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当号子"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艺术,长期以来都受到了巴蜀文化和陕南文化的熏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民俗文化的代表,在山乡打的,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本文主要就铃铛好值得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如何保护和传承"两当号子"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对策.以期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为发扬我国的民俗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中有关"狐狸"的词条特别多,文化义也非常丰富.汉语成语中"狐狸"文化义的生成,既有该动物生活习性的比附、外部形态的联想、实用价值的影响和民俗文化的衍生,也有该动物先期文化义的二次联想以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地方特色文化,是范型化了的母语中的母语,是身处该地域中的人们引为自豪的精神之家,而民俗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抒情诗,把地方特色文化与民俗文化内容融进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之中,不仅能使祖国语文生态保鲜,更使之永远处于生长发展的状态之中.很多有教育眼光的学校校本乡土教材建设尝试和民俗文化进课堂的努力,不少学校把地域的民间特色文化进行课题立项研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取得阶段性成果,赢得口碑,笔者为之兴奋.可经过调查摸底,发现在操作上还存在不少盲点误区,留有遗憾,需要从"点"的归纳中,找到"面"上的共性缺憾,以期注意纠正或避免.  相似文献   

4.
青花瓷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最为重要的商品,其足迹遍布全世界.外销青花瓷上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民俗文化,表现为民族文化融合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里的实用性、民俗文化里的祥瑞风、民俗文化里的"世俗"语意、民俗文化里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5.
中学历史教材中民俗文化内容的教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文化属于民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我们民族文化的DNA"就存在于民俗、民间文化之中.然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民俗文化正在慢慢遗失.伴随着历史日益走向百姓、走向生活.新课程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中国民俗文化的内容明显增多,我们必须明确民俗文化内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育价值.以便切实有效地去实施民俗文化教育,从而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DNA".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受到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日益明显,这在民族杂居地区尤为突出。广西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瑶族服饰文化、岁时节日民俗文化、婚姻习俗文化等发生变迁,皆因内源性动力、外源性动力和文化变迁的推动力所致。要做好民族杂居地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应从增强民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在城镇化建设中保持"乡村记忆"、实施文化扶贫政策、加强互联网数字化保护模式,以及将民俗文化保护工作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的地方性特征表现在:依自然环境被创造和强化,依托生活方式被传承和改造,依民众的认同而融合与延续.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地被强化而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地方特色在融合过程中成为主导性的核心,外来文化在吸收过程中成为地方民俗文化的特色内容.拦街福是温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空间,它的存在和被不断改造,符合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总是不断被地方化的规律.拦街福证明民俗文化是基于生活在想象基础上被创造和传承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一个民族的民众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了解、吸纳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成为一代有文化有素养之人,成为一代心存文化之"根"的人。乡土民俗文化,是广大民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中学语  相似文献   

9.
民俗文化是区域重要的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实现其有效利用和深度开发不仅有利于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二月二"灯会作为宁德市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其文化内涵丰富、文化类别多样,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通过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借助旅游节庆开发的模式实现"二月二"灯会民俗文化的现代化与创新,促进其可持续传承.  相似文献   

10.
李玮玮 《文教资料》2009,(19):74-75
中国的礼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朝鲜半岛的民俗文化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从衣食住行及生活礼仪文化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朝鲜半岛在引进中国文化的同时非常注意选择和吸收.中国的礼俗文化在传入朝鲜半岛后,经过了发展、吸收和融合的过程,在朝鲜半岛固有历史文化的栽培下,最终成为朝鲜半岛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这正是中国的礼俗文化对朝鲜半岛民俗文化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滇中彝族地区的"送白虎"事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彝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这种鲜活地呈原生态般存现于彝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是生殖崇拜文化的典型。从研究"白虎"事象进入彝族文化圈可切近彝族精神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2.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中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文化密切关联,属文化系统即精神文化范畴。通过繁昌民歌田野调查实践,对繁昌民歌中包含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呈现的民歌进行详实梳理并例证了二者的密切关联。民歌记录历史、承接文化,映射着丰富多元的民俗,民俗文化则是民歌传承中重要"物"的载体。因此,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民歌"活体传承体系",将开展民俗活动与传唱民歌链接起来共同发展,才是民歌康健"传承"发展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交际的差异具有多方面的表现.被中华民族五千年来褒扬有加、充分张显文化内涵而步入神坛的"四灵之主",即龙、凤、麟、龟,在英国人眼中却历来不怎么视为神圣之物,极少反映英国文化意蕴.从中英双方对龙、凤、麟、龟四种动物所表现出的带有根本性不同的情感反应入手,分析中英方在该民俗文化上存在的差异,透视出文化本身特有的民族性和价值评判标准的相对性,理性地预测对方的交际意向,从而全面把握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舞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寓于民俗文化之中,而民俗文化中又包含着舞蹈,两者互相渗透,互为依托,互相补充.民族文化像一个纽带将舞蹈文化与民间风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舞蹈艺术和民俗文化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模因翻译论的理论概述,探讨《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作者根据奈达对文化的分类,将《白鹿原》中民俗文化负载词分为物质民俗文化负载词、精神民俗文化负载词、社会民俗文化负载词和语言民俗文化负载词四类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分析民俗文化负载词作为语言模因传播的意义,对陕西民俗文化翻译和传播有所启示,有利于加快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导下,坚持发展民俗文化产业,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陇南市"文化强市"目标的重要路径。本文针对文县白马藏族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民族地区实施数学教育,其实就是跨文化数学教育.由于民族少年儿童受到母语和本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学生从则入学就面临"文化偏向"问题.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学生生活在民俗文化的氛围中,自幼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科学知识的选择和理解,都有本民族文化的深深烙印,民族文化逐渐积淀,占据着他们的认识领域,左右着他们的行为规范.[1]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本土民族文化承受来自国内外文化的冲击,因此有必要加强民俗文化产业的管理,而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需要整个民族共同合作。本文站在公共管理的角度对民俗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的创新进行探讨。指出福州市"三坊七巷"的民俗文化产业现状及管理的不足,分别从政府、公众、NGO及学校的角度,提出适合福州市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对策,从而充分开发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黄了"一词义项的分析,根据相关性和相似性联想的思维逻辑,从词源学的角度追溯"黄了"的造词理据.本文认为,用"黄了"表示"荒了"是民俗文化及社会心理作用下的语言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输出、传播陕西特色民俗文化也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陕西籍作家陈忠实所著《白鹿原》中蕴含的陕西民俗文化该怎样翻译才能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白鹿原》的翻译提供了导向,使《白鹿原》中的物质遗存、礼学制度、民间宗教信仰、人名和关中方言的翻译易于译语读者理解又忠实原语文化,有利于陕西民俗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