刺跑技术等。在教学和训练中教练员和教师要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直道途中跑-起跑-加速跑过渡到途中跑-弯道跑-弯道进入直道-弯道起跑-全程技术等各阶段的教学,教学和训练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循序渐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大半圆训练法利用半圆场地(长短半径均可)两个直道和一个弯道,从一侧做跑的专门性练习,如后蹬跑、跨步跳和车轮跑等,弯道处做一个过渡至另一侧直道处加速跑完直段。传统的专门性练习缺少过渡性。此法既可注意弯道跑的合理动作又可有效发展速度耐力。  相似文献   

5.
<正>对于水平三的耐久跑教学,应该以运动性认知为主线,以不同的练习形式让学生体验并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在练习中正确运用,通过直道跑与弯道跑的对比,让学生感受身体姿态的变化,并且知道离心力与身体变化的关系,最后形成正确的弯道跑技术动作。通过创新的体验与练习,拓展体育课程资源,将枯燥、无趣的耐久跑教材变得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由于五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很强的表现欲望,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在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为例)时,以肢体运动与呼吸节奏相配合,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相似文献   

6.
跨栏跑是带障碍的短跑,包括直道栏与弯道栏。其主要运动素质是速率、快速力量和髋关节的力量、灵活性。技术上要求高度协调并有良好的节奏感。由此可见,快速与协调是跨栏跑取得较好成绩的关键。本文结合自己的训练实践,就如何提高直道栏运动员快速协调能力的练习方法简介如下:   练习 1:跑进中“高重心、快频率”模仿跨栏节奏跑。目的:体会跨栏跑中,肌肉用力与放松的全过程。   练习 2:跨越正常栏间距离,栏间步为三步,标出栏架位置,但不摆放栏架。目的:缩短跨栏步时间、减少支撑时间,加快过栏速度,发展速度素质,培养节奏…  相似文献   

7.
<正>一、对于《弯道跑》一课的思考1.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计新颖首先,采用弯道"飞翔"的前导练习,让学生体会慢、快两种速度在弯道跑时对身体重心的影响,明白速度越快,身体内倾角度越大;其次,采用不同场景的弯道跑让学生体验弯道进直道跑的技术,设计了螺旋跑和切圆跑,螺旋跑不仅有逆时针跑还有顺时针跑,不同直径的螺旋跑,加大了运动负荷,顺时针跑使学生感受到生活  相似文献   

8.
场地狭小给体育课教学带来了 困难,需要我们在组织教学和场地安排上多动脑筋,精心设计。现将本人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的几例教学方法和场地设计介绍一下,供大家探讨。 一、弯道跑 场地狭小在教学生弯道跑时,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跑动距离,设计了一种上下弯道的慢、中、快速跑(图1)。 方法:将全体学生分成4组,每组学生站在半径为15~20米的圆圈外所指定的位置上(如图所示)。按教师的指令,依次快速从直道跑转入沿逆时针方向跑1/2或3/2圆圈的弯道跑,再转入直道跑回原来位置。  相似文献   

9.
一、方形奔跑争先赛 (一)游戏目的 激发学生快速跑的练习兴趣,学习与掌握直道和弯道跑的基本技术,增强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快速跑的能力. (二)游戏场地 在平整的地面上画一个边长为14米的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四角为圆心,以1米为半径画4个小圆(见图1).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长跑途中跑技术专门练习方法、直道跑和弯道跑技术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弯道跑     
众所周知跑弯道不如跑直道得心应手。弯道跑会降低跑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运动员体重、跑动及弯道半径的影响所导致的人体离心力的增加。跑100米在弯道上要比在直道上慢0.2~0.3秒。 研究表明弯道跑步长的缩短会造成跑速的降低,还发现在第3道的运动员在室内跑弯道时步频也降低,而到室外跑时步频又有所恢复。为什么运动员在室内弯道  相似文献   

12.
弯道跑     
在弯道上跑不如在直道上跑更能发挥跑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弯道上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运动员速度和身体重量的增加以及弯道半径的减小导致离心力的增加。在弯道跑100米比在直道上跑100米慢0.2-0.4秒。 我们的研究表明,弯道上跑速下降是由于步长的缩短。而且,我们也发现室内弯道跑时步频变慢,而在室外第三道时跑的步频加快。为什么运动员在室内弯道跑  相似文献   

