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关于中央文献出版社《复信》的答疑·雷智勇读罢《中国出版》1997年第7期上刊载的陈福季先生的《商榷》及《中央文献出版社就陈福季先生的〈商榷〉一文给本刊的复信》(以下简称《复信》),说实在话,确有陈先生所说的“强词夺理”的感觉,为此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  相似文献   

2.
2001年,张广天抱着吉他坐在舞台中间,以民谣加摇滚的方式唱出《狂人日记》里关于“吃人”的那一段。和《切一格瓦拉》一样,戏剧《鲁迅先生》以高唱《国际歌》结束,张广天俯视着台下“昏睡的、堕落的、帮闲的”众生。不过戏的主角不是“鲁迅先生”,而是“张广天先生”。  相似文献   

3.
李二我先生     
李二我先生李建永上午刚为我三岁半的女儿李雨书草成一篇《雨书先生》的小文,接着又写这篇《李二我先生》的大文。李二我先生尝自称“李二我先生”。作家张承志在《致先生书》中说:“我遵循中国人称‘主席,则不言而喻即专指毛泽东,称‘总理’则不言而喻意在周恩来之用...  相似文献   

4.
一  《章太炎〈说文解字〉讲授笔记》(以下简称《笔记》),是章太炎先生1908年4月至1909年初在日本东京讲授《说文解字》时学生所作的听课笔记集编。  据《朱希祖日记》(手稿,现存中国国家图书馆)记载及许寿裳、黄侃等人回忆:太炎先生连续三遍“始一终亥”讲授《说文》,地点先在大成中学,后在《民报》社先生寓所。前后听讲者“百数十人”,而以《民报》社特别班的朱宗莱、龚宝铨、钱玄同、朱希祖、周树人、周作人、钱家治、许寿裳以及黄侃、汪东、马裕藻、沈兼士等最有成绩。太炎先生后来在《自定年谱》中评价道:“弟子成就者,蕲…  相似文献   

5.
静安先生诞生已经一百二十多年,而逝世也早已超过半个世纪。今天,如此之多的优秀学者聚首畅谈先生的学术,又汇辑这样一本文集,也许这本身就表明,真正的学人,谁也无法无视这一份历史遗产。 关于静安先生的价值,他在清华大学时的挚友陈寅恪先生在近七十年前为《王静安先生遗书》作序时就作出了极精辟的概括,即先生本人在《古史新证》中归纳的“二重证据法”。时至今日,无论科学研究的材料还是科学研究的手段都极大地丰富和进步了,陈先生的总结还有没有意义?李学勤先生的《读王国维先生(古史新证)》一文从古史研究角度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与西南联大谢泳深圳《街道》杂志1996年6期刊有成都钟鸣先生《吴宓其人》一文,内涉钱钟书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情况,钟鸣先生所言多系道听途说,似有再说之必要。钟文中说:"当钱钟书要回来时,先生便与校方说好,聘他为教授,校方也同意了。系负责人在先生给钱...  相似文献   

7.
充满魅力的《罗杰斯先生的邻里》杨瑞明今天,除了《米老鼠与唐老鸭》和《芝麻街》外,美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最熟悉和最喜爱的电视书目,恐怕就是《罗杰斯先生的邻里》(Mr.Rogers'Neighborhood)了。每天,孩子们打开电视时,一位身材瘦长、永远...  相似文献   

8.
文章改易要精心──张中行先生一席谈伍立杨仲秋的一天下午,和张中行先生相约,去拜访他。中行先生已是八十五高龄,但他文章的高产,个人惊奇。近几年,他相继出版了《文言与白话》、《顺生论》《负暄琐话》及续话、三话等七、八本著作,单篇文章更是风行天下,读书人辄...  相似文献   

9.
《报人张季鸾先生传》史实考订吴廷俊徐铸成先生所著《报人张季鸾先生传》1986年12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之后,在中国新闻史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作者“以一‘家’之言,就所知、所闻及长期的亲身感受,为季鸾先生写一篇小传”,①不仅对张季写的一生作了一个比较系...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5,(6)
因侵犯知识产权而向原作者的致歉信《先秦玉器发现与研究的回顾》一文(见《文博》1993年玉器专刊),部分内容、资料抄袭台北故宫博物院邓淑苹先生《百年来古玉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见庆祝高去寻先生八十大寿论文集《考古与历史文化》,正中书局1991年6月出...  相似文献   

