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类历史是劳动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历史前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我们研究历史,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唯一正确的指针。劳动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也是反孔斗争的主力军。春秋末期以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奴隶造反和农民起义都猛烈地押击反动的孔孟之道。在反孔斗争中,劳动人民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建立了丰功伟绩,是历史上任何法家人物所不能比拟的。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有力地影响和促进了法家反儒的斗争。当前我们开展的批林批孔斗争,是历史上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继续和发展。我们回顾劳动人民反孔斗争的光辉历史,从中吸取有益的历史经验,对于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进行下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最近,临汾钢铁公司工人理论小组的同志们和山西师范学院政史系的工农兵学员、革命教师,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认真研究儒法斗争的历史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共同编写了劳动人民反孔斗争史话,本报从今日起陆续刊登,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自然科学发展史上,儒法两条路线斗争是十分激烈的。今天,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正确评价法家路线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批判儒家的阻碍、破坏作用,研究我国科技领域里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入批林批孔,促进科技革命,推动教育革命,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 科学技术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国的科学发展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科学技术的历史。劳动人民是科学技术的主人,在劳动人民发展科学技术的伟大斗争的过程中,儒法两家也进行了尖锐的激烈斗争。 反对复古守旧,主张革新进步的法家政治路线促进了我国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发展。两千多年来,儒法两条路线斗争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法家作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在政治上反对复古守旧、主张革新进步,采取了反对“法先王”,主张“法后王”,反对分封制,主张中央集权制,废井田,重耕战等措施,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又促使人们向自然界作斗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改革当中,如何看待历史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广大历史教学工作者正在探讨的问题。本刊最近分别请几位老工人和老贫下中农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下面发表的就是他们谈话的记录。老工人和老贫下中农,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了他们的看法,也谈了对历史工作者的期望,他们指出:过去和现在是不能割断的,干革命就得了解过去,懂得历史;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们应当写劳动人民的历史,讲劳动人民的历史,学劳动人民的历史;干什么工作都是干革命,教书也是干革命,教师必须无产阶级革命化。这些谈话对我们历史工作者深有启发,也是个鼓励,我们希望读者都能认真阅读一下,并把读后的感受写出寄给我们。  相似文献   

4.
论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劳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的生产劳动性质,充分肯定了它们在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工作承担着创造和发展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职能,科技劳动愈益成为价值的重要来源,经营管理是保证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必须实施人才战略,建立,完善对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5.
劳动创造人,也同时创造了人类社会。习近平人民至上的劳动观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性运用“两种生产”理论,在充分重视人民主体地位和历史主动性基础上,强调发挥人民的劳动创造性,以人民的劳动实践促进劳动者自身发展。习近平立足唯物史观,将劳动者内涵落脚到“真正的人”,从人的角度理解“两种生产”理论。他从“两种生产”内部关系进行分析,强调劳动对人本身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改善劳动条件,以物质资料生产为人服务;另一方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人的发展。重视激发劳动的活力和劳动者内生动力,将劳动实践与“两种生产”最终指向人,以劳动者的创造性实践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史科学,本来是党性战斗性很强的科学,但是,由于许多教师仍然未从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唯心史观解放出来,他们在教学中仍然反映出来唯心史观和持有封建士大夫阶级的正统观念,有意无意地把历史讲成为帝王将相的家谱,贬低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作用。他们有时还张贴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标签,迷惑青年。在我校中国古代中世纪史的教学中就表现了厚帝王将相、薄劳动人民的唯心观点。首先,在教材分量上,大量堆积关于封建统治阶级的史料,津津乐道地讲述帝王将相的荒淫生活,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如玄午门之变、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甘露之变、牛李之争、靖难之役、朱允炆下  相似文献   

7.
目前,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着,拼搏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4月28日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时明确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习总书记的讲话,吹响了亿万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同心同德建功立业的号角。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必须明确三个问题:一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由来及人民群众的内涵,人民群众是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具有主体性的大多数人;二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三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方法论意义,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及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挺立。  相似文献   

9.
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我们贯彻执行这个方针,就要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坚持经常地向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从事生产劳动的习惯,将来成为既有政治觉悟又有文化、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全面发展的坚强的革命后代。这是符合人民群众需要的,符合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的需要的。在任何时候,我们对此都不能比毫放松。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通过劳动实践,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劳动能够创造杜会财富和人类文明,从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知道劳动成果是经过辛勤  相似文献   

10.
解放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工农业余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全省范围内已经形成了业余教育网,千万劳动人民在生产和工作之余,愉快而紧张地学习着。特别是劳动人民文化翻身的扫盲运动,更是开展得轰轰烈烈,成绩巨大。从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主要应从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和科学技术在劳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深化认识,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黄河流域是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摇篮,对于亚洲农业的产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业文化,在生产工具、作物栽培、灌溉用水、轮作换茬、土壤施肥以及季节气候等方面都有独到的创见和发明,有的农业科学技术居于当时世界的前列,甚至超越  相似文献   

13.
农具的广泛使用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实践中不断摸索创造的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结合我国历史国情,简析汉代农具的产生与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劳动歌曲是民歌的一种,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雪域高原、河湟谷地,曾有古羌人、突厥人、匈奴人、回纥人、叶蕃人、党项人、吐谷浑人共同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化。而今又有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世居民族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化遗产创造了光彩夺目的民间艺术。因此,青海被世人誉为民歌的海洋,劳动歌曲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歌曲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在各类形式的民歌中,劳动歌曲应该说是最古老、最久远的了。古代的劳动歌曲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辽阳石油化专王启仁劳动创造了教育,教育又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的大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三脱离”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但是,我国教育的最大弊端却是三...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方针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对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正处在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智日渐成熟,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知态度逐渐变得清晰,特别在学习历史学科过程中,正是由于古代人民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才缔造了人类文明.因此,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既能够重塑劳动创造价值的认知,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劳动观,这对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的养成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历史,从最低级的野蛮时代经过几十万年到今天的文明社会,全部功绩归根到底都是属于劳动人民的。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从最初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到阶级社会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又重新更完美,更高级的结合,走着一条“之”字形的道路。这条道路表明,文艺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文艺与劳动人民相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文艺起源于劳动文艺起源于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与劳动人民是文化的主人,是文艺的创造者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艺术,在最早的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剥夺剩余价值的本质。但是随着创新型经济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创新性经济的价值来源——创造性劳动进行深入研究。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是创造性劳动的产品,并不创造价值,创造价值的是创造性劳动。本文认为创造性劳动不同于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常常在极短的时间内耗费大量的劳动力,是一种难以换算为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具有突发性与突变性特点的人类劳动,因此,应当在商品的劳动价值公式中增加创造性劳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上儒法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也有所反映。在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巨大力量推动下,法家进步、革新的政治路线及其唯物主义自然观,促进了我国古代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儒家保守、反动的政治路线及其唯心主义先验论、“天命观”,则严重地阻碍了生产和技术的发展。北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沈括在地理学上的成就,就是法家路线促进了生产技术发展的一例。  相似文献   

20.
解放初期,曾在教师中间进行过思想改造。在十年动乱时期,曾认定教师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以至最近,中央曾三令五申地肯定,教师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知识分子。但是,社会上一有风吹草动,有的人对教师是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就发生怀疑,有些教师也忐忑不安。因此,在理论上彻底解决教师的阶级属性这个问题,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 在原始氏族社会,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那时还没有学校,也没有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