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近日大火的“国风”动画影片《长安三万里》中,唐诗穿越千年时空,仍是如此鲜活滚烫,仍是如此直击我们的内心。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首唐诗唐诗的语言、韵律都很美,情感丰富,意境深刻,是只有中国人才能透彻领悟的文化基因密码。家国、天下、乡愁、理想和奋斗……都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连接。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首唐诗。  相似文献   

2.
王雁 《海外英语》2022,(15):39-40
巴斯奈特文化翻译思想的提出,打破了诗歌翻译的一元标准,为诗歌翻译开拓了新的视角。唐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其翻译作品同样具备很高的传播价值,理应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从文化翻译的视角研究唐诗英译可为诗歌翻译提供更多的借鉴,有助于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浅谈唐诗的音乐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诗的大国素有“大唐诗国”之誉,音乐发展亦呈现空间繁荣局面,亦有“大唐乐国”之称。唐诗与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唐诗中蕴涵着音乐美。  相似文献   

4.
“国”字在唐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我们有必要把它的含义加以归类。《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列举了“国”字的三个义项,而在唐诗中,我们会发现“国”字有五个义项:  相似文献   

5.
何必言必称“文化”樊作礼同外国朋友尤其是日本朋友谈及中国文化时,他们总是竖起大拇指连连称道,什么诸子百家、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汉赋之类,他们所知晓的并不一定比中国人少。同时,他们也不回避汉文化对世界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及对他国的深远影响,至今一些国...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唐诗研究大家中,闻一多是一位既注重借鉴西方的学术方法和文化观念,又注重挖掘唐诗的民族文化特征的学者。通过研究,闻一多提出“诗唐”、诗人人格与诗的风格统一、诗具有怡情养性功能、律诗是最能体现中国诗歌特点的诗歌体裁等唐诗的民族文化特征。闻一多对唐诗民族文化特征的认识与其思想上的民族主义文化立场有因果关系。他的唐诗研究也给予我们当代的唐诗研究以深刻的启示:我们既要勇于接受和积极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又要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学术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7.
唐诗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文学财产,而且是全世界珍贵的文学瑰宝.而唐诗精妙的核心就在于其意象的表达.所以意象的翻译直接影响了唐诗的理解和欣赏.本文提出许渊冲的"三化"论能达到唐诗意象传达的"三美",并提出应充分重视文化的差异.避免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现象,从而促进唐诗意象翻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文化与翻译互相依赖,互为补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枚奇葩需要借用翻译活动推向世界,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阻碍了这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因此,理解文化差异,加强文化交流是提高唐诗翻译的根本,也是全世界理解和欣赏唐诗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优美的诗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特别是唐诗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特点,为幼儿喜爱。近些年来,许多家长开始有意识地教幼儿念唐诗,但在教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如为学唐诗而学唐诗。幼儿虽然会背唐诗,但不知其含...  相似文献   

10.
意象在中国诗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文学上,意象被认为是中国唐诗的精华,而唐诗的美也正是通过种种的文化意象才得以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唐诗英译中要特别注意文化意象的传达。本文介绍了唐诗英译中文化意象传达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唐代球类运动诗是唐诗中独特的一类,界定其概念,研究其主题、风格等相关内容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唐诗的深入研究,更好地展现唐诗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文化输出和传播成为体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唐诗作为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创造人类文明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一席之地,应该得到广泛传播。由于语言不同、文化不同,这种传播涉及到唐诗英译如何精准表达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唐诗英译的重要性、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唐诗英译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翻译策略等来探究唐诗英译中人称代词的互换。  相似文献   

13.
杨帆 《海外英语》2012,(7):171-172
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积淀,而唐诗乃我国文化的精粹。中华名族在唐朝年间,繁荣昌盛,浓厚的文化气息,为后人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翻译为不同国家间的跨文化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唐诗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探讨翻译大师许渊冲的唐诗翻译。  相似文献   

14.
感受唐诗     
活动目的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背诵唐诗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唐诗的能力 ,感受《唐诗三百首》的魅力。活动准备 :每生一本《唐诗三百首》 ,画笔、颜料、纸和奖牌。活动过程 :古诗是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诗更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读《唐诗三百首》 ,不仅能开阔我们视野 ,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唐诗三百首》吧!1 背一背《唐诗三百首》。按《唐诗三百首》的编排顺序 ,五分钟看谁背得多 ,背多者获胜 ,并颁发“记忆电脑”奖牌。2 画一画《唐诗三百首》。在《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15.
高棅的《唐诗品汇》、李攀龙的《唐诗选》以及钟惺、谭元春的《唐诗归》,是为数众多的明代唐诗总集中很有影响的三种。清人提及明人选唐,往往以此三者并举。明清两代的许多唐诗选家都或多或少地接受并采纳了他们评价唐诗的标准和方法,甚至在今天的唐诗研究中仍育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将这三部书放在一起研读,则另有一番情趣。因为《唐诗品汇》、《唐诗选》和《唐诗归》分别代表着明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唐诗观,恰好按历史顺序展示出明代店诗观演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揭示出明人崇尚唐诗的文化心态,以及形成这种心态的文化机制。  相似文献   

16.
唐代爱情诗是唐诗众香国中一园独具色香的丽葩。但是, “宫花寂寞红",作为独立的诗歌群体,很少受到研究者充分的注意。封建正统文人向来不敢正视爱情、爱情诗,这不足为怪,但在唐诗研究论文象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今天,仍然置之而不顾,实在是不应该的。这可能是由于研究这部分唐诗存在的两重困难。首先,爱情诗从来无人认  相似文献   

17.
唐诗的两种辉煌——兼论唐诗经典接受史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诗有两部历史,创作史和接受史;唐诗也有两种辉煌,创作史的辉煌和接受史的辉煌。辉煌的唐诗创作史是唐人全面生活的诗化,也是唐人生存智慧的艺术结晶;辉煌的唐诗接受史则是唐人雄浑诗魂的传递史,更是唐诗对民族心灵的塑造史。经典是心灵与文化的结晶,是诗情与哲理的载体,也是审美阅读的直接对象。一部唐诗接受史实质是一部唐诗经典接受史。因此,唐诗接受史研究应当以唐诗经典为中心,通过唐诗经典接受史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研究,让唐诗的风神情韵进入现代人的生活,滋养现代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18.
侠文化是中国文化河流的一条重要支流,侠文化的传播在唐代达到了最高峰,侠义精神在唐诗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创作本体和创作主体两方面分析唐诗中的侠文化,并指出唐代咏侠诗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属于唐诗与地域文化研究的领域。虽有学者把唐诗作为史料进行历史研究,或者将有关邯郸文化的唐诗进行编选,但都未能在《全唐诗》的全部范围内,搜集整理有关邯郸的诗歌,进而深入考察分析。尝试从这一内容进行论述,以邯郸本土诗人及其创作和以邯郸历史文化作为核心的外来流寓诗人创作进行论述分析,希望填补《全唐诗》与邯郸文化研究领域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在唐诗研究中深刻体悟到中国古典诗歌之美。他认为,唐诗的发展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唐诗的发展是整个唐文化发展之一部分。他在唐诗研究中贯穿了“风格即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