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段志坚先生的<与时俱进论教育>一书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再版了,这个消息着实让我感奋不已! 我和志坚先生相识于改革开放之初,那时他在<湖南教育>杂志担任编辑、记者,英气勃发.我们的相识缘于一次共同的采访.他对新闻的敏锐,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刻、精辟,让我钦佩不已.从那以后,我们有了更多的交往,我也有了更多向他讨教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只要一提及<湖南教育>,我就忘不了<湖南教育>来湘西采访的记者.我任州教育局长的13年里,<湖南教育>密切关注湘西教育,采访报道了大批湘西教育的典型经验.我时常想,如果说湘西教育有了一点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湖南教育>促成的,是<湖南教育>的记者用自己的笔让山外人进一步了解了湘西教育.湘西教育也在他们的关心支持下眼界穿越大山,不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 我是文革时期的高中生,自己原来那点知识远远不能胜任教学."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得有自来水".为了使自己有一汪泉水,我坚持教到老、学到老. 一是从报刊上学.从1984年开始,我就订阅<湖南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国教育报>等专业类报刊,只要一到手,我就如饥似渴地读.其中好的章节、词句,我就剪、抄下来.看书、剪抄文章几乎是天天有的事.现在我剪抄的文章有1280篇,粘贴笔记14本,存放<湖南教育>216本,其他教育杂志318份,积累各种资料档案50个.  相似文献   

4.
于漪课堂 <变色龙>教学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俄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从20岁开始就进行创作,为什么称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呢?我请大家看两本书,(出示书)这是<契诃夫小说>,都是短篇的,上册和下册.这两册书选了37篇短篇小说,他一辈子创作了多少小说呢?700多篇,像这样的书20本以上.其中有许多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今天我们学的<变色龙>,将来我们要学的<套中人>.  相似文献   

5.
<正>这是一篇不容易读懂的文章,但还是选出来给同学们读,期待大家能从不同的角度读懂父母,读懂生活。我猜想,他只有星期三会来。每个星期三,我都能看到他。我们看的是不同类型的书。我看的大多是漫画,往往不到一小时就看完了。他看得比较慢,不过,他的书也比较厚。我看到那是一本关于战争的历史书,那场战争或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位基层的教师,也是贵刊及<科教新报>的一位通讯员,更是贵刊的一位铁杆读者,至今保存着<湖南教育>上千本.  相似文献   

7.
[于漪课堂] <变色龙>教学实录(片段) 师:今天我们学第20课<变色龙>,作者是契诃夫.契诃夫是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俄国人.他从20岁开始就进行创作.为什么称他是短篇小说大师呢?我请大家看两本书(出示书),这是<契诃夫小说>,都是短篇的,上册和下册.这两册书里面选了37篇短篇小说,他一辈子创作了多少小说呢?700多篇,请你们计算一下,像这样的书有多少本?这里是37篇(出示两本书).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本<契诃夫手记>(1983年浙江文艺出版).我20出头就拥有了它,它跟随我多年了.书的封面上有一张契诃夫像,耳光深沉,一看就是一个极具正义感的人.可是多年来,他那架子眼镜是如何戴在脸上,我一直搞不明白.然而这并不妨碍他对我的影响--主要是观察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路上有你     
初识<湖南教育>是在大学的阅览室里,那天,我为寻找演讲资料而有幸与<湖南教育>相遇.感谢<湖南教育>,那次成功的演讲使我这个农家的孩子时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0.
我和<湖南教育>最初的牵手是在大学图书馆,那时候我最喜欢看探索、思想、副刊之类.大学毕业后分配,我当上了高中语文教师,<湖南教育>成为我案头灯下的亲密伙伴,这时候我品读最多的是教改前沿、教学案例、教育论文、教育随笔之类.一年后,我教的两个班参加全省高中毕业会考,及格率均为100%,创下学校历史纪录.第三年,我的教学论文、教案、优质课均获市区一等奖,我被评为市区"教学能手".  相似文献   

11.
<正>寒假快结束了,一位年轻的网友对我抱怨:"你推荐给我的两本书一点用处也没有。"我虽不是贵人,却老忘事,就问":我推荐你看什么书了?"他报了书名,是介绍美国和英国学校的两本书。我想起来了,上学期期末,他让我推荐两本通俗易懂的教育书籍。我刚看了那两本书,觉得不错,就向他作了推荐,没想到他会有这样糟糕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诸多节目中,钱文忠先生的节目我看得最多.看他讲<玄奘西游记>是因为自己赶巧读过<大唐西域记>,对玄奘和佛教都还有点兴趣,看他讲<三字经>是因为那阵子正在陪孩子背<三字经>.他本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对我辈这些"传统文化盲"来说,看看还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3.
儿子正读初一,老师说他看问题常有独到之处,受此鼓励,为父的我打定主意:让他多看看<杂文报>.当我将新年的第一张<杂文报>交到他手里时,叮嘱说:"好好看看人家是怎么看问题的."第二天他晚自习回家,来不及换鞋,就捧上了日记本,说:"老爸,我写了篇杂文,瞧我是怎么看问题的."我不屑地说:"只看了一张<杂文报>,就写起杂文来了."接过一翻,一个蛮有杂文昧的题目赫然在目:<教育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肖川博士很早就说,他要下工夫写好三本书--<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与<教育的使命与责任>.现在放在案头的他的书,比原来预想的多了一本:<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四本书,沉甸甸的,很厚重,既是肖川近二十年来教育研究心路历程的写照,也是他人生步履的真实印迹.  相似文献   

15.
初识 1982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晚自习结束后.我踏着一地银色的月光,回到父亲的房间.父亲正坐在书桌前看一本杂志,我回房间他都没有发觉.是什么杂志让父亲这么投入?出于好奇,我轻轻地走过去,侧着头翻看了一下封面.是一本<江西教育>.  相似文献   

16.
读了<何东昌论教育>一书后,我又翻阅了先前出版的东昌同志著的<十年历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探索>以及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这三部书是完整的一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昌同志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文如其人     
就像以前得到<不跪着教书>、<前方是什么>一样,<致青年教师>一书,我几乎也是一口气读完的.在忙碌工作的间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着它,就像是在听吴非先生讲一个个听来有趣又令人百转千回、反复咀嚼的小故事.掩卷深思,那语重心长的话语,不仅仅抒写了他几十年的教育心得,也不仅仅是在向教育同行倾诉心曲,而是更真切地传达出他对中国教育的一腔热爱和理想啊! 吴非先生在书中说:不能疏忽教育细节.  相似文献   

18.
我布置完作业,收拾好书本,准备离开教室."老师!"祁玉宾把我叫住了,双手恭恭敬敬地递给我一本<昆虫记>.这原是我借给他看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上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时,有学生对书中第58页"德国装甲部队"一图提出了质疑. 学生认为该图中的德军装束是他所未见过的,图中坦克上的白色十字标记也是他所未见过的,所以他怀疑教材用错了图片.我对这幅图也不是全无想法的,但由于我在<德军四大战将全画传>一书中看到过这幅图片,所以就没有去细想.面对学生的疑问,我把教参的相关解释翻给他看,教参的解释是:本图为在波兰战役中一队德国坦克在战争废墟中停止行进的照片.  相似文献   

20.
毛泽尔:领袖的读书无禁区 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逢先知.毛泽东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传>当政治书看,把<红楼梦>当历史书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