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江西的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由于父母双方外出比例偏高,留守儿童已经成为许多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主体,且留守小学生显著多于初中学生,大量农村留守儿童未能实行寄宿制管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厘清学校责任边界;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留守儿童的社会化托管工作;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解决办法是使留守儿童尽可能回到父母身边。  相似文献   

2.
寄宿制学校与留守儿童密切相关,随着留守儿童队伍不断扩大,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针对留守儿童的现状,探索了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近阶段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科学依据,也是教育事业实施的基本准则。《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并将农村寄宿学校列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施的重大项目。在《纲要》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环境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困境和不足。进一步优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应准确界定“留守儿童的年龄范畴”;科学分配教师的教育任务;确保监护人承担的教育责任;保障政府的经费支撑;落实政府的监管机制。切实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良性建设,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四川纲要》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提出要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其中就留守儿童问题,提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受教育问题。在八九十重大项目中,对怎样建设和加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标准。2010年12月29日的《四川日报》中说:再比如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符合四川劳务输出大省的实际和需要。四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留守学生’有280余万人,这项工程着力为农村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5.
寄宿制学校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思想状况和性格特征,得出结论;我国现阶段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减少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产生的不利影响。建议在父母外出务工较多地区尽可能地实行学校“寄宿制”,学校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行动上切实做到关注“留守儿童”,同时要家校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长和寄宿制学校建设不足的矛盾,江苏省近期将新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力争首批能满足10万名留守儿童的住宿需要,确保所有想寄宿的留守儿童都能在寄宿制学校学习和生活。同时,江苏将进一步加大扶困助学力度,按照留守儿童优先的方针,扩大对寄宿留守儿童的帮扶范围。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新的"两免一补",尽早对所有寄宿留守儿童免除住宿费用,提供免费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应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机制、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农村广大留守儿童生活现状,提出有效加强留守儿童课外阅读应该以学校教育为突破口,分析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课外阅读现状,并提出多种措施,加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阅读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仍有一定差距,农村群众外出务工增多致使农村留守儿童相应增多,在党委政府支持下,农村寄宿制学校越来越多。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在校快乐学习、幸福寄宿,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学生管理上必须科学管理、正确引导、精准关心。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在乡村学校的工作经验,谈谈农村寄宿制小学如何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出实招、见实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学校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文章从成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管理中心、建设寄宿制学校、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开展留守儿童校本教研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探索学校应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寄宿制学校成为众多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集中地。本文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农村寄宿学校留守儿童管理理念及其对策,从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三个优先"真情关爱、采用特殊教育等方面去关爱留守儿童,真正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  相似文献   

12.
刘晓霞  周全 《教育探索》2011,(12):106-10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唤起了全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纲要》重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凸显了普惠性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强调要建立动态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监测机制;提出应加快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前,武汉市已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农村寄宿制中小学达170所,共接纳寄宿生8万余人,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偏远湖区、库区、山区学生及留守儿童“有学上、上好学”的需求。“明年春季开始,武汉市农村寄宿学校将免除学生住宿费。”武汉市教育局局长这样说。据了解,在江夏区,一度有超过7000名中小学生每天上学往返超过5公里,这其中很多是“留守儿童”。在农村建设寄宿制中小学,是解决一些农村学校办学规模过小、服务半径过大以及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  相似文献   

14.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有效介入的缺失,导致家长期望目标失效;农村家庭育子目标的错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品行失范;农村家庭教养角色的错位以及缺乏完整的家庭教养,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失衡。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缺失问题,必须加快社会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壁垒;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和监护体系,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加强父母双方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作用;通过各种渠道,使留守儿童家长获得更多的科学育子知识、育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部委     
《教育》2013,(4):12-12
留守儿童将享受"三个优先"待遇日前,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关工委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根据意见,留守儿童在基础设施、营养改善和交通需求方面将享受"三个优先"待遇。《意见》规定,要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寄宿需求,确保每名寄宿生有一个标准床位;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而长期与子女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此显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同样存在留守儿童群体。经济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是由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福利保障及随迁子女进城就学制度;建立"家校"联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集中教育管理。此外,还应建立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教育布局调整的日渐深入,规模办学模式已基本形成,规模初中同时成为寄宿制学校,学生每天24小时全部在学校度过,于是如何通过多种渠道丰富住宿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便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广泛的研究和深入探讨.在全国上下都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今天,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由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而长期与子女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由此显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也同样存在留守儿童群体。经济发达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是由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福利保障及随迁子女进城就学制度;建立"家校"联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指导;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集中教育管理。此外,还应建立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的人数也逐年递增。仅以笔者所在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为例,留守儿童就占了在校生的四分之一。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给教育出了一道新难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学校的教育实践,谈谈怎样以爱导航,使留守儿童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总被引:178,自引:0,他引:178  
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由于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由于缺乏亲情导致的生活问题,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加大社会力量帮助儿童的力度,建立农村社区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农村学校教育中增设心理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