13.
钟华 《体育教学》2004,(5):53-53
50m跑是学校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项目。由于种种因素,现在学生的50m跑成绩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如下8种有效提高学生50m跑方法:1.提高学生起跑时的反应速度和起动速度(1)身体站立、下蹲、坐地、仰卧、转身或半蹲等姿势,听信号(枪声、哨声、击掌)跑15~20m。(2)上体前倾到控制不住跑15~20m。2.增大步幅,提高步频(1)查步数、跑格或跑线50~60m,增大步幅。(2)10s、20s定时高抬腿跑,提高步频。3、提高终点冲刺跑的能力(1)加长距离跑,60m、80m、100m跑。(2)快速50m、60m、80m直接跑过终点,不做撞线动作,不减速。4…  相似文献   

14.
一、200米栏的特点 200米跨栏有10只栏架,弯道和直道各为5只,起跑至第一栏以及跨前5个栏是在弯道上完成的。所以200米跨栏对运动员就有一系列补充要求。为了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不仅要有高超的弯道过栏技术、在高速中完成弯道上5只栏架的跨越,更要有良好的速度耐力水平,来完成余下的直道栏架的跨越(使余下的直道栏架继续在高速下用合理的跨栏技术完成),并用高速冲刺到终点。  相似文献   

15.
弯道跑     
在弯道上跑不如在直道上跑更能发挥跑速,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弯道上速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运动员速度和身体重量的增加以及弯道半径的减小导致离  相似文献   

16.
接力有对抗激烈、悬念大的特点,学生练习兴趣高。但传统的接力形式过于简单,形式变化单调,学生传棒完毕后原地不动,恢复慢,过多使用,学生也会丧失兴趣。NX+2站位模式循环接力在传统接力的基础上进行改编,根据教学和训练任务将练习设置为若干练习站,学生按照既定顺序和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练习任务,快速跑传棒结束后,慢跑到下一站点准备接棒再进行快速跑,依次循环。快速跑与慢跑结合,利于恢复,练习过程中有直道,也有弯道,形式变化多,还可添加其他练习,位置始终在变化。运用NX+2站位模式循环接力法,可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练习情绪,累积负荷“痕迹…  相似文献   

17.
五、抢道标志线的画法、原理及计算标准场地800米、4×200米、4×400米,不标准场地400米,4×100米、4×200米、4×400米接力的赛跑,初段分道跑,过规定的弯道后各道运动员在画出的孤形限制处开始切入里道,这条限制线叫抢道标志线。各道运动员由弯道转入直道时切入里道所多跑的距离叫切入差。切入差数的计算公式是:切入差数=([(n-1)d-0.10]~2 直道长~2-直道长或切入差数=直道长-(直道长~2-[(n-1)d-0.10]~2))~(1/2) 1、抢道标志线的画法(图22) 在弯道进入直道的交界线上距离跑道内沿0.30米处取一点A,再在前方的直、弯道交界线上距离跑道内沿O.30米处取一点C,然后以B点为园心,以CA长(即直  相似文献   

18.
400米栏跑可分为四个部分:起跑至第一栏;跨栏步(弯道及直道);栏间跑;下最后一栏至终点。 一、起跑至第一栏 起跑器的安放方法(以左腿为摆动腿领先攻栏为例):如果运动员是跑偶数步的话,起跑时就应把左脚放在后面;相反,跑奇数步时就要把左脚放在前面。没有必要要求运动员像直道栏起跑那样迅速地进入直线加速跑,因为起跑至第一栏还有相当的距离,只要按400米跑那样起跑即可。  相似文献   

19.
<正> 1.波浪法 目的:培养运动员的放松能力与速度感,提高速度耐力。 方法:在田径场两边的直道上设一起点,要求队员加速跑30m后作30m的放松惯性跑,然后再转入慢跑至第二个直道相应位置,再作同样距离的快跑、惯性跑与慢跑(如图1)。此练习速度变化波浪起伏,  相似文献   

20.
弯道跨栏跑的教学,一般都是在直道栏教学之后进行。我们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应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会学生弯道跨栏步技术,掌握栏间跑的节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目测调整步子的能力,以及抓好安全教育等。 一、切实掌握弯道跨栏步技术 弯道跨栏步的技术是弯道跨栏跑教学的重点。过栏时,身体应向左侧倾斜,一般用右腿起跨过栏(这样有利于少跑距离,避免犯规),右脚前脚掌的内侧踏上起跨点的用力方向是向左前方蹬出。左腿前摆时膝稍外展,左肩低于右肩,右臂积极向左前伸,以维持身体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