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爱我家     
[设计意图]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往往是天性使然,而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目前部分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习方面.可以说不遗余力.可往往忽视了培养孩子的爱心.没有教会他们如何孝敬父母,导致现在很多孩子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应陔的.不懂得感恩。此次心理活动课旨在帮助初中生学会感恩,学会关爱父母。  相似文献   

2.
我在一项有关孩子教育问题的调查中了解到:高达43.94%的父母对孩子胆小忧心忡忡;只有2.95%的父母满意孩子的表达能力;也只有1.34%的父母满意孩子表现大方。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有的父母可以事业有成.在生活中也是好爸爸、好妈妈.有的父母就不能两者兼顾呢?为什么有的父母能把孩子养育得非常出色.而且和孩子的关系亲密.有的父母就总和孩子像“冤家”呢?看来,这些高效能的父母是有秘密的。这些秘密是什么.又该如何修炼呢?  相似文献   

4.
教育孩子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父母的缺点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显露出来。父母如果给孩子一个平等的环境.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也将是父母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四、父母和朋友:中国高中生与父母聊天塌少 调查显示,觉得父母关心自己的中国高中生最多,日本高中生最少。94.0%的中国高中生、93.9%的美国高中生、91.7%的韩国高中生觉得“父母关心我“,而只有88.4%的日本高中生觉得“父母关心我”。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心理分离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800名大学生实施测量,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分离与学校适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专制型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独立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信任鼓励型父母教养方式和溺爱型父母教养方式、忽视型父母教养方式在父亲功能独立与学校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活动目标】 1.增进与父母沟通的意识,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2.能够经常有意识地与父母进行沟通,提高与父母相处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站在父母的角度、学会倾听父母的心声、学会说出自己的感受、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2.情感目标: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即愿意与父母沟通。3.问题解决目标: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理解、感激父母。【活动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同理心达到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9.
有调查表明:考生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他们担心考不好会愧对父母年复一年的倾情付出.愧对父母日复一日的悉心照顾。愧对整个家族寄予的殷切希望.担心父母脸上无光.在同事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顾虑一旦落榜给家庭经济增加额外负担……考生的一系列担心.使得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到家长身上.在高考即将到来之际.人们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妇女报》对600名留守儿童开展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在6岁至16岁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外出务工的占91.5%,其中外出务工3年以上的占58.1%;42.9%的留守儿童从来没有随父母在城里生活过,66.3%的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31%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才回家一次,74.6%的父母仅仅通过打电话了解孩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教师博览》2010,(3):17-17
新加坡国民在购买政府房屋时,如果选择与父母同住.或是住在距离父母家一公里以内的地方.会得到1万新元的奖励,同时,还会获得优先选择房屋的机会。如果一个家庭赡养了父母.可以获得退税5000新元的奖励。如果申请者是三代同堂家庭.将被优先安排居住。  相似文献   

12.
爱与快乐     
记得北京市曾对3000名中学生进行民意测验,测验显示:23.99%的青少年“爱父母”,6.6%的青少年“害怕父母”,13.13%的青少年“讨厌父母”,56.28%的青少年“痛恨父母”。这一数据实在令人震惊,让人痛心。我是多么地希望多年以后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再做类似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的应该是100%的青少年爱父母。下面,我所讲述的这个故事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的烙印我想应该是永远、永远的。  相似文献   

13.
王玉芳 《陕西教育》2011,(12):74-74
光阴荏苒,似水流年,不知不觉,我现已人到中年.父母也年近古稀.却不知为什么.小时候与父母一起的艰苦的生活镜头时不时在脑海里浮现,日渐清晰,愈发留恋。  相似文献   

14.
爱与快乐     
记得北京市曾对3000名中学生进行民意测验,测验显示:23.99%的青少年“爱父母”,6.6%的青少年“害怕父母”,13.13%的青少年“讨厌父母”,56.28%的青少年“痛恨父母”。这一数据实在令人震惊,让人痛心。我是多么地希望多年以后在我所教过的学生中再做类似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的应该是100%的青少年爱父母。下面,我所讲述的这个故事在学生心灵上留下的烙印我想应该是永远、永远的。  相似文献   

15.
刘艳春 《辅导员》2011,(24):39-40
社会越来越进步.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师生情、友情的感觉却越来越淡漠,一些学生不懂得对身边的人感恩。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感恩教育.让学生体会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心.并引导学生把感恩父母的情感升华为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崇高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6.
时艳松 《小读者》2012,(1):28-28
被评为首届中国演艺界十大孝子的著名电影演员陶虹.她不仅是个澎㈣星,还是体育冠军。在父母和姐姐心中她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她用点点滴滴的孝,让父母笑口常开。  相似文献   

17.
《宁夏教育》2009,(7):155-156
1.居高临下。在人格上,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如果父母总以教育者自居,即便父母的批评百分之百正确,孩子也会“口服心不服”。因此,父母和孩子说话尽量做到语气和善,这样大家的感觉都会很好。2.求全责备。毕竟孩子还小,当他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表现的不够好时,父母不应苛刻地对待他们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一、家庭是孩子尊重教育的启蒙基地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受到尊重.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才会尊重父母、尊重他人,  相似文献   

19.
戴尔的父亲是一位牙医.母亲是一个经纪人.父母希望小迈克尔以后能成为一名医生.在美国.这是最正确不过的选择.也是一条光明大道。但现实并没有朝着父母想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欠您的情债     
有人只看到了家庭条件的拮据.埋怨父母的无能为力:有人则看到贫困背后的艰辛.心疼父母的无私付出。从现在开始,让我们的生活里多一些感恩,少一些抱怨,将来在面对年迈的父母时,就会少一分愧疚.多一分坦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