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是完善传统的学年制和学分制及改革教学管理机制呆滞性的需要。高校要实现学生学习制度、教学岗位责任制度、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运行机制、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的教学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切实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2.
尹辉 《高教论坛》2020,(2):75-78,104
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办学类型定位学术化,二是办学层次定位升级化,三是办学目标定位虚高化。为此需要政府层面完善政策制度体系,学校层面顺应应用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社会层面营造益于应用型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王瑾  胡恩华 《江苏高教》2020,(7):99-102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在理念和内容上的统一和升华,按照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运用创新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它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领域来研究人才培养的教育活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和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学分制和灵活学习制度,鼓励教师创新现有教学方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是高等院校,客体是创新创业人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有效结合政府驱动、自身需求、企业参与,实现双向互动,现阶段需要尽快建立"高校主体、企业参与、政府支持"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创新教育的概念进行了界说,对创新教育和高等教育开展创新教育的内涵提出了看法。开展创新教育首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中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再次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要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研究人才成长规律;找准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营造张扬学生个性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的环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形成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是科技创新、科技发明的先导,人文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是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要,人文体育观的建立是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贯彻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必须加强教师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政府应建立并完善促进企业和高校从简单对接到向深度融合转变的体制机制,营造创新环境,激活创新链条。现代研究型大学已具备科研反哺教学的自身条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提升,为助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原动力。武汉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三创"教育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7.
办学自主权是民办高校建立发展的基础,是保障民办高校办学质量和能力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然而目前民办高校多项办学权力受到限制,办学自主权的实现有诸多障碍,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应从完善教育立法、继续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体制障碍、创新完善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教育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来保证高校办学的自主权,从而促进民办高校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开放式教育是多元、民主、自由、创新的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突破、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实施开放式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有开放的视野、创新的理念;需要建立开放式的办学体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需要探索开放式教育机制,突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建设开放型的师资队伍,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打造开放式的创新文化,"润"育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建设创新型组织的理念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建设创新型组织,既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设创新型组织,应从办学理念更新、科技创新队伍和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团队及创新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等方面来着手,同时须理顺管理体制,推动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0.
<正>大学教育评价是高校办学的指挥棒,是推动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国家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高质量人才自主培养体系,需要高校建立科学完备的教育评价体系作为引导和支撑。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以科教融合模式办学的研究型大学,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的教育评价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1.
加大学校教育创新力度,切实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要推进学校教育创新,首先要确立进行教育创新的理论指导思想,过程思维(ProcessThinking)是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所孕育形成的一种思维理论,本文从过程思维的角度,反思了学校教育,提出了学校教育创新的新思路:一是要进行基于过程思维的课程创新,二是开展基于过程思维的过程性教学。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创新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价值取向。教育观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其核心应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创新和人才培养观念的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途径,教育内容要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教育方法创新要随着教育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创新型教师是教育创新的根本所在,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创新型国家,呼吁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其学术自由的优良传统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然而,目前对于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认识还存在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为此,迫切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重建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搭建创新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本土文化创新因子含量;需要建设社会创新文化,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需要建设大学创新文化,培植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重点建设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行为文化、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推动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现状,以某省某地方高校和企业为调查对象,积极借鉴和发扬已取得的发展成效,但同时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培养载体与企业配合不密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脱节、校内师资缺乏实践经历等,进行改善和调整,以创新育人机制为统领,分别从教育层次机制创新、教育形式机制创新以及教育功能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发展、新创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教学。高校创新教育是一种较新的教育模式,目前虽然正在实践,但是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虽然它获得了人们的反复确认,但是我国高校目前针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校英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问题的争论一直存在;而且目前国内质疑高校本应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英才。可能的原因包含以下两点:它没有引起地方政府和大学的重视;创新教育教学结构和反馈机制存在不足。综上所述,文章研究了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情况下,相关的创新教育理论问题,并提出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等相关改革对策,从而以此为中国高校创新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贡献一部分力量。  相似文献   

17.
王毅军 《成人教育》2012,32(12):10-1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知识经济体系下的终身学习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理应迎来再次高速发展的契机。在培养具有创新性思维人才的创新文化背景下,中国的成人高等继续教育应肩负起创新社会发展的重任。在创新文化背景下,成人高等继续教育只有遵循教育内容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形式创新和传播手段创新的思路,才能真正推动成人高等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论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时代,创新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只能由创新教育去培养和造就;在传统教育仍然制约创新教育的今天,教育创新就成了关键。创新教育必先教育创新,教育创新重在勇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本强国,亟待教育创新,即要变“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为“创造为导向的教育”;“学习的革命”关键要培养敢于和善于质疑的“学问”意识和“开发右脑”以促进思维的创新。现代大学要坚持“知识、能力、人格”的协调发展的素质教育和推进“教授治学”与“学生为本”的现代大学理念与制度创新;要能真正实现“转识成智”、化性为德,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新人才的目的,还有待于回归“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教育哲学。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0,他引:14  
陈吉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478-1480,1503
按照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和创新活动过程的规律,建设综合性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提出了具体措施,并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