11.
程焕文 《图书馆》2001,(5):52-56
文章指出汤旭岩和李波在《图书馆》2001年第1期发表的《退出图书馆界的名人-记我国早期留美国书馆学硕士胡庆生》一文的一般错误,纠正了该文对于沈祖先生与胡庆生先生关系的错误结论,并用史实阐述了沈祖荣先生与胡庆生先生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2.
江沂 《中国档案》2005,(11):60-61
2005年3月,现代文学馆建馆20周年,在珍品展上展出了一页巴金先生《春梦》的残稿。注解写到:“1928年巴金创作的中篇小说《春梦》残稿,此即《家》的雏形。”残稿为一页大32开稿纸,已经磨损泛黄,左侧有一行巴金先生的真迹:“《春梦》一九二八年计划写的中篇小说残稿巴金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这是巴金先生1991年捐赠给文学馆的,被定为馆藏一级品。虽然只有薄薄的一页,但这却是一部堪称丰碑的伟大作品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范用是一位了不起的真正的出版家”赵家璧先生在《谈书籍广告》一文中说:听说了这样的话,就特别想要知道有关范先生的事:前两天导师交给我一本书,我一看,是范先生新编的《爱看书的广告》(三联书店2004年版),高兴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14.
兰台小灵通     
《云南档案》2007,(3):46-49
3月8日,原国民党元老申庆璧先生之子、来自台湾的申时中先生应邀到云南省档案馆参观。申先生就两岸文化交流和捐资助学等事宜与杨汝鉴局长进行了交谈,龙岗副局长向申先生介绍了省档案馆名人档案收集情况,申先生非常支持名人档案收集工作。最后,申先生转交了申庆璧先生给省档案馆的亲笔信函,并将他的《申如诗联话集》、《申如诗集》、《申如联集》及《国统促进研议文集》(第13册)各一册捐赠给了省档案馆。  相似文献   

15.
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都是安徽小镇叶集人,小学时同班读书,后来又先后到北平求学。因为“五四”运动的影响,他们都喜好上了文学,开始尝试着翻译和创作。他们另有一位同乡兼同学张目寒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一再向他们说起鲁迅先生喜欢年轻人。于是他们鼓起勇气,把李霁野利用暑假译出的《往星中》托张目寒拿给了先生。鲁迅先生听说是高中学生的译作,第二天便开始看了,看完之后即约作者来谈,于是一群青年人立刻同所崇敬的鲁迅先生成了朋友。那时,鲁迅先生正在编辑《未名丛刊》,其中之一《苦闷的象征》已经交由北新书局出版…  相似文献   

16.
近承吴小如先生惠赠其新著《霞绮随笔》(新世界出版社出版)。作为《名家心语丛书》第二辑推出的《霞绮随笔》,是吴小如先生近一年来所写文字的一本自选集。所收文章都不长,大都是两千字上下的短文,稍长的也不过四五千字,但文短而精彩,很吸引人。《霞绮随笔》共收65篇文章,分为三辑:第一辑《书房臆话》,第二辑《书序与书话》,第三辑《忆往思旧》。作为一本自选集,自然代表了吴小如先生的学术观点和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虽然作者称这些文章是“即兴之作,并无太多学术价值”,但涉及学术话题的文章,却是很有学术意味,很有学术价…  相似文献   

17.
一封致主编的信卢惠民(编者按)卢惠民先生最近给本刊主编来信指出,本刊今年第一、二期发表的李光照先生的文章《关于广播电视改革的走向问题──能否面向市场、走向市场、推向市场之我见》,摘引了卢惠民先生撰写的文章《十四大精神与新闻改革》中的一段话,说李在引文...  相似文献   

18.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其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优秀作品而享誉中外文坛。20世纪60年代初,老舍先生曾来呼伦贝尔草原旅游观光。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先生一生都在寻求救国救民之路,无论从事革命活动还是著书立说,无一不实践着这一理想。在其众多著作中,《建国方略》成为其“图谋民生幸福”的一个重要见证。而《建国方略图》更是从直观上体现了中山先生建设富强民主国家的伟大构想。南京孙中山纪念馆保存的一张精美的《建国方略图》,其完整性和清晰度在国内均属罕见。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登龙术拾遗》,后来收入杂文集《准风月谈》,这篇文章是由章克标的《文坛登龙术》所引起的,但却一直无缘拜读章氏的大作。四川文艺出版社于1999年重印出版了这本书,这当然是应该感谢的。书后还附录了鲁迅的这篇文章,并且由该书的责任编辑龚明德先生专门写了《试读<登龙术拾遗>》一文,按照该书“出版说明”的说法,是为了“以助读者了解当年鲁迅先生写作此文的历史背景”。 但令人惊讶的是,龚先生“试读”和“精心解释”的结果,却居然发现了“鲁迅对章克标所著《文坛登龙术》一书没有贬簿之意,倒是很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