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域城乡义务教育师资水平之间,既有显性的差距,又有隐性的差距。就N省小学阶段而言,从教师数量来看,尽管农村生师比小于城市,可是农村却存在着"显性"超编与"隐性"缺编共存的现象;从教师质量来看,与城市相比,农村教师在学历、职称上的"高位塌陷"问题突出;从教师结构来看,农村教师的性别结构要优于城市,但是农村教师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强化省级政府的统筹功能,建立积极差别对待的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政策;提升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建立以教师需求为导向的农村教师发展政策;改革地方政府的评价制度,建立教育投入向农村教师倾斜的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分析,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城乡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呈现出无序失范、单向失衡和比例失调等特征,从而导致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总量不足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化导致城乡教师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农村教师经济待遇低下,农村学校管理不当,家庭本位观念和个人职业发展预期过高的影响,以及教师流动政策实施不到位等。为此,必须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农村学校管理,加强教师流动的政策引导和规范,多渠道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相似文献   

3.
解决农村教师问题的若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教师问题直接影响农村教育质量。作者运用大量实地调查案例,阐述了国家有关教师编制规定尚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在城乡教师流动方面的作用应该重新定位;应该形成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应该从制度分析和社会发育程度分析两方面入手;以及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加强农村教师的师德建设;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等问题,其中包括很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义务教育不断均衡发展的今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使命——加快流动、增强教育活力,但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流动存在着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城乡不平衡和校际不平衡。教师的流动意愿存在着地域、职称、学历、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别。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教育行政方面、观念偏差、学校缺乏沟通、教师的工资待遇存在着城乡差别等。构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机制,教育管理者要树立以教师流动促进教育均衡的发展观,学校要有实打实的执行力,从改革农村基础教育投资体制和建立农村教师、薄弱学校教师特殊津贴制度着手,全面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全员流动要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5.
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农村教师流动的现状与趋势.教师流动是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的重要手段.以敦煌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为样本,分析县域教师流动的特点,对城乡教师流动的模式、现状、流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对制订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城乡教师目前的流动现状是以一种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方式存在,不仅反映出城乡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行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建立科学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在流动管理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7.
城乡教师流动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教师目前的流动现状是以一种不合理的单向流动方式存在,不仅反映出城乡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行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应建立科学的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在流动管理中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8.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的教师流动机制建构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城乡教师流动包括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和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两种方式,这两种流动方式都不同程度地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教师流动目标可定位为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同时要处理好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矛盾。城乡一体化的教师流动机制本质上是一种以农村为导向的教师流动机制,由三部分构成,即农村教师流入机制、农村教师稳定机制和农村教师培训机制。  相似文献   

9.
张建平  顾建军 《中国教师》2012,(17):49-50,80
<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和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学校当教师"。[1]《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为农村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相对于城市教师而言,农村小学教师工作条件艰苦,地位不高,福利待遇低,居住条件差,教师队伍不稳定。农村小学优秀教师向城镇学校流动的现象,不但给农村地区的教学造成被动局面,而且在学生家长  相似文献   

10.
关于城乡教师公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公平问题是教育基本普及之后面临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对城乡教师的公平问题关注甚少。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普遍存在负担过重、待遇偏低、职后教育虚无化、社会地位边缘化等不公平现象。根据教师积极性激励理论,我们必须关注农村教师的公平才有可能促使农村教师自觉自愿献身教育事业,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实现社会的最大公平。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呈现的不合理性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和文化学视角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现状以及影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动的因素,即政策因素、管理因素和个人因素;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疏导途径,包括加大农村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改革教师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以及增加对农村教师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教师流失严重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和发展。本文通过对辽宁省两县农村教师的调查后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失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失的诱因包括:环境支持、物质保障和发展机遇,其中,环境支持和物质保障对教师流失影响最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破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流失的路径,如建立针对农村的区域性补偿机制和生活保障补偿机制,形成城乡教师双向流动的保障性制度,适时为农村教师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师的流失加重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区域、城乡、学校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建立应将教师流失问题考虑在内,采取短期性和制度性补充相结合的方式,可从农村教师招聘、名额分配、退出体制、福利待遇、流动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师队伍各种结构(学历、年龄、职称、性别、学科等)不合理,教师待遇较低,代课教师较多等。农村教师问题是否解决是关系到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高低的大问题。而教育质量提高会促进农村教育的普及。在此,我们认为要从制度重建的角度思考农村教师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我国教育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构建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目前,教师流动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城市教师向农村流动;二是农村教师向城市流动.这两种形式都已经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境.公平、效率和优先是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流动的主要目标,同时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之间的矛盾也要处理好.  相似文献   

16.
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不仅在数量上存在结构不合理,而且在质量上存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等方面失衡现象。导致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现象的出现,除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农村教育基础低条件差等原因外,主要是教师资源配置制度不合理、城乡教师流动机制不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培训工作不到位等造成的。为促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均衡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必须采取如下措施:调整城乡教师配置标准,根据城乡学校的客观实际合理配置教师;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的合理流动与共享;落实农村教师培训政策,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流动与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相辅相成,农村教师流动是必然的,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是相对的。教师流动就是对教师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方式,引导教师合理有序双向流动是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题中之义。在把握江西省S县教育发展整体状况及其农村教师流动概况的基础上,发现农村教师流动存在自主、向上、无序流动、中青年教师和主科骨干教师流动性较大、城乡教师交流支持措施不足空转倾向明显等问题。为促进农村地区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应树立人才意识,尊重教师专业地位;开放人才政策,保持师资动态平衡;注重人才扎根,保障教师安心从教;重视人才培养,拓展教师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特岗计划"是教育部门为改善农村教师质量、平衡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的重要政策。政策实施以后,特岗教师已经逐步成为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重要组成群体。依据大型全国调查的数据,论述特岗教师群体在整体中小学教师中的边缘地位,以及该群体的显著社会背景特征。特岗教师主体来自农村的中下层家庭,并经历了特定的社会流动轨迹,这种与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艰苦农村地区学生相似的社会阶层来源背景,使得特岗教师群体在农村地区学校中具有特殊的角色榜样作用。因此,在制定进一步教育政策的时候,需要考虑特岗教师的特殊地位与社会作用,改善特岗教师的现有地位。  相似文献   

19.
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差异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等的逐步完善,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始成为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议题。本文的分析表明,多年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间的教师资源一直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配置状态,农村学校教师不仅数量短缺,而且质量结构也不够合理。这一状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既有劳动力市场规律的因素,也有教师管理制度的因素;既有教育系统外部的条件因素,也有教育政策本身的因素。为此,有必要制订针对性措施来引导城乡学校间教师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新聘任教师继续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调整教师编制、多途径改善教师薪酬待遇、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培训。  相似文献   

20.
自2006以来,宁夏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但宁夏城乡义务教育教师的师资结构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别,教师流动现象较为普遍,并以单向流动为主。通过对宁夏城乡中小学校教师流动现状的实证调研,分析影响城乡教师流动的主要诱因,提出稳定城乡教师队伍的应对策略,旨在为构建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发展的城乡教师流动机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