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媒业应力戒浮躁与浅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鹏 《新闻记者》2002,(9):31-32
在经济领域 ,高速发展时期往往伴随着浮躁。中国的传媒产业近些年来一直处在成长上升阶段 ,全行业空前的繁荣与越来越多的传媒在市场里取得可观的成功 ,一方面增强了传媒从业人员的经济信心 ,另一方面 ,也造成了一些传媒从业人员的浮躁与浅薄。克服浮躁与浅薄的根本方法 ,就是牢牢把握理性与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业的原则、传媒业的立场、传媒业的思想以及传媒业的通行规范 ,有必要在业内大力宣传并普及。尤其是新办传媒以及新入行的传媒工作者 ,更应加强学习 ,警惕浮躁与浅薄排行榜与造神运动虽然也许有些言重了 ,但是事实上 ,传媒业…  相似文献   

2.
杨林 《新闻知识》2012,(9):101+83
关于新闻节目的重要性论述在教科书、名家言论中多有提及,虽然表述不一,但新闻节目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曾有资深新闻工作人士认为,"新闻节目是立台之本,优秀的新闻播音,不仅支撑起电台的门面,也代表着一个地域的风貌"。从栏目设置来看,没有新闻类节目的设置是不完整的,也为大家所不取。尤其是当今时代,资讯传媒业日益发达完善,"最快、最新、权威"等桂冠已不再是广播行业的专利,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9,(19):1-1
新中国60华诞,我们新闻工作者与祖国同庆!如果说有一种行业、职业与祖国的现实、历史和命运关联特别紧密,那么,我想就是新闻传媒业——我们必须与祖国历史同步,因为新闻传媒业是伟大祖国事业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传媒市场投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阳 《当代传播》2005,(5):21-22
我们正在呼唤资本与媒体的共赢时代。毫无疑问,资本需要寻找盈利的机会,传媒业是资本的主要选择目标之一;传媒业也需要资本市场,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传媒业难以真正做大做强。有权威人士认为,传媒产业可能是中国最后一个暴利行业。这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中国的传媒业过去不被承认具有产业性质,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这种性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都在为CNN、凤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大唱赞歌,认为这是新闻媒体的巨大进步。但是,我的看法可能与很多人不一样。我这里所讲的新闻频道,不是针对哪一个电视台的新闻频道来说,这是一个整体的现象。目前,从新闻频道的走势来看,最危险的是它可能变成一个用新闻包装的“宣传频道”。24小时新闻频道要求节目不断更新,可问题是,电视台没有这么多的记者,也没有这么多好看的画面,也不一定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记者去各地新闻现场采集这些好故事和好画面。在这种情况下,最省事和省钱的方法就是播放政府官员的讲话、直播新闻发布会现场。从…  相似文献   

6.
2003年发生采访繁峙矿难记者“受贿无闻”事件以来,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问题凸显,关注这个问题成为此后至今传媒业整顿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记者是社会职业,传媒业是一种行业,如果没有基本的职业意识和工作规范,无法正常发挥传媒的社会职责,社会也将失去公众与权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华诞,我们新闻工作者与祖国同庆!如果说有一种行业、职业与祖国的现实、历史和命运关联特别紧密,那么,我想就是新闻传媒业——我们必须与祖国历史同步,因为新闻传媒业是伟大祖国事业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相似文献   

8.
曹鹏 《新闻记者》2003,(4):41-42
关于新闻业的新闻,近来越来越多,充分说明传媒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与文化生活中日益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对应,关于传媒的传媒,也不断增加。今年创刊的《中国广播影视报》(主办者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集团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文名字为CHINAME-DIANEWS,以彩色对开大报的面貌出现,虽然内容定位还在行业信息与影视节目娱乐之间摇摆,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但是毕竟中国传媒又多了一个信息平台。近些年来,笔者始终不遗余力地倡导以新闻业新闻、传媒的传媒促进行业进步与繁荣,虽然按照专业标准要求,目前国内的新闻业…  相似文献   

9.
曹鹏 《新闻记者》2005,(4):26-28
市场经济的规范与原则,虽然见多识广的新闻从业人员耳熟能详.甚至在采编中不知宣传了多少年、报道了多少遍,但是,世上就有这种灯下黑的怪事,面向公众传播与促进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并卓有成效、功不可没的传媒业.自己却几乎一直没有真正认识并接受市场经济观念。直到近来,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传媒业才重新正视起在其他行业领域二十年前或十年前早已解决了的一系列观念上的课题。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骤然升温,成为当前传媒业最大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多跨发展不仅会给传媒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主流媒体扩大舆论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随着传媒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媒业遵循经济规律,突破自身行业限制,通过兼并重组,进入到多方位、多领域的发展态势中来,实现多跨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式。传媒业不仅能通过多跨发展完善产品链,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平台,更能通过提高受众覆盖率,增强竞争力,进而营造强大的舆论影响力。但是,在传媒业多跨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构建科学的发展生态。多跨发展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传媒业的多跨发展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的,是传媒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传媒本身的经济属性和传播特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客观、真实是新闻的基本价值所在,是传媒人不二的基准价值观。在全行业开展杜绝虚假新闻教育活动,重力整治假新闻,确保传媒业的公信力,维护社会的稳定、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以及国家经济建设健康发展,意义非比寻常。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我国传媒业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有所下降,新闻行业管理呈现"滞后"状态,由此带来诸多问题: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新闻误读屡屡发生,新闻表述不准确更是比比皆是,以致新闻的可信度急剧滑坡,媒体的公信力频频遭到公众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杨咏 《青年记者》2010,(5):42-43
这些年我国传媒业发展迅速,已经进入了一个“传媒社会”的新时代;但我们也不难发现,随着新闻竞争的不断加剧,新闻职业道德水准有所下降,新闻行业管理呈现“滞后”状态,由此带来诸多问题:虚假新闻屡禁不止,新闻误读屡屡发生,新闻表述不准确更是比比皆是,以致新闻的可信度急剧滑坡,媒体的公信力频频遭到公众的质疑。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个行业,科大讯飞副总裁杜兰认为它是一个需要被"解放"的行业;有一种职业,阿里巴巴副总裁、《大数据》作者涂子沛认为它是一种有可能失业的职业。没错,这个"业"就是传媒业。但是,我的结论是,不悲观,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传媒业创造新的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应用将为传媒业提供转型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蔡逸 《新闻通讯》2014,(1):57-58
美国新闻学家杰克·海敦说过:“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行业。大约99%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采访对象是大众传播过程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处在最前位置的传播环节和主体,它是新闻事实与新闻传播的纽带与桥梁。因此,记者应成为采访对象的研究专家,对采访对象没有研究和了解,无法进行有效的采访和写作,无法搞好、搞活新闻采访工作,也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路程,传媒业在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匪浅.六十多年间,传媒业的发展举世瞩目,成就辉煌.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传媒业也获得了跨越性超常规的发展.这不仅彰显了中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也表明了中国对传媒业的支持以及人们对传媒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7.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传媒业称作影响力经济,并认为这种影响力要靠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获得。吸引受众的眼球有不同的方式:媚俗、迎合,利用黄色新闻对感官的刺激是一种;凭借客观、公正、权威、到位的报道和打动人心的传播艺术引来关注,是另一种。前者以放弃传媒的社会责任为代价,后者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在报业发达的西方,尽管存在靠刊登色情、明星、犯罪新闻而拥有可观发行量的小报,但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还是那些有思想、有深度、有见解、高品位的优质报纸。我国早期的名记者邵飘萍曾说过,记者“品性为第一要素”,“所谓品性者,乃包括人格、操守、侠义……及种种新闻记者应守之道德。”之所以对记者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其肩负着比其他行业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刊登本组文章是想说明,在社会转轨变型的今天,我们同样不应忘记或放弃社会赋予传媒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新闻采访和编辑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竞争环节。在广播、手机、电视等传媒工具普遍应用的情况下,社会大众对新闻素材的及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也越来越强调新闻的现场性。在新闻行业的竞争中,主要就是新闻从业人员能力的竞争,要求其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职业操守与道德品质,加强新闻工作的全部展开。本文主要对新闻采访和后期编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金融危机还是给了2009年的传媒业特别是报刊业一个措手不及。尽管这场金融危机对传媒业的影响早从去年9月就已经显山露水,但由于有上半年因奥运经济拉动的广告增长额垫底,2008年的传媒业并没有影响到传媒人过年的好心情。  相似文献   

20.
胡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新闻在报刊上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然而,在大量的经济新闻中,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显得枯燥、乏味,不那么吸